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型基础之上。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书写工具。篆书:大篆与小篆的统称。大篆的分类:1、篆书——最早的字体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皿石头你能看出这些文字刻在什么材质上吗?因材质不同故名称不同篆书——最早的字体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官方颁布的正式字体。秦《峄山碑》2、隶书——今文字的开端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在汉代,取代小篆成为官方正式字体。汉简汉碑隶书首创于秦,到汉代发展起来。篆书与隶书的书体特点篆书隶书笔画字形圆均匀方平直蚕头燕尾瘦长横扁多曲笔多波磔篆书隶书结构风格篆书与隶书的书体特点平衡对称左右舒展端庄活泼3、草书——简洁飞动的线条草书: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书写速度快笔画连绵省减字形变化丰富难以辨识水新花猜一猜:以下草书对应的汉字。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体;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4、楷书——沿用至今的正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特点:笔画八法齐备字形方正与隶书相比,楷书有哪些不同特点?永字八法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流畅书体。5、行书——实用灵活的书体楷书草书行书行书特点:笔画间有明显的连带下面几个“龙”字,哪个是用行书所写?——牵丝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中国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它的抽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一个从形到线,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线的结构和形势美。中国书法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并且是中国造型艺术的灵魂。鲁迅说书法“我国的书法艺术史东方明珠的魁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凑,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二、如何欣赏书法作品1、书法欣赏的条件。2、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3、书法欣赏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1、书法欣赏的条件第一,欣赏着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超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的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发展历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2、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1)整体把握----章法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2)局部分析----字法、笔法和墨法。章法•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副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和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章法集众字儿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独立的一部分,但有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致以致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固润变化,在笔式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寒食帖》三、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王羲之《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苏轼《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章法特点: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墨分五色: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3、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一)、稳定注意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二)、多欣赏原作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三)、多读书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四)、书法创作实践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行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欣赏书法作品王羲之《兰亭序》摹本(整体——局部)笔画结构王羲之汉字作品1、背景知识•时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地点:浙江绍兴兰亭•人物:王羲之、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事件:行修禊之礼,享曲水流觞之乐•《兰亭序》主要内容: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2、用笔特点映带自如20请从课本中找出《兰亭序》里共有多少个“之”字?变化丰富体现出自由流畅之感3、结构章法结构:穿插避让疏密得当3、结构章法章法:布局大小《兰亭序》局部长扁粗细疏密取势观察:作品中的字在笔画、字形、间距上有什么不同?重心不同取势不同想一想:1、整幅作品,哪儿相对规矩?哪儿相对自由?2、这种变化与什么有关?4、神采意蕴首:平正规矩疏散严谨中:连带丰富自由流畅尾:笔力顿挫穿插紧密4、神采意蕴平静欢乐万千思绪感慨伤怀•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其字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为书法创立了至高的准则。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乐毅注》、《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神采意蕴:结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辞内容,通过作者的笔墨所表现出的风格以及带给我们的感受。4、神采意蕴同学们,你现在知道该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了吗?神采意蕴章法结构用笔特点《兰亭序》是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法,书风似其父,但更有逸气,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行草为长。《洛神赋》王献之鸭头帖王献之中秋帖四、欣赏与讨论分组讨论,从欣赏书法作品的三方面出发,结合各书体的风格特点,赏析以下书法作品。汉《曹全碑》西周《墙盘》1、汉《曹全碑》赏析•用笔特点:方圆兼备,波磔感强,书写性强。•章法结构:结构方扁,上紧下疏、左右开张,点画避让;纵成列横成行,通篇气息疏朗。•神采意蕴:秀美飘逸、刚柔兼备、庄重典雅。2、西周《墙盘》赏析•用笔特点:基本由直线、斜线、弧线组成,圆转灵动。•章法结构:方整均匀,穿插呼应,象形性减弱;纵成行,横成列。•神采意蕴:灵动而端庄。唐初四大家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楷书规范。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褚遂良楷书代表作。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欧阳询《九成宫》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三)张旭和怀素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张旭为颠怀素为狂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肚痛帖》是张旭书法代表作,其字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神采奕奕。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较张旭笔法变化丰富。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舒缓飘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怀素狂草怀素狂草(四)颜真卿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而且还倡导了行草变化。苏轼评赞颜真卿:“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字遒劲开朗,人称“颜体”。其书迹《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家庙碑》、《争座位帖》、《自书告身》等流传后世。《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东方朔画赞(五)柳公权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世称“颜筋柳骨”。•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策军碑》、《玄秘塔》等。后二种尤享盛名。柳公权《神策军碑》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柳公权《玄秘塔》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六)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其《黄州寒食诗帖》被世人称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诗帖苏轼前赤壁赋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比《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蔡襄书法(七)赵孟頫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为第一,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于楷书、行书、小楷皆精。颜、柳、欧、赵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洛神赋赵孟頫归去来兮辞清代郑板桥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郑板桥书法郑板桥立轴三、书法艺术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概括了书法艺术的独特的抽象精神。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面。“实”是有形的——用笔、结构、章法等“虚”是无形的——神采、气韵、意境等古人往往用时代整体的审美风貌来概括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即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姿清人尚变下课,再见!主讲人: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