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传统行政理论文化概述一、伦理:伦理就可以理解为: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应当遵循一定的道理和准则。比如说就像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像柏拉图所说,由金子做成的国王是统治者,由银子做成的贵族是执行者,由铜铁做成的生产者是劳动者。就像霍布斯所说的人与人之间是战争的,要遵守自然律(自然法),洛克所说的自然法则。卢梭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怜悯和同情。柏拉图:人类社会的相互需要,人与人要相互配合。他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差异,认为人一出生就存在着本质的优劣。人分“金、银、铜”三个种族,进而分工。国王是由金子做成的;贵族和武士是由银子做成的;生产者是由金属铜铁做成的。各个阶层各尽其责,分工协作,不互相干扰和越位,理想社会。托马斯.霍布斯:人和人之间是一种战争的状态,具有侵略性。约翰.洛克:人与人之间不是战争状态,人与人之间应寻求合作。卢梭:人始终会有怜悯和同情。他们不可能对他们的同类做出最狠毒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人和人的关系一定有情感因素的支撑。二、道德:指由做人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规范,更强调其内化而形成的个体人格品质。三、“伦理”与“道德”的关系(1)当表示现象、问题的时候,我们较为倾向于使用“道德”一词;当表示规范、理论之时,我们较倾向于用“伦理”一词。(2)道德更含有主观、主体、内在的意味;“伦理”更具有客观、社会、外在的意味。(3)伦理多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道德多倾向于从个体的角度身体力行伦理规范而后有所得,道德的根源在于人心。四、4、行政伦理文化:行政伦理文化是人们对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等的总和。五、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六、行政伦理文化是在行政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行政意识形态,它具体包括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行政心理现象、行政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七、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构成家国同构。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宗法制虽然在夏朝时期建立,但成熟与完备是在西周时期,它影响后来各时期的封建王朝。宗法制的特点: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正妻)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贵妾)不以长。”2.大宗与小宗。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嫡长子)和小宗。2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儿子(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在封地内却是大宗。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族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大宗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形成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家国一体的“家天下”局面,而且作为一种制度、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颇具东方特色的“以家族为中心、以等级为目的”的伦理文化形态。1.宗法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上的影响,最重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形式。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使“按地域划分的国家各级行政组织和按血缘划分的大小宗族基本重合,国家系统的君统和家族系统的宗统,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为一体,各级政权的首领均由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家长担当”。于是,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重叠,国家政治管理与宗族事务管理重叠。2.宗法制对中国社会观念的影响是,宗族血缘观念相当浓厚。由于宗法思想的长期熏陶,中国人的血缘观念超乎寻常的强大。亲族之间的交往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极重要的方面,亲族之间的礼节规矩远比别的民族多,亲族圈是中国人重要的活动环境。而且,中国人还特别注重亲族之间的远近与长幼关系,以及与自己的血缘联系方式。3.宗法制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包括国家重视家庭、宗族的社会基层组织在法律的执行和遵守方面的作用;负面影响包括,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影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宗法社会,权利与义务是单方面的,卑幼对尊长只有服从,没有权利,造成了官吏和民众的奴才性格,民权精神难于生根、发芽等。八、分封制。西周的一项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楚、燕、卫、宋、晋、郑等。分封制的积极影响:(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同时维护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通过分封,扩展了疆土,开发了边远地区;(3)通过分封制,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民族融合。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4)通过分封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消极影响: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的楚王称霸,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大国(诸侯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战国末年,葵丘会盟,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九、西周的“德”:西周文献中反复强调的德主要指的是周天子的政行、德行、品德。如《周书》中强调天子要敬德、用德,否则天命难保。十、西周的“孝”:“孝”是西周宗法政治的伦理基础及立国之本。西周孝道的内涵,一些学者大体将其概括为两项,即:孝养父母与祭祀先祖。也有学者将其划分为奉养父母、祭享先人、继承意志、敬奉夫君和勤于政事等五项内容。31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二章春秋战国时代的行政文化一、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一)强调尊君1.尊君思想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首要原则。基本内容:2.君王是上帝在尘世的化身,是天子,是九五之尊;3.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权神授;4.君权是绝对的。帝王对于土地、财富具有独占权,对子民拥有操纵权。具有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5.君权是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二)主张重民重民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承认民众对整个政治体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施政要顺乎民情、民意,实行爱民、利民、富民、恤民政策。具体内容有:民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础。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得民心者得天下)(三)重视治吏通过治吏,有效管理行政事务,实现君对臣的统治。1.尊贤任能。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官的标准:德才兼备(有德有才,精品;有德无才,次品;无德无才,废品;无德有才,危险品)2.严考课、明赏罚。考察表现、督课计划。唐朝考课法,明朝考成法;3.强化监察。监察机构逐渐完善;4.褒廉惩贪。即反腐倡廉。二、孔子“礼”的内容。第一,治国治民光靠政令、刑罚是不行的,要以礼治国。统治者根据礼的规范治理国家,就能够获得民众的尊敬和服从;第二,礼是社会整合的准则。孔子认为礼所规定的名分等次是绝对不可僭越的,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第三,以礼作为言行规范。一切行动都要以礼作为客观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第四,要求人们的思想或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礼的规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三、孔子“仁”的内容。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复礼,克己,孝悌,爱人。四、孟子的主要主张。(1)孟子的性善说。性善说是孟子整个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的核心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又称为“恻隐之心”,即对别人不幸的同情心。(2)孟子的仁政说。孟子在政治上力倡仁政之说,并认为,能否实行仁政是国家兴衰的根本。(3)孟子的王道说。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所谓的“尊王黜霸”。他认为霸道是对王道的破坏与否定,而且只有实行王道才能统一天下,也只有统一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五、商鞅变法(1)核心思想:弱民、重刑、禁旅、抑商。(2)愚民政策:其一,禁止民众阅读诗书。其二,禁止民众自由迁徙。其三,禁止民众与外国人交往。(3)辱民政策:其一,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实行常年性严打,并建立连坐制度。其二,任用奸人。其三,按照等级尊卑穿不同的衣服。4(4)穷民政策:其一,打击商人,抑制商业。其二,征收重税。其三,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5)商鞅变法的影响:积极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形成。通过改革,直接促使了秦国由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转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1.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盛行严刑峻法;后来秦朝残暴的无比,与商鞅当年的变法有直接关系;2.燔诗书,大量儒家文化及其它名家学派被毁,禁锢思想,毁灭文化;3.重农抑商,导致直到清朝都是这种思想,生产力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4.搞专制,导致国家逐渐僵化,失去活力。第三章秦汉时期的行政伦理思想一、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制度的基本内容:皇帝号位的独尊和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而不受任何限制;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皇位必须在一家一姓中世袭,实行家天下制度(宗法制,姬发与姬旦),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二、建章立制,分而治之,中央行政方面,建立三公九卿。地方行政方面,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设立36郡。三、对秦始皇的评价: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过:秦始皇是一个残酷的暴君。(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3)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总的来说,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功大于过。四、西汉察举制的意义:积极作用:(1)汉武帝通过健全察举取士标准,亲自选用干练有实才的官吏充任三公九卿及高级军事职务,察举制在大部分时间里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带来了汉代英才辈出、功业兴盛的局面,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2)汉王朝之所以能在华夏文明史上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成为当时举世无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