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学业评价研讨与试题展评(桐乡六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学业评价研讨与试题展评桐乡六中冯杰亮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B.企鹅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C.中国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还受到摩擦力D.他们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他们的支持力均为一对平衡力。1.答案:D评价的目标:设计一题地理和物理相整合的题目,让学生的“脆弱知识”充分暴露出来。受力分析是初中力学的主线,受力分析是破解复杂力学问题的首要,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分析方法、体现学生的分析能力。若用陈旧的试题考查学生,会被学生机械学习、记忆学习的假象所掩盖,而在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新情景中去考查,就可以避免由机械操练而解答正确的假象,真正达到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受力分析的实际水平以及避免以偏概全,寻找事物的本质。二、简答题:2.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后,有500多人遇难。地质专家介绍称,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今年1月海地太子港地震的500倍,但从目前的消息来判断,地震给智利造成的灾情远没有海地严重。专家认为:主要是智利此次里氏8.8级的地震震中位于智利南部全国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东北90公里处,距离首都圣地亚哥有317公里,震源深度为34公里,震中也离人口稠密地区比较远一些。相比之下,海地地震此次里氏7.0级的地震,海地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3公里,离首都太子港的距离也很近,因此死亡人数超过22万。(1)从以上的资料中看出影响地震危害大小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震救援中的科技“武器”:a.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原理;b.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的位置;c.声波生命探测仪有3~6个“耳朵”——声探头,即使幸存者不能说话,只要轻轻敲击使周围物体发出微小声响,就能够被它“听”到,甚至心脏微弱的颤动,它也能探测到。(3)液压钳:可以不费力地咬断倒塌房屋中交错盘绕的粗钢筋。可以断定,利用它工作时,人对液压钳做的功()A.小于液压钳对钢筋做的功B.一定等于液压钳对钢筋做的功C.不小于液压钳对钢筋做的功D.和液压钳对钢筋做的功无关(4).请利用有关防震减灾知识,对政府或者万一地震了人们该采取如何应对措施,提出合理建议:。2.答案:(1)震源深度、震中距。(2)反射,温度,振动(3)C,(4)只要合理均可给分。评价的目标:学以致用是科学教学改革方向之一,学生的生活世界一旦与书本世界畅通,学生就会将实际生活与书本科学进行无缝链接,学生就能进入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科学思维,从而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提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技能。考查了学生运用提供的资料进行问题解决、数据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有助于学生注意获得逃生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三、实验探究题:3.科学家们在思考“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问题时,采用了“装沙气球的沉浮实验”结合鱼的模型来模拟,得出结论:鱼可能是通过改变鳔的大小.................来实现沉浮的......。小明学习后就去长期观察家里饲养的金鱼,结果使他大失所望,因为他从没看到鱼缸中自由沉浮的金鱼在水中吐出泡泡。于是他想:可能是鱼鳔中气体总质量不变,通过鱼体自身的压缩来改变体积实现沉浮的。根据这一假设,他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他想通过观察液面的位置变化来证实自己的想法。结果,小明他的设计遭到了小李的否定,小李要求小明将设计改为图乙的结构:在鱼缸中灌满水,并加带有细管的盖密封,通过观察细管中液面的变化来观察鱼身体体积的变化。(1)当鱼体积缩小时,图甲中的液面变化是(选“不变”、“上升”或“下降”)(2)小李要求小明用图乙进行实验的主要原因是:(3)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教授正式提出了:“鱼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论断。这个道理一直被普遍认可。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学生在向明中学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研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下列各种事实依据对传统观点不支持...的有A.实验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一条鱼在向下游时先用嘴向外吐气;B.生活经验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3.答案:(1)下降(2)通过细管观察现象明显(意思相近即可)(3)ACD评价的目标:通过这题实验探究题,向学生提供了在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情景,由学生直接体验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感知到实验探究的趣味性和现实性。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科学思想,能以科学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和自然世界,也就是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不迷信权威,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有利于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多种技能(方法),如:实验预测、推测,微小形变扩大化,寻找实验证据(现象)来证明或证伪,等等。四、分析计算题:4.沪杭高铁将于2010年10日1日通车,在施工过程中要大量使用电焊焊接金属。关于电焊机有如下材料。材料一:用电焊焊接金属时,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压作为电源。与电源相连的两个接线柱,一个紧密连接在被焊接的金属部件上,另一个就是电焊条。焊接时,电焊条与焊接处接触,从而组成闭合电路,并且接触处的电焊条先熔化。材料二:导体和导体的连接处会出现额外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在同一段线路中,最先老化的往往是导线交接处,当过载或短路时,最先起火的往往也是交接处。(1)某电焊机输出电压40V、输出功率2000W,某种橡皮绝缘铜芯导线在常温下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如下表:从安全角度考虑,计算说明应选择哪种导线作为电焊机的输出导线?(2)电焊机的关键部件是一台降压变压器,电焊机降压的直接目的是。A.省电B.安全C.增大电流D.增大功率(3)电焊机工作时用的电焊条要和工件不断接触,从而让接触部位熔化,达到焊接的目的。请问:“不断接触”的真正意义是。(4)电焊机工作时会对周围的居民或行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请指出其中的一点。4.答案:(1)解:I=P/U=2000W/40V=50A,通过查表得知应选择横截面积为10mm2的导线作为电焊机的输出导线。(2)B(3)“不断接触”是为了造成更大的接触电阻,从而获得更大的热量。(4)a.电焊机工作时有强光,会造成光污染b.电焊机工作时会产生电磁波,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c.电焊机工作时有强大电流,造成附近居民家的电源电压不稳定。评价的目标:关注社会的热点和关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科学的情感和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当前科学前沿的热点。引导学生必须密切关注这些信息,重视科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实际问题。体现生活即科学,科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本题旨在衡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考查他们是否掌握与他们将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把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考查,测量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以便在成年后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功能。导线规格导线横截面积S/mm22.54610安全载流量I/A28374768一、选择题:1.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21日17时,地震造成2183人遇难。在未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使抗震救灾工作难度增加。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青海省玉树县位于北纬33.2°,东经96.6°,一年中存在太阳直射现象。B.玉树位处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南部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带。C.“在未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描述了玉树的气候特征。D.“2010年4月14日”是日历中的阳历部分,是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为依据历法。参考答案:B本试题的素材来自于关于时事新闻玉树地震的报道,结合初中科学相关内容编写的原创题。命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与玉树有关的天文、地理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四选项中各知识点的把握是以简单的理解为主,紧扣中考考试要求,整体难度不大,学生较易把握。评价目标:知道纬线、经线,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难度要求a。知道火山和地震时地壳运动的表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难度要求a。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难度要求a。知道阴历和阳历的历法依据,难度要求a。二、简答题:2.右图是扭扭车又称摇摆车,只要左右转动方向盘,就可随意前后行驶。是一种环保的绿色玩具,最早出现在中国台湾。当小孩转动方向盘前进时车子的动能来自于小孩的转化。与电动儿童玩具车相比,它之所以能称为环保的绿色玩具是因为。参考答案:化学能不需要电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本试题的素材来自于对生活中小孩玩具的观察和思考,是原创题。命题过程中如果对于扭扭车前进原理的考查,对学生要求太高,难度很大,远超过学业考试的要求,因此,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进行考查,降低难度,紧扣考试大纲要求,同时,在本题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知识不拘泥于课本。评价目标:能通过实际事物说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难度要求a。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难度要求a。三、实验探究题:3.面对即将到来的体育中考立定跳远项目,如何通过训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成为了九年级小明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某日他来到体育馆内,做完热身后,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在同一立定跳远垫子上,他先后做了3次跳跃,每次都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蹬地,每做完一次后休息3分钟,并且每次跳跃都采用了相同的摆臂姿势、屈腿和伸腿姿势、落地姿势,分别以不同的腾空高度离开地面,每跳完一次后测量出自己的跳跃距离。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试回答:(1)本次探究实验小明提出的假设是。(2)在实验中小明每次都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蹬地,每做完一次后休息3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哪个变量保持不变。(3)在上述探究中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4)小明查阅了中考体育成绩对照表发现,立定跳远成绩超过2.43m即可拿满分。除了上述研究变量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技巧上的改进来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参考答案:(1)立定跳跃的远近可能与腾空高度有关(2)每次蹬地的力量大小相等(3)实验次数太少,有偶然性。(4)改变自己的摆臂或屈腿的姿势等。本试题素材来自九年级的体育中考后的思考,许多学生在体育模拟考试中成绩还不够理想,但在体育老师的短期指导下,成绩出现了较大的提高。根据网上查阅立定跳远技巧等相关内容后原创了本题。本题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本题特别注重了学生对探究实验中多个变量的处理、从实例中合理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考查,避免以往检测仅对简单记忆的考查。次数腾空高度跳跃距离第一次低平2.32m第二次适中2.40m第三次较高2.35m评价目标:通过对探究实验过程的思考,提出可检验的假设,难度要求b。能提出增加证据可靠性或获得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的具体改进建议,难度要求c。掌握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难度要求c。四、分析计算题:4.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