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1、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答: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与“新文化”相对】2、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两者有何区别?答:文化本义:文,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教化,使人与人和谐融洽。文化定义: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总之,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3、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A、时代性——承传与变异B、地域性——差异性C、民族性——与地域性紧密相连D、阶级性——E、同一性——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4、文化有哪些作用?请简单分析。答:A、满足需要的功能。B、认知的功能。C、规范的功能。D、凝聚的功能。分析,暂略5、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请简单阐释。答:(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重乡土情谊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周易》的哲学观名词解释:《周易》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答:《易经》和《易传》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答:阴阳二爻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现象。4、《周易》的核心思想及其变化观是什么?答:变化观:1、矛盾观2、发展观3、内外因结合的动力观核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在阴、阳的作用中向前发展。“三易”:变易、简易、不易(上面四个小问题,可以成为该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5、“三才”指什么?答:天—人(君子)—地1、人取法天地之性,与自然相融合。2、德才兼备,是人素质最为完美的表现状态。3、自强不息,是儒家积极用世精神;厚德载物,是道家涵容的心态。6、翻译“《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答:天行健:天道的运行刚健不辍。地势坤:大地的态势柔顺宽厚。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二)孔子及儒家思想名词解释:孔子答: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1、孔子的生卒年,生活的时代及其历史地位。答:孔子的生卒年: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生活时代: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地位:(1)先秦,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对其学说毁誉不一。(2)汉代,孔子地位愈来愈高,神化其人及其思想,变为神人和神学。(3)宋元时期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被神化。2、孔子的社会理想及思想核心是什么?答:(1)社会理想:(周公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恢复周礼,(“礼”,规范社会秩序。)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2)思想核心:“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3、实现“仁”的途径是什么?答:1、仁者,爱人。2、克己复礼。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4、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此四点为仁的内涵)4、“仁义礼智信”的含义?答:仁:同前,从略。义:原指“宜”,义者宜也,应该做的事,道义。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制度、秩序、礼仪等。智:指智慧,了解别人即为智。“智者无虑”信:诚信,言行一致。5、儒家的价值观是什么?答:积极入世,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责任,心怀天下,兼济苍生,建功立业。(以孔孟为代表)7、什么是“三纲八目”?具体解释其内容。答:1、“三纲领”是:“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2、“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解释:格物:明辨事务,穷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取书本间接知识。诚意:意念要诚实,不要有虚假。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不要有邪念。修身:修养自身的德行。齐家:整顿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治理好自己的诸侯国。平天下:统一天下,安定天下。8、《孝经》中阐述的“孝道”包括哪些内容?你如何看待?答:阐述古人视为一切道德根本的孝道。包括:1、肉体方面:(1)养父母身体(2)慎重地保护自己的身体(3)传宗接代(需扬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精神方面:(1)养志(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感情)(2)葬祭以礼(3)扬名显亲(视情况而定)9、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有哪些具体要求,指出精华和糟粕。现代社会缺失了哪些优秀的传统道德规范?答: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与哲学、政治融为一体,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统治阶级倡导的,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体系庞大丰富。主要有:精华:讲仁爱、重道义、恭敬礼让、忠孝、诚信糟粕:三纲、三从四德10、古代君子的修身之道有哪些?答:存心养性、慎独、知耻、节欲、磨炼、养气。11、何为圣人?何谓君子?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三)老子及道家思想名词解释:老子、《道德经》答:1、老子:(前571—?)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下《道德经》。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师。2、老子《道德经》(《老子》):五千言韵文,八十一章,文约义丰。语录体,文字工整,被誉为一部哲学诗。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包罗万象,涉及宇宙本体、天地演化、万物生育、人生修养、治国用兵各个领域,但皆有一条主线贯通其中,这就是自然无为的法则。充满思辨,是一部训练思维的奇书。1、什么是“道”?其内涵是什么?答:1、道,可道,非常道。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的内涵:①道是世界的本原。②“道”是作用于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客观规律。③“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深,玄妙,朦胧恍惚。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答: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环的,不懂得对立转化有条件。3、道家的价值观及处世哲学有哪些?请给以简要评价。答:处世哲学:1、身重于外物,少私寡欲。2、明哲保身,不敢(不愿)为天下先。3、以柔克刚,上德若水。4、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道家价值观: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追求出世,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4、道家的生态哲学是什么,对于现代社会有何意义?答:生态哲学:1、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天:天道,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人:人道,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2)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协调。5、道家的审美思想有哪些表现?答: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了补充和对立面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第三讲礼仪文化1、中国古代“礼”的含义。答:礼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2、“三礼”指什么?答:《周礼》《仪礼》《礼记》3、《周礼》中将“礼”分为哪五类?分别指什么?答:五礼:吉、凶、军、宾、嘉1、“吉”:祭祀天地、祖先的礼仪;铭记恩泽,表达敬意。2、“凶”:主要指丧礼和荒礼,祭祀逝去的亲人,表达敬意、怀念和慰问。3、“军”:军队训练、出征、凯旋的仪式,表达对国家主权的敬意。4、“宾”: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之间的往来交往;对对方的敬意。5、“嘉”:合和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仪式。冠礼、婚礼等。4、“礼”具有哪些文化意义?答:1、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2、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所在5、士冠礼具有哪些社会意义?当下我们是否需要恢复?答: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弟弟、臣下、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6、乡饮酒礼的核心意义是什么?答:尊老敬贤7、礼的核心精神是什么?答:诚敬、谦让、洁净第四讲史官文化名词解释:《史记》、司马迁、二十四史答: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事迹。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2、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一生“与武帝相终始”。博学多才。师从名家(董仲舒、孔安国)3、《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官方编撰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汇集。记叙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明崇祯十七年,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记载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二十四史》也被统称为“正史”。1、“汉四史”指哪几部史书?答:《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2、《史记》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如何?《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3、先秦历史散文有哪些?答:《尚书》,《国语》,《战国策》,《春秋》4、司马迁的历史地位及鲁迅对《史记》的评价。答:1、司马迁的历史地位: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简述《史记》的史学价值。答:1、撰述体例的创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的先河。整部《二十四史》都遵循了这种写作模式。创立了“列传”这一新体例,让底层平民也有机会成为历史人物。2、史料收集的广泛太史令的官职给司马迁提供了阅读、整理古籍的便利。“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考察历史古迹、风土人情,寻访亲历人,掌握第一手资料。6、《史记》写作的目的及体例,其在形式上的创新之处是什么?答:写作目的:记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事迹。体例: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政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为全书叙事的脉络和补充;书:记录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及平民阶层中的杰出代表的传记。创新之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五讲宗教文化1、名词解释: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答:1、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形成于东汉中后期。创始人是张道陵和于吉。经过历代发展逐渐成熟。以《道德经》和《太平经》等为教经,认为一切教义教理都由“道”而产生。道教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修行而长生成仙。信奉的神多而杂,有三清、四御、日月之星、四方之神等。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为释迦穆尼,即“佛”。把通过修行摆脱人间痛苦烦恼和生死轮回,最后达到涅槃的境界作为终极追求。其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等,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使信徒证悟真理,真正解脱。主要节日有佛诞节、盂兰盆会和成道节。3、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622年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是“顺从”之意,该教信仰安拉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古兰经》为基本经典。教徒必须守五功即“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饮食有禁忌,不吃不洁和性情凶恶的禽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