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处于严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形势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触底企稳的背景之下。国际环境方面,继美国之后,欧洲也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甚至印度也加入其中。如果说美国市场的“双反”对中国光伏业形成的冲击尚可缓解的话,欧洲市场的“双反”则可能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更大影响。国内经济环境方面,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第四季度增长7.8%。而从环比看,三季度和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为1.5%、2.0%,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的积极变化。但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前景及贸易、金融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仍面临增长减速的风险。中国光伏产业长期以来面临产业发展缺乏理性规划、国内市场培育不足、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产能过剩等问题。2012年又接连遭遇美国和欧盟所谓的“双反”调查,这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严冬”,光伏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中国1/3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企业倒闭。而光伏应用市场方面,2012年是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继续快速扩张的一年,中央和地方促进光伏应用鼓励政策的稳定和加强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2013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增速将继续放缓,光伏企业的经营困难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好转,而国内分布式发电市场将在下半年放量,国内市场发展值得期待,但出口市场仍不容乐观。一、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总体情况(一)光伏产品产量增速放缓,应用市场持续发展原料多晶硅生产方面,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10万吨,较2011年8.4万吨增长约19.05%,增幅远低于2010、2011年的100.98%和104.88%。其中2012年1-3季度,中国多晶硅产量约7万吨。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已建多晶硅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4.8万吨,到2012年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达到约18.1万吨。表12010-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单位:万吨)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3年1月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方面,2012年中国国内光伏组件全年出货量达到20000MW,较2011年的17200MW增长16.28%,低于2011年37.05%的增长率。光伏发电装机方面,2012年中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呈现低开高走趋势。2012年1-6月份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仅有720MW,但在金太阳光伏项目完成期限要求等需求刺激下(2012年批准1700MW),中国光伏市场需求在2012第二季之后爆发,7-12月份装机量快速增加,达到4200MW,而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则达到4920MW。表22012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单位:MW)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3年1月(二)光伏产品总体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近年来,包括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在内的太阳能发电产品总体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多晶硅价格方面,中国进口多晶硅价格在2008年时约为500美元/公斤,2011年降至67美元/公斤,而到2012年第一季度每公斤已经降到28美元/公斤,2012年第四季度进口多晶硅已在20美元/公斤上下。国内多晶硅价格也从2012年年初的197元/公斤降至第四季度的135元/吨。表32012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单位:人民币元/公斤)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3年1月光伏组件价格方面,2012年第四季度光伏组件价格已经降至每瓦4.1元,全年光伏组件平均价格也降到了每瓦4.93元。而在2010年四季度光伏组件价格每瓦在14元,2011年四季度每瓦在5.8元。表42012年国内光伏组件价格(单位:人民币元/瓦)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3年1月(三)受多国“双反”等因素影响,光伏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多晶硅进口方面,2012年1-6月份多晶硅进口量超过4万吨,2012年全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在10万吨,进口量在8万吨左右。光伏组件出口方面,在全球光伏产品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长速度的背景下,以德国、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国家开始率先出台政策下调光伏产业补贴,欧洲市场需求的遏制直接影响了全球光伏产品的价格。而中国90%以上光伏产品出口,其中大部分产品销往欧洲。在国内市场刚启动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企业遭受重创。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全年出口量15.3GW,较2010年增长27.2%;出口金额21.5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7.9%。全年光伏组件出口平均价格为1.41美元/瓦,由于成本下降及竞争程度的加剧,出口平均价格较前一年下降了27.6%。随着市场环境、经营环境的恶化,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大幅下滑,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35%以上。出口市场分布方面,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仍以欧、亚、北美市场为主,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太阳能产品所谓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出口市场分布也出现新的变化,但这两个地区仍然是主要出口地区。出口唯一增长的地区是拉丁美洲,2012年上半年出口总额1.49亿美元,同比上升9.8%。二、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特点(一)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企业经营压力继续加大至2012年上半年,产品均价越来越接近甚至低于组件生产成本,企业经营压力大幅上升。目前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为33-40美元/公斤,但从上可以看到多晶硅均价已低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国内多晶硅企业生存状况堪忧。2012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低迷,在20-30美元/公斤徘徊。而晶硅电池组件价格在2012年底达到0.7美元/瓦。而美国“双反”征收关税保证金,将给现金流本就缺乏的中国光伏企业更大压力,加征关税保证金后,我国光伏产品将不具备价格优势,电池和组件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大。(二)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增长迅速2012年国家能源局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太阳能,组织实施‘十二五’第一批规模为3GW的开发计划”、“2012年要再解决6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而2012年金太阳工程批准的示范工程项目也达到1.7GW,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4920MW。地方性光伏补贴政策稳定,也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江苏省计划实施新一轮的光伏发电扶持政策,对光伏电站项目实行上网电价补贴。辽宁、山东等省将相继出台地方光伏上网电价扶持政策,而江西、河南两省已开始启动相关调研工作。(三)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持续增大,产业整合加速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快速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0GW,我国占据超过50%的份额。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则相形见绌。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仅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2012年光伏市场仍承受着价格和整合压力,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被整合或淘汰。(四)国内光伏产业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挑战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仲裁中国光伏企业倾销,中国企业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欧盟委员会也在2012年9月宣布对华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产品发起反倾销程序。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一是司法程序耗时耗力耗财,致使我国光伏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开拓国外市场;二是来自美国的订单将会有较大的税率风险,对美光伏产品出口可能会萎缩,如果欧盟继续跟进,情况愈甚;三是促使国内光伏产业向东南亚等其他地区转移,以规避贸易风险;四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等的光伏企业将会借机加速崛起,对大陆光伏企业带来冲击。(五)分布式光伏发电免费并网,为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市场铺平道路国家电网公司宣布从2012年11月1日起,国家电网将对适用范围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系统接入方案制定、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2013年3月1日,国家电网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也已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普遍用户今后不但能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电网。根据国际上有关国家及组织界定的标准和中国电网的特点,这些举措的适应范围为位于用户附近,其所发电能就地利用,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且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屋顶和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这些标准能基本涵盖目前中国所有的屋顶光伏和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将为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市场铺平道路。除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免费接入低压配电网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将按照有关政策全额收购分布式光伏发电业主富余的电力,且上、下网电量实行分开结算。这些举措将给处在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企业带来新的希望。三、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展望市场规模与产品价格方面,2013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速度将有所放缓,但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仍将位居全球首位。2013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2万吨,新增装机容量则达到5000MW。价格方面,2013年产品价格降速放缓,预计多晶硅平均价格将于2013年在每公斤20美元上下水平,光伏组件价格在每瓦4元人民币左右。厂商方面,经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亏损以及停产,部分缺乏现金流支撑而陷入财务困境的中小型光伏企业将出清产能并退出市场;地方政府的扶植保护将促使银行继续支持大型光伏企业,但大型企业的产能或将下滑。在市场整合后期,产业将进入国内需求引导和龙头企业引领的发展模式,数量很少的龙头企业将享受下一轮行业的发展,而资本将重新进入。区域市场方面,中国国内分布式发电市场将在下半年放量,国内市场值得期待。但出口市场仍不容乐观,欧盟“双反”将在2013年下半年仲裁,印度“双反”也将在下半年初裁,预期有较大幅增长的日本市场难以进入;虽然东盟等新兴市场逐步升温,南非和印度的大量项目进入安装期,但对整体出口市场的贡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