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讲彭庭松中国传统文化总论众说纷纭:文化含义及特征源远流长:文化与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地理与传统文化千古道统:传统的基本精神知古论今:学习传统的意义文化含义及特征中国古代对“文化”是模糊认知。文【說文】錯畫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文字)【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修饰修养)【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文采)【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美善德)化【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又泛言攺易,亦曰變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文化”并联使用,明显含有“以文教化”的意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务。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在古代中国,文化与文明的意思往往类同。《尚书•舜典》睿智文明孔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西方也是到了近代,“文化”作为学科的性质凸显,逐渐有了严格的文化定义。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动)耕种、练习英语:culture栽培、种植、锻炼agriculture农业horticulture园艺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日本小学馆《万有大百科事典》(1974年版):“日语的文化即文明开化”。《法国大百科全书》(1981年版):“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近现代学术西方化,中国人对文化的定义也开始探究起来文化一词从日本引进梁启超(1873—1929)在《什么是文化》:“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梁漱溟(1893—1988)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不管怎么说,还是这个说法较易为人接受: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是从天道到人道的过程。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物态文化(衣食住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民风民俗)心态文化(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狭义文化以文教化专注精神层面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文化与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中国疆域内从古到今、世代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𦥑。𦥑,两手;夊,两足也。——《说文》。华,荣也。——《说文》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礼记·王制》:“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明代传教士称中华帝国《尼布楚条约》首用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支那震旦《北齐书·高昂传》:“于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服于昂。”(华夏)何景明《彭生行》:“王严杨马各挺出,异才岂必生中华。”(中原)《唐律疏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敦煌曲子词·献忠心》:“见中华好,与舜日同,垂衣理,菊花浓。”(中国)梁启超《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中国)大中华文化区,即华人自称的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地,亦有称呼为华人地区、华人世界;国外常将中华作为中国大陆、港澳特区及台湾地区的合称。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现今的中华民族共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2、中国传统文化:“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刘熙:《释名》)“统,继也。”(颜师古:《汉书》)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习俗、制度、科技等地理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一、历史地理环境: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性大陆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等;地理特点:地处东亚大陆、疆域辽阔、负陆面海影响之一:疆域辽阔,回旋余地大,有利于文化生存和发展影响之二:文化呈现多样性,地域文化多彩多姿地域文化形成因素: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民俗、交通等中国最为突出的地域文化是南北文化的分野:南方文化(柔文经商奢巧细腻矮瘦米甜繁拳下秀楼)北方文化(刚武政农俭拙粗犷高胖面咸齐腿上雄陵)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汉方言区人口简表(2004年)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及江浙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的种族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绘画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中国地域文化的类型渔猎文化草原文化农业文化海洋文化高山文化沙漠文化影响之三:半封闭性大陆的农业国导致:心态保守乡土眷恋保家恋家思家荣家归家思乡主题诗崔颢《黄鹤楼》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回乡偶书》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高适·除夕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思江南》【唐】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传统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亦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基本风貌的反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优秀成份,构成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诸说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张岱年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是(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许思园在《论中国文化二题》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杨宪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一文中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刘纲纪在《略论中国民族精神》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精神包括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和应变精神四个方面。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张岂之认为: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现实人生高标人格自然精神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奇偶精神辩证定数会通精神沁园春·赋二字[清]·蒋春霖有女同居,燕燕莺莺,才兼艳兼。爱杏花开候,春风似剪;床棋对处,妙弈疑仙。看去双文,配个人儿想见怜。休抛撇,怕形单影只,各自萧然。鹣鹣。兰夜灯前,算过了、初更漏正添。忆洲分白鹭,水流无迹;台荒铜雀,春锁何年?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嘉耦宁从怨耦怨。厮相并,莫较长论短,两小生嫌。清顾春《玉房怨》元宵夜,兀坐灯窗下。问苍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叫奴欲罢不能罢。吾今舍口不言他。论交情,曾不差。染尘皂,难说清白话。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可怜奴,手中无力能抛下。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回夫家书卓文君一别之后,两地心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挂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孤身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间心寒不敢摇蒲扇,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催花瓣,四月芭蕉未黄我愈对镜心愈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扯断,唉,郎君兮,盼只盼,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尊重传统,增强自信过洋节、吃洋食、讲洋语、废中医、汉字的简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信、自强的意识。而这种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是与文化自觉分不开的。鲁迅: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潮流,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了解过去,创造未来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梁漱溟:“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方法:实事求是,辨证分析,历史主义,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重建道德中西交流义不容辞汉学、汉语热人文养成专业必需本章推荐阅读书目贺麟《文化与人生》许倬云《万古江河》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