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生物探究性试题的难点预测与突破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实验”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进行阅读、观察、比较、思考、设计、制作、试验、完善等多方面的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探究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是中考生物的必考的重点和热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则成了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使其成为得分点,我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在平时做生物练习时,就喜欢做选择题,简单、做题速度快,有成就感。而“科学探究”题,开放性高、难度大,要求很多文字描述,学生处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畏惧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是能省就省,能赖就赖。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更加不愿做此类题目。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常搜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实践、评价,并以此来评价学习小组,从而使学生乐于做,抢着做,自然也就慢慢的善于做了。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学生做“科学探究”题时的出错原因,很多情况是学生会做却做不对。为什么?语言表达的不对。教师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严格自己的言行,上课时善用生物学语言,科学概括地讲解知识,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其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探究实验的要点。再者,开展各种途径和形式的训练,多给他们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及时的表扬鼓励,使学生乐于表达,从而熟能生巧。三、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1、中考中“科学探究”题的来源分析历年来的中考“科学探究”题,多以书本上出现的学生实验、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实验或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为背景,考察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等,题目的情境设置很新颖,但只要抓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教材正文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剖析教材经典实验,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2、“科学探究”题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实验步骤的设计是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的。实验步骤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可重复性重复、随机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3、“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答题要点科学探究过程答题要点提出问题情况一:认真审题,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将“实验目的”改为疑问句即为提出的问题。多数的实验设计题的实验目的在题干中都以“探究……”、“验证……”、“证明……”等形式明确指出。实验目的隐含在题干中的就需要学生仔细审题,找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现象,用生物学术语将其连接,即可提炼出实验目的。情况二:根据材料,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但要注意假设的可检验性。句式为肯定句。制定计划情况一:给出材料,设计实验步骤。思考所给出的实验材料的用途来设计实验步骤。情况二:自己选材,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药品比较便宜,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少,实验时间比较短。具体步骤:(1)设置同量,分组编号。(2)设置单一变量,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且适宜”各种条件。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能验证实验结论的一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3)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指出处理数据的方法。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要观察什么,如何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和记录,如何处理实验数据。(4)设置重复实验。可重复性重复、随机和对照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三大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实验设计中也必须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增加实验材料的数量是简便可行的一种方法。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实验结论。情况一:验证性实验:根据相关原理解题,结果唯一,其实验结论往往是实验目的。情况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论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去预测。遵循完整性原则,将所有的可能性排列出来,一般按若A>B,则┉┉;若A=B,则┉┉;若A<B,则┉┉的思路去完成。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4、“科学探究”题的一般考察方式(1)考查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能力例1:捉二十只大小相近的蝗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将它的单眼用墨汁涂黑,另一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蝗虫都分别放在两个稍大些的纸盒内,纸盒的四周密不透光,只有一侧开一个小洞,洞的大小使蝗虫能够顺利通过,观察并比较两组蝗虫从洞中爬出来的快慢。请问本实验是要证明()A.蝗虫的复眼具有感光的功能B.蝗虫的单眼具有感光的功能C.蝗虫的复眼具有视觉的功能D.蝗虫的复眼不具有视觉的功能解析:从此题的描述可知,实验的变量是单眼是否被墨汁涂黑,比较的实验3现象是两组蝗虫从唯一透光的洞中爬出来的快慢,从而可推测实验目的是证明蝗虫的单眼具有感光的功能。答案:B例2: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而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①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②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③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解析:从此题的描述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实验的操作是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后观察它的运动情况。从而可知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触角对蚂蚁回家有影响。答案:①可能是触角对蚂蚁回家有影响。②实验次数太少,没有对比实验。③蚂蚁喜欢吃什么?(2)考查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例1:左下图是某生物科技小组设计的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根据你的实验体验,8小时后气温计的计数将有何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②你预测U型管中的有色液体液面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请你根据图中所示装置,简要说明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案?④请你设计验证装置中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的实验方案?解析:此题是课文“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中三个演示实验的变形,易错点是第4问,学生往往用课本上“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的演示实验方案,却忽略了此题要求是验证此装置中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答案:①温度明显升高说明呼吸作用能放出热量。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只写右侧升高也可)。③在同样的装置中,放入萌发后煮熟的大豆种子。④点燃蜡烛,并快速放入敞开盖的装置内,蜡烛熄灭。例2:蚕豆叶片是观察气孔的优良材料,尤其是下表皮气孔数目较多,气孔是各种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下图为气孔结构示意图,气孔两侧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决定着气孔的开闭。有人提出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请你根据试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实验,探究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与气孔开闭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结论。4①材料用具:显微镜,镊子,刀片,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②实验步骤:步骤1取载玻片2片,分别在中央滴加蒸馏水和蔗糖溶液各一滴步骤2_______步骤3_______③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中考会根据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考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分析相关的材料、设备和技术,从而制定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答案:②步骤2: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下表皮两块,分别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液滴中,盖上盖玻片。步骤3:将装片分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③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液中气孔关闭,说明失水使气孔关闭,吸水使气孔开放;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关闭,蔗糖液中气孔开放,说明失水使气孔开放,吸水使气孔关闭。(3)考查实验材料的分析能力阅读下面的短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998年上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酸性降水,其中一次pH为5.46。当刮西北风时,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遇到降水,形成酸雨。这说明:南极也不是“净土”,酸雨的危害已经危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①上述短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污染具有的特点。(A)区域性(B)全球性(C)传染性(D)危害性②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等气体含量过多。③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洋同学选择了同时栽培、植株大小相近的6盆同品种的盆栽草本植物,配制了不同pH的模拟酸雨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每盆植物喷洒相应pH的“酸雨”400克(假设光照、温度、空气、水和肥料等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见下表: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是。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上述两空只要答出一点即可)“酸雨”的pH生长状况4.5芽枯死,叶片全部脱落5.0芽枯死,多数叶片脱落5.5芽萎缩,上部叶片脱落6.0上部叶片颜色有变化6.5没有明显变化7.0叶芽萌发,露出新叶5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分析表中的数据,不难发现随着“酸雨”的pH减小,植物生长状况越来越差。答案:①B②二氧化硫③植物的生长状况酸性越强,对植物影响越大(4)考查评价实验的能力例: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I: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壤,并编号。II: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每块马铃薯上都带有芽眼。将这4块马铃薯分别埋进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III: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表),进行观察并记录。请问:①马铃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②将l号和3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③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解析:因突出“评价”,所以题干实验目的明确,围绕实验目的已设计好实验,但实验设计中存在某些不足,即违背了实验原则。可从以下几点考虑:1、看有无对照实验。2、看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3、实验材料的数量是否合理。4、看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5、看实验仪器、药剂的剂量、使用方法是否合理。6、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7、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合理。此题中,每种情况只用一块马铃薯做实验,实验材料太少,不能判定结果的可靠性答案:①无性生殖②温度③样本太少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中考中,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考查的深度和广度上都逐年提高,应对此类试题的最好方法是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动下,去想、去做,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能力。编号环境条件1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低温(O℃),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低温(O℃),黑暗中,适量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