第-1-页共23页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第-2-页共23页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3.A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tang1)B、衔远山(xian2)C、互相轩邈(miao3)D、泠泠作响(ling2)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8、翻译句子。(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作答)的特点。答案:6、A7、(1)涯:边(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3)绝:停止(4)反:通“返”,返回8、(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第-3-页共23页的人的思想感情。(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9、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对。(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0——14题:(岳阳市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1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答案:10.D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13.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14.A(四)阅读《管宁割席》,完成15—18题:(岳阳市)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第-4-页共23页[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16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17.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18.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答案:15.A.曾经B.原来、以前16.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17.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18.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五)阅读下列诗文,完成19——25题:(湖南湘潭市)[甲]: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堘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到则披草而坐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20、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B.觉而起,起而归(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C.穷山之高而止(上到山顶才停止)D.故为之文以志(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理想)21.对上文意思的理解,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文章题目中的“始得”二字,表露出作者第一次游赏的欣喜,定下了全文情感的基调。第-5-页共23页B.本文第一段概写在西山游览的情况,第二段具体描述西山的独物景象,突出西山的卓尔不群。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是对西山宏伟气象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心志。D.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傲世情怀。[乙]: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亡何,其人亡(逃走)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D.卒辇而致之(送还)2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丙]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注:①垂緌:緌(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②藉:凭借。24.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25.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9.用手分开从前20.D21.B22.A23.B24、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25.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六)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一、二),完成26——33题:(南宁市)第-6-页共23页(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27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2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9.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3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二)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第-7-页共23页A.枉于法,则免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