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邵艺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秩序和自我人生规范的理性约束,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中国各种文化中有“尚德”的传统。学习传统伦理道德,对于我们加强道德修养,充实自我心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和德性方面的保障,有积极的意义。一、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代—伦理道德全面产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全面产生。这个时期出现了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的儒家、以“礼”为最高道德准则的法家,以“义”为最高道德准则的“墨家”和以“道”为最高道德准则的道家。孔子创立的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孔子“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原子是“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管仲为代表的早期法家则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礼是“四唯”之首,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限制。2、汉唐时代——中国传统伦理发展的成熟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建立到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成熟阶段。西汉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它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起,从此,作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三纲五常”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规范。魏晋时期,魏晋玄学思潮出现。这一思潮以推崇老庄之学为旗帜,一方面反对“仁义礼教”,否定三纲五常;另一方面则推崇自然人性,倡导任其自为的人生观。南北朝开始,佛学流行。它主张人生苦海无边,宣扬善恶因果,灵魂三世轮回等教义,主张过一种禁欲主义的人生。唐代开儒学复兴之先河的是韩愈。韩愈主张恢复儒家的“道统”。他要求“文以载道”,要求世人遵循儒家学说代表的先王之道。他为宋明理学的出现开了思想先河。3、宋明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进一步完善时期宋明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圣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昌盛时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进一步完善阶段。它的标志就是宋明理学的创立。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模式。在具体修养过程中,主张“存理灭欲”。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只有革尽人欲,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明清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总结阶段明清时期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是大动荡时期。这时期,一方面,封建社会已从颠峰状态跌落下来,表现出停滞、衰落的征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表现了盛极而衰。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启蒙思想家的新伦理观开始冲决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从此开始了向近代的艰难演进。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是有理论形态的,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或是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道德规范。另一种是习俗形成的,指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或表达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与奉行的道德规范。2、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简答)仁爱孝悌。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象征,仁的核心是“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恕是仁的基本内容,忠恕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爱人、孝悌、忠恕是仁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美德的集中体现。谦和好礼。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和”体现在接人待物上为“和气”,人际关系上为“和睦”,价值取向上为“和谐”。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如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信就是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报即知恩思报,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这是中国传统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精忠爱国。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爱祖国、爱民族历来被视为“大节”,这种“爱国”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封建社会往往和忠君联系在一起)但“忠君”的背后是一种深层的国家意识。精忠爱国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克己奉公。克己是奉公的前提,克尽己私便是公。即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修己独慎。所谓“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修己独慎的修养传统,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操节的君子人格。见利思义。先利后义,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中华民族的崇高道德境界。勤俭廉正。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正,体现在品格上是“正直”,表现在接人待物上是“公正”,在境界上有所谓“正气”。笃实宽厚。使得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崇实性和包容性。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形成连绵不断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活力。勇毅力行。中华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与言,而在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3、传统道德对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现代意义。(问答)传统伦理道德对公共道德建设的启迪。可以从传统伦理道德的仁、义、礼、智、信中吸纳仁爱之心、见义勇为、诚信不欺等内容,可以从“慎独”境界培养我们自觉拥有公德意识和公德习惯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启迪主要表现在“义”与“利”上。传统伦理主张“义利合一”。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另一方面,当义利发生冲突时,当舍利取义,义在利先。在职业道德规范中,韩愈《师说》把师德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基本规范,这对我们今天的师德建设也有借鉴意义。对家庭道德建设的启迪。中国古代以慈、孝、贞、敬、悌为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今天的家庭伦理道德应继承传统的优秀的东西,摒弃传统中的糟粕的因素。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可以启迪我们子女对父母、长辈要体贴关爱、敬重、理解和赡养。可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是极为丰富的,而且是具有一定世界意义的。古代传统伦理道德是我们文化遗产,对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