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闽粤民居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第一章前言一、中国传统民居简介二、中国传统民居形式第二章闽粤民居概述一、构图和格局二、建筑风格及其艺术手法三、地理位置四、整体特点五、客家文化与民居第三章福建民居一、群体组合二、结构材料造型三、福建民居的分类目录1、闽南民居2、莆仙民居3、福州民居4、闽北民居5、闽东民居6、山区木楼民居7、侨乡民居8、福建泉州红砖民居9、福建土楼10、永定客家土楼11、遗经楼和永隆昌12、圆形土楼第四章、广东民居一、村镇布局二、组合和空间三、设计及构造四、广东民居的主要类型1、广东省康海县传统民居2、广东省梅县温公祠3、广东省梅县客家围垅民居4、广州西关大屋5、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县传统民居6、广东省潮州民居7、广东省梅县客家围垅民居8、广东开平碉楼第一章前言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民居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种类繁多,形式复杂;民族文化,地域特色;选址讲究,环境风水;坐北朝南,采光通风。一、中国传统民居简介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五千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先秦(公元前二二一)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起,“宫室”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归纳为六种形式。此外,中国还存在不少比较特殊的住宅形式。到了近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多居住在楼房里。且用于居住的楼房样式不断变化化更新,楼层也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二、中国传统民居形式1、木构架庭院式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2、四水归堂式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3、一颗印式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4、大土楼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一般为三至四层,最高为六层,包含庭院,可住五十多户人家。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5、窑洞式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三种。6、干阑式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第二章闽粤民居概述一、构图和格局•闽粤处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夏秋季节常有台风和暴雨,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因此,通风,防热,防台风,防暴雨,是民居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筑除了在平面布局,空间组合、构造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外,装饰装修也结合气候等条件进行考虑。•为了取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民居大多结合天井庭园来布置。面向天井内庭的门窗,几乎占满了整个立面,而且门窗往往组成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室内利用屏门、屏风来组织穿堂风、屏门,屏风用通雕镂空处理。有些民居还在天花四周镂空花纹,既美观大方,又通风透气。二、建筑风格及其艺术手法•闽粤两地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是由于特殊的文化群体——客家人的大量存在,使得闽粤两地的传统建筑受到了外来中原建筑文化的冲击。•两者在互相融合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结合点。但是不同地区的民居仍保持着本地区强烈的地方特色。•闽粤文化以汉文化为主流,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土著的越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民居在这文化氛围中演进,又受到本地气候、资源、经济、技术诸因素影响,于是体现出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如源于中原地区的叠梁式木构架与南方的穿斗式并存,也有两者结合的做法。三、地理位置四、整体特点:1、雅淡清爽的色调。民居多施青砖石脚的墙壁,碌灰筒白泥瓦屋顶,黑色或深色的桁条,桷板、门扇、窗框,白泥方砖墁地。尽管村质高档,做功精细,却因色调雅淡,显得端庄沉实,无喧闹、华丽、轻浮之感。在亚热带炎热的气候中带有清爽之意。2、紧凑的布局。传统民居以低层高密度的竹筒屋居多,西关大屋,前铺后居等亦是前后紧接,比肩接踵,即使是庭园住宅也是占地不太多而安排紧凑。3、玲珑通透的意境。缕空的花罩,挂落,通透的门、窗、横披、栏杆、虚实相间的布局,造就一种玲珑通透的意境。厅堂较多,而且高大开敞。大门由脚门,趟笼和板门“三件头”组成,大白天可只关上通透的趟笼或平截高的脚门,以利通风散热及增加光线的透入。这与当地民众的审美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传统及当地的气候有关。4、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与北方建筑的豪放粗犷有别,闽粤建筑较为精致细巧。正面的墙壁磨砖对缝,平滑如镜。白泥大阶砖墁地,拼接缝细如丝。墙上饰彩画,灰塑和砖雕,梁架和隔扇上施木雕,美不胜收。五、客家文化与民居•在谈到闽粤民居的建筑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时,我们必须注重到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由中原迁移至岭南的民族群体——客家人。客家人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加上栖息地交通不便,信息沟通困难,使他们保存了大量中原固有文化遗风和习俗。由于旷日持久的南迁经历,客家人保存的古中原文化还打上了移民特有的烙印。此外中国南部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又使客家人所持有的文化蒙上了一层浓郁的南乡色调。因此,客家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它既脱胎于中原母体,又吸取了南中国文化的精华。•客家人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无不渗透、交织着“慎终追远”的精神。从制家谱,立祖祠到设族谱,建宗祠的过程,反映了客家注重血缘关系的观念。客家人以祠堂为中心,聚族居的生活方式还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客家居住建筑的基本型制——集合式住宅。其特点是:1.建筑继承中原传统布局方式,保持明确的中轴线;2.用于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的正中央;3.建筑规模庞大,小可容几十人,大可容百人,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溶于一栋建筑之内。第三章福建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在选址相地、平面布局和构成,单幢建筑的空间、结构和材料方面,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山就势、相地筑屋、就地取材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它在历史上已形成了协调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与乡民生活的居住环境和民居模式,形成了融合乡土材料、传统技术与民间文化的建筑风貌和民居格调。•作为中国传统民居一部分的福建民居,既有上述共性,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先民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福建又是我国著名侨乡。祖籍福建的华侨、华裔约有五、六百万,占全国华侨及华裔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数量之大,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大批华侨出国,沟通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带回了侨居国的建筑文化,在闽南侨乡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这种侨乡民居,保留了当地传统民居的布局形式,细部装饰方面又融进了侨居国家的民居建筑特色,同时也促进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形成了一批风格独具的建筑类型。一、群体组合•福建民居由于全省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地形变化多端,交通不便,地区间交往甚少,民居建筑多因地制宜,自成传统,没有完全固定的程式。•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福建民居大体上有城镇街坊型、村落型、台地型、山坡型及特殊地域的组合型等,他们都为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而充分利用坡地、水边等不易耕作的土地营建民宅,既可就近耕耘,上山伐木,又有方便的水源,为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福建民居村落均因地制宜、相地构屋、就地取材、因材施工。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别使得各种民居村落或依山、或傍水、或组合、或分散,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组团结构二、结构、材料、造型•福建民居中,在结构上穿斗式木构架居多。地方材料和色彩使用的不同使民居村落风格各异。如:客家山区采用生土夯筑的厚墙筑成四、五层的高楼,配上长长的出檐,显得浑厚,雄伟;泉州地区采用红砖配上块石,砌出各种花饰、图案,显得精致、秀丽;闽西北山区由于盛产木材,巨大的木构架或落地,或悬挑,或支撑,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屋顶组合也随之丰富多变,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居风格。在色彩的使用方面,客家民居的土黄色、泉州民居的大红色、福州民居的灰白色,也让人印像极深。•与地方材料直接相联系的是质感和肌理。对于民居建筑来说,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所能提供的天然材料自然也各不相同,加之绝大部分民居建筑又任其天然材料直接袒露,于是便产生了各自独特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三、福建民居分类•由于福建山地面积较大,民居建筑多因地制宜,自成一体。所以造成了多种多样的结构造形。现总结福建民居分类、分布及基本特征如下:闽南生土楼•分布于南靖、永定、平和、华安、沼安、漳浦等县。•平面以方、圆式集团民居,中轴对称、封闭式内院、防卫性强。•造型以堡垒式方、圆状结构、外实内虚。•夯土厚墙、内穿斗木构架结构,灰瓦、黄墙。•民居风格为古朴、粗犷、雄浑的风格。1、闽南民居:•分布于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所属诸县,•中轴对称、多进式套院、平面方整、封闭,有护厝。•造型以双坡硬山、蝴蝶瓦、屋面及山墙曲线优美。•在结构、材料上(红、青)砖、石、土等材料混砌,穿斗木构架,装饰华丽,雕刻精美。•属坚实、华美、艳丽的民居风格。2、莆仙民居•分布于莆田、仙游。•平面以中轴对称、横向布局或独立成套、有护厝。•造型为双坡悬山、蝴蝶瓦、屋面变化大、重视装饰。•在材料、结构方面外夯土与块石混砌墙体、内穿木构架、装饰朴实。•属朴实、淡雅、精致的民居风格。3、福州民居:•分布于福州、福清、闽侯、闽清等县。•平面以中轴对称、多进式套院,平面方整,封闭。•造型为双坡出山、蝴蝶瓦、封火山墙造型优美,注重门罩处理。•在材料结构上以城市瓦砾土或金包银处理、穿斗木构架、外形朴素、门罩精美。•属明快、简洁、素雅的民居风格。4、闽北民居:•分布于南平地区所属诸县,•平面为不严格中轴对称、纵向多进式套院、依山就势、层层抬高的特征。•造型以双坡出山、蝴蝶瓦、重视山墙变化处理、注重门罩处理。•材料结构上以外夯土围护、内穿斗木构架、外表朴实,木雕精美。•属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