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1.具有独立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能独立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领悟写作手法。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中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从江苏省乃至全国近五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记叙文阅读属于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必考,而且分值很高,占全卷分值的12﹪—17﹪。选文大多出于课外,在题型的设置上以简答题或者问答题为主。命题趋势2.从2005—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记叙文选文内容多反映父母之爱(如2009年的连云港卷的《母亲》、2008年的盐城卷《父与子》、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淮安卷的《喝的很慢的土豆汤》)、人生哲理(如2008年南通卷的《抽打心中的樱桃花》、2009年扬州卷的《那一扇门》)、对生命的赞颂(如2009年《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师生同学情谊等,2010年中考还有可能以这类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格外重视这些内容。命题趋势3.问题设置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在题型的设置上以简答题为主,要求学生理解与表达,其着眼点在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考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或者联系现实谈谈文章读后的看法,或者考查阅读后获得的启示等,在近几年的很多中考试题中有这样的题目。命题趋势一感知文章内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2.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和线索。3.能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4.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记叙文阅读考点说明(一)二把握中心思想1.在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意思。2.体味揣摩的文章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记叙文阅读考点说明(二)三领悟写作手法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在阅读中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联想想像等艺术手法,领悟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找出使用排比、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修辞的语句,品味这些修辞的妙用。记叙文阅读考点说明(三)一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感知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1.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弄清中心事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学法指津2.明确人称,理清顺序。记叙的人称有三种,记叙文中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如果为了表达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比较易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类:一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使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二按照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以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3.抓住线索,掌握布局。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线索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全文的行文思路和全文的结构布局。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4.留意过渡与照应。抓住文章的过渡段或者过渡句能较好地理清文章的大层次与小层次。照应有前后照应与反复照应两种,使文章的层次更清楚,同时对表现文章的主题起到加强的作用。5.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6.抓住特殊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但其中也会有描写句、议论句、抒情句。这些特殊语句往往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阅读中抓住这些特殊语句,分析他们的作用对把握文章的中心大有裨益。描写句能较好的刻画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景等。抒情句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心。议论句则能直接点明或者加深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段旨乃至全文主旨,有画龙点睛的妙用。二归纳中心意思,揣摩文章思想情感。1.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内容的概括、提炼。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①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文章的中心。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在结尾处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⑤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2.揣摩文章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记叙文时,要仔细品味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文章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领悟写作手法。1.表达方式①区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等,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④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即使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⑤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细加以体会。2.表现手法在阅读中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联想想像等艺术手法,领悟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修辞方法在记叙文阅读中找出使用排比、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修辞的语句,品味这些修辞的妙用。同学们,下面老师出示典型例题时,你可以按播放器上的暂停键思考或练习,然后再点击播放键。阅读《世上最好的地方》一文,回答问题。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典型例题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⑾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问题: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4分)2.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3.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4.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3分)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4分)解答:(共4分)①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2分)②同后文形成对比(1分),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好铺垫(1分)。2.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解答:(3分)不管一个人身居何处(1分);充满温馨的家始终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1分),家人的关爱总是伴随着自己(1分)。3.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解答:(4分)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或惦念)(“牵挂”或“惦念”1分,前五个词语任意答出四个得3分,答出三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1分)4.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3分)解答:(3分)作者认为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1分),因为家能够给人温暖、关爱(1分),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处(或:家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处)(1分)。同学们,下面老师出示2009年常州市中考原题时,你可以按播放器上的暂停键思考或练习,然后再点击播放键。中考原题呈现(2009年常州卷)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问题。(共14分)中考原题分析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