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教案2014~2015学年第2学期系(二级学院)艺术学院教研室(组)绘画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人物画授课年级2013级主讲教师李黛兰职称讲师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教务处制二○一一年十二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国人物画授课专业13级绘画班级2班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类别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课程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16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2学时;实践课52学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全面掌握工笔画技法,更深入地理解传工笔人物画的技术精髓与美感内涵。2,从勾线到渲染,掌握工笔画的基本技法,更深入理解工笔人物的内在美。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感受人物的形态美。2,在尝试中,大胆用线与色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观察。3,在欣赏中,感受大师的作品。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1,感受工笔人物的形态美2,热爱艺术3,大胆用笔表现使用教材教材名称工笔新经典:人物画技法编(著)者武卫萍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指定参考书《工笔重彩研摹·人物》李爱国著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教案周次第1周,第1次授课时间2015年4月授课章节第一章壁画的起源以及分类本(章)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8授课要点本(章)节教学目标第一章白描和线第一节白描第二节线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史,及工笔画的特点难点:对工笔画的线的把握思考题或作业人物画白描练习,及人物速写练习研读优秀作品,深刻体会。必要时写写自己的读画感想。速写每天五幅(以人物组合为主)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中国画构图构图即画面的形式美。构图受“立意”的统领,要充分达“意”,就必须创造出“有意味的”的构图形式。绘画中的构图是一种形式概念。中国传统绘画讲“立意”、“为象”、“章法”三者结合,同步表达,方可呈现统一和谐的效果。古代绘画的“章法”有其规范性和模式化,对今人而言,广涉猎、精吸引,借鉴学习是必要的。中国画构图极讲究“势”,如:造险绝之势,造祥和之势,造平稳之势,造动荡之势,造热烈之势,如此等等。深入研究构图的规律及特点,从全局来看一点,又从一点回到全局,以“气韵”为内在核心,就会得其妙绝的构图,使绘画出新意,出高格调。以散点透视为主,其独特的构图的形式,构成了中国画的风格特征。传统中国画画面生动有节奏,情景能交融,对比上调和,动静上互衬,加上主大次小、虚实相生的主观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极妙的构图章法。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领会古人的构图方式,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在创作中重视形工美,就有可能探索出有自己风格的构图形式。构图在绘画中呈现的格局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这绘画家以充分自由的选择,画家可以创作出任何适合自己“意”的构图。不同形状的组合、相同形状的结合,物类的对比、运动、态势、节奏、对称、排列、分割、变异、纵横、凝集、疏散、虚实、平衡、比例、主次、高低、前后等等,都是构图中的重要因素。画面的黄金交点是凝集视觉的审美的接合点、中心点,也是观赏者的中心,更是画家情感抒发的中心,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在此精妙之处做足文章,表现出构图的严密、精致,使之意味无穷。西方现代机械立体主义画家莱热曾说过:“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高度的几何秩序中,人类的一切创造,机械的或工业的,都是依据几何设想的。”此言准确地概述了现代绘画构图的原理。可以这样说,现代绘画的构图大多可以用几何学进行分析,因此几何形式美是当代绘画构图的一大特征。画家对此不能熟视无睹。依据“立意”的需要,一幅作品可以通过几何式的设计,有意造成比例的不合理,透视的反差,从而产生一种错觉,打乱观赏者的平衡感,在心理上引起振荡。在参观敦煌壁画时,我就有深切的感受。敦煌壁画的画面构成、人物大小、远近安排、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比例尺度的失调(按人物等级层次排列,建筑物的比例大小也是根据壁画图式的需要),使人进入石窟就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宗教气氛。观众可能不喜欢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画家也不一定会迎合观赏者的审美趣味。但艺术家应该创作出在观赏者眼中能引起强烈视觉感受的作品,使观赏者在你的作品面前,不需要任何解释即能得到满足,这样的作品将是成功的。教案周次第2周,第2次课授课时间2015年4月授课章节壁画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章)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8授课要点本(章)节教学目标第二章工笔重彩、淡彩的发展和着色技法第一节从重彩到淡彩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第三节工笔人物画的色着技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人物画选材构思构图的把握及材料的选择教学难点:人物画临摹技法及材料应用思考题或作业完成临摹的工笔画一幅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色彩中国画的色彩与线条相融合,便产生了情调高雅的独特面貌,如:敦煌唐代壁画描绘佛教经变的《净土变》,色彩上以赭红色配合绿色调,深土红、石青、石绿、铅粉等色并列组合,平细匀称,互衬对比,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营构出富丽堂皇、气象万千的极乐世界。唐代绘画用色浓厚华丽,宋、明、清以后,受文人画审美思想影响,大多使用植物色,风格渐趋雅淡清新。就画种而言,壁画浓烈,卷轴画淡雅。从国画和西方绘画对比的角度讲,西方传统绘画的色彩是依据光学原理来确定的,科学性强,对色彩的研究也颇为精深;现代抽象绘画的色彩以主观性为主,强调视觉感官刺激,两者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国画家在艺术实践中,不仅应该了解西方色彩观,而是还应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色彩,以丰富自己的色彩修养。应纵观中国画色彩,横览世界绘画色彩,在对比中建立自我绘画之色彩观。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个性特征涵盖了艺术的真谛。画面的意境决定着绘画的最后完美。画家要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思想、意念、情感和想像力,在具体、有限的颜色中组合出无限的色彩旋律来。天地间自然之色为古源之色,画家心中之色直接和情感相关联为心源之色。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随类赋彩”用语是对物类表面之色的描绘,追求的是色彩表现的类似,这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色彩表现观念。对现代画家而言,色彩应是现实与情感相融而阁下的心理图像,任何印象都可以是画家抓住色彩感受的契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意识和喜好,有自己的色彩和谐尺度。不同时代色彩呈现着不同的个性,对色彩的追求也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潘天寿云:“盏国绘画,一幅画中,无黑或白,即不可画矣。”“黑白二色为原色”说,正是中国画的重要色彩观,关键是如何认识使用的问题。黑白二色使用得好,能强化绘画的视觉感受,会有出人意料、“妙超自然”的效果。艳而能深沉、淡而能清雅、浓而能古朴,这正是黑白两色的长处。拥有丰富的色彩知识和修养是画家的基本功之一,而情感意识是使用色彩的灵魂。如何将色彩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这对每个画家来说都不是容易的。最好的方法是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念和想像,始终依靠自己的眼睛、知觉、感受大胆地自由地使用色彩,探索自己的色彩观念,创造出自己的色的旋律,去呼唤观赏者的共鸣。教案周次第3,4周,第3,4次课授课时间2015年4月授课章节自由创作本(章)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16授课要点本(章)节教学目标第三章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和学习方法第一节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特征第二节工笔人物画的临摹第三节工笔人物画的写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创作的选材,环境的适宜,画面的构成感、形式感、现代感思考题或作业创作人物画作品一幅(四尺)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立意中国美学“意”的理论渊源深长,各有论说。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立象”是尽“意”的手段,东汉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有这样一段:“实诚在胸臆,文墨书竹帘,外内表理,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这里“实诚”与“意奋”是指情感的思想意境。唐代张彦远第一次提出绘画表现不是单纯的表现客观,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主观,他主张主客观统一,明确命名为“意”。其论云:“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为也”、“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指的是画家内在审美情感。杜甫《丹青引》中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即指意与法,或审美意识的主导作用。“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则都指的是画家主观的情思。其实,意的本源是自然、现实,意的组成因素是生活、物象对情感的刺激和心对物象的感受,情景交融,情景相撞而生成“意”。明清两代人主乎“意”,I尚其“趣”。讲“天趣”、“人趣”、“物趣”,皆是画家情感的呈现,明确表现出尚“意”的审美意识。对“意”的研究历代画家都有精辟之论,当代各家各有自己的见地。“意”的含义深奥而又广泛,作为画家应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认识。画家为了追求“意”,就要凭自己的才能,到生活中去体验人生,认识人生,才能使自己的情思化为“意”。画家之品格、胸襟、气质、素养、情感熔铸现实才可能丰富“意”之内涵。“意”是情感,思想,画家三者融于人生所得。中国画家首先论及到的是“形”或“形似”的问题。姚最强调:“立万象于胸怀”,明确“形”和“意”之间先立“意”,形为神似,形意兼顾。倪瓒云:“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陈与义说“意足不求颜色似”,他们都主张“意”起着主导作用。但并不是说“形”就不要了,不求形似不等于没有“形”,不求颜色似不等于没有“色”,这里主要的是怎么把握形的问题。齐白石先生讲“似与不似之间”,这是白石老人把握形的观念。“形”和“意”之间形是为了达意,那么,形似,或不似,或似与不似之间,都是为得其意。如果没有形的把握,“意”也就很难达到了。尚意、创意,古代画家在意重于形的审美思想指导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创“意”的条伯,不求形似只求意足。创“意”出新,成为画家无不努力奋斗之事。“意”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求得,而情感就必然是其核心,无情感则不能产生“意”。在绘画的实践中妙悟“意”的存在,培养创“意”的主观精神,破前人之藩篱,立新意于画中;在艺术的实践中,凭着高超的造型技法、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毅力,才能实现创“意”的目的。画中之“意”均寄于画家情思。雄浑、典雅、俊丽、高古、自然、含蓄、豪放、清奇、悲慨、飘逸等等无不是情感的喷发。情感与想像相融合,情感又推动想像之神韵。只有想像力极强的画家,才能“立万象于胸情”。刘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情以貌求,心以理应”的精论,是对艺术想像力的概括,简要而深刻。情远难“意”、心远难“形”、“意”是物我合一的结果。顾恺之所谓“迁想妙得”说的正是想像与意境完美结合的佳境。张彦远的“象物心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法形似皆本之于意,而归乎用笔。”就是阐明以“意”使示,法为“意”用,法在“意”达在绘画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凡能卓然成家者,无不善于以意使法,笔墨之迹全为意用。画家的选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均为情思所牵,以意远法,使法就意。当代工笔人物画材质技法的拓展与创新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伟大画家和不朽作品,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历史时空,发展到今天,材质技法等方面呈现出各种可能性。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制技法,首先是以线立骨,线条在工笔人物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支撑画面,还可以塑造形象;而在颜料使用上则以水色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理念的改变以及当代服饰的丰富,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出技巧和手段也越来越多。另外,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信息的快速、便捷交流,国外的艺术流派和一些艺术观念对我国的绘画形成了较强的冲击,东西方艺术相互融汇交流,使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一些新的特色。当代工笔人物画必须在多元化国际文化格局中去参照、创新和拓展,以适应文化发展的内在审美要求,才能继续和完成工笔人物画由传统向当代的转化,才能使工笔人物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材料的拓展当代工笔人物画不论是从技法语言,还是从表现形式上都与传统工笔人物画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材料、技法的基础上,从其他画种中借鉴一些可取的表现形式和材料,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当代工笔人物画在材料使用方面,与传统工笔人物画相比有了很大的拓展。从绘画工具上看,艺术家们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