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阐述了我国保税区物流的现状,根据我国保税区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其优势与劣势的比较,浅析保税区与国际物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分析与预测,以及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潜力和必要,因此通过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促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的转型。保税区国际物流要尽快发展,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离不开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专业管理人才的提升,科技技术的创新等一系列条件,希望我国保税区物流行业通过全方面的积极改善,使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关键词:保税区优势与劣势保税区与国际物流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探究一、保税区发展历程(一)、目前全世界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含分区),其中三分之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名称各异,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区、保税区、边境免税区等,但实质上都是经济自由区,即我们通常所称的自由贸易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在一国之内创办自由贸易区的趋势逐步扩大,美国是世界上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有700多个自由贸易区和分区。各国设立自由贸易区因目的不同,其功能也有所差别,欧洲以自由港为主,发展中国家早期则以出口加工区为主。我国的保税区是借鉴国际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立的,具有减免关税、放宽海关和外汇管制的主要优惠措施,以发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功能为目标的具有“境内关外”性质的特殊经济区域,也是我国层次最高的对外开放区域,从最初在设立保税区的意图、功能设计和开发建设上,我国的保税区都是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过国家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保税区。(二)、保税区现状1、1990年上海高桥保税区成立后,相继在天津、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港口城市建立15个保税区。十多年以来,凭借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外商,2001年末,已有1318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这些投资来自世界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利用其港区一体化的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日本的佳能、松下、美国的通用电气、等均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已经有67家位居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入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十分迅速,美国通用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的进口汽车零配件分拨配送中心等,仅2001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达到601亿元[1]。2、天津港保税区:建立在港区内的保税区,与国际上的自由港形式比较接近,也是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和番茄制品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及汽车、金属制品、纺织原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先后开发建设了空港物流区、空港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空港保税区,区内3000多家贸易公司,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另外,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润滑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的国际物流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已经可以提供大面积的仓储、组织门到门的多式联运、全程运输代理和提供贸易加工等服务,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2]由于全国各地区港口自身情况不尽相同,其功能及自身特点也不同,比如,宁波、广州、张家港、青岛等,是贸易型保税区,深圳沙头角是工贸型保税,而外高桥、深圳福田、大连等为综合型保税区。二、保税区物流优势与劣势比较保税区是在海关监管下对企业经营保税区货物仓储、转运、加工、配送检测维修和保管,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业也是保税区的基础产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区在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相关部门探讨和解决。保税区优势(1)、区域优势保税区国际物流主要以远洋为主,以普遍的铁路、航空、公路为辅,由于海运运输量较大,而我国现有保税区都坐落的港口城市,所以降低运输费用的优势显而易见。另外保税区物流还通过将其他交通工具结合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使其更迅速、安全、便捷、统一高效。(2)、经济优势我国各保税区经济起步不同,而各地区经过10多年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发展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外国家对开放城市无论从硬件上改善投资环境和软件引进人才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3)、政策优惠保税区;在对外发展中实行对外经贸合作中实行保税政策的特定地区,从1996年开始,我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用物质免税,外资企业自用设备免税的优惠政策,而保税区依然保持着各种优惠条件,使其优惠政策更为突兀。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出口,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3.1区内进出口专为生产出口产品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原器件、包括包装物料等免领许可证,并豁免关税和增值税。3.2保税区内出口保税区内产品免领出口许可证并豁免关税和增值税,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减轻资金负担,加速资金周转。3.3保税物流园区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3.4经海关批准非保税区物料运入保税区,委托生产加工,但成品是销往国内非保税区时海关对于进口料给以补税,保税区内企业可将进口原料件运出保税区加工,需按时运回,办理核销手续,事实上海关可以管理更灵活一些,总体来看,由于保税区可以免除对外经贸活动所需的各种手续,对外经贸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保税区劣势(1)保税区的定位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各部门对保税的认识不统一,海关总署说: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实际上是当作放大了的保税区仓库来监管的,而且并没有真正的开放,外经贸认为保税区是境内关外,财政部、国税、工商则认为境内关内,对区内企业的管理与其他区外企业一样对待,如区内企业采购国内货物不能视为出口,不得退税,退税制度各部门没有好的衔接联网,使退税企业增加了附加的手续。(2)机构膨胀,办事程序复杂,管理效率低,海关通关手续繁杂,影响通关效率。海关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使大量进出口货物滞留口岸,影响了口岸物流速度。目前我国保税区普遍实行管委会统一管理,而管委会要建立各项体制来监管保税区,所以各个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政府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在管理保税区的同时与管委会的矛盾也产生了,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没有发挥自身优越条件,联合区外的物流网络整合国际物流信息,为区内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3)区港分离造成的不利因素;港口是保税区的进出口通道是通往海内外的重要途径,目前港口与保税区分离,造成保税区功能不全,系统服务不到位,由于港口保税区不能实行一体化管理,保税区的转口贸易功能就很难发挥出来。保税区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好的形成。三、保税区与国际物流的相互影响(1)保税区的发展是国际物流功能和地位增强,保税区不仅是国际货物的终转站,而且提供发展转口贸易的机会,保税区能够对周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商业辐射作用,增强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支撑和保障了保税区的国际流通加工和货物中转的地位,同时也使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2)国际物流对发展保税区的影响国际物流发展有利于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扩大,是连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生产活动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国际物流进出口产品输送到各个港口装运地,还可以带动运输、分销、信息、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国际物流发展有利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因此拓展国际物流功能,健全和完善保税区各项制度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4]四、发展保税区物流战略对策(一)保税区环保物流管理物流环保化趋势日益明显,环保物流将倍受关注。环保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环保供给主体和环保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环保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环境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环保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段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一般称这种废旧物质的回流为逆向物流,例如;天津港保税区内生产木地板企业,在加工时产生的木屑锯末,根据海关政策条例不得擅自买卖与销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木屑形成堆场,给安全消防部门带来了隐患,最后在海关的监管下烧毁,通过此案例,有关部门整合保税区内其他企业,对废品进行二次处理再回收,将废品转变为可再生资源。为确保物流环保化,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并构筑环保物流发展的框架,全面实施环保物流管理。[5](二)加强保税区信息平台系统(1)我国只有一部分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信息供给市场的信息程度较低,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应加快尽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引进高科技,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开发高性能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免费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二是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网和国际互联网资源,提高物流中心经营效率,物流信息日益成为社会物流企业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物流供应商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2)提高保税区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推广采用自动立体化仓库,自动分拣运输系统以规范化的先进物流运作方式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同时要改进体制;推动物流功能,为保证港区和保税区联动发展目标的实现,要专门设立保税物流园区主管海关,以便集成口岸海关和保税区海关的管理职能,减少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企业商务成本,物流园区要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以开辟园区和港区之间的海运直通式。诸如此类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可以保证物流园区企业今后的成功运作和发展壮大。(三)完善保税区法律法规(1)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政府应当完善法规,提高政策的实效性。保税物流园区实际上是在物流园区的基础上叠加保税政策形成的,因此政策环境直接决定园区的发展。海关必须及时废止和调整相应的法规政策,制定和推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提高执法透明度。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海关,其它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外汇管理等监管和服务部门的规定和政策也要利于园区的发展,政府职能应向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的方向转变。加强监管,提高通关效率。一方面,海关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跟踪与分析确定需要监管的重点企业、重点商品,将风险分析与分类管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根据情况实行信用放行。另一方面,在具体监管上必须由单对单的管理办法转向单对货的实际监管,由对每票货物的监管转向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由海关一家管理向相关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转变,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监管实现对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有效监管,提高海关在监管工作中的针对性,同时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提高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使政策更迅速、便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