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宋金元医学社会背景:1、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出现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2、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说。3、同哲学流派的长期争论,促使医学的流派的出现和论争。“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第一节医政设施的进步1.设翰林医官院(宋)(1082年改称医官局)——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2.开设国家药局御药院: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品,供帝王使用尚药局(宋)——最高药政机关惠民局(宋)——经营药物制剂与售卖广惠司(元)——元代医疗机构,多修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后在其属下设有回回药物院3.医学教育太医局(宋)太医院(元)专司医学教育意义:医学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第二节古医籍整理与研究校正医书局(1057)——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后陆续出版。如《素问》、《伤寒论》、《脉经》、《外台秘要》、《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针灸甲乙丙》、《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后人评述:“上对祖宗,下对子孙”。对古医籍的研究——《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1144年撰,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第三节方书和药物学的发展一、方书:1、《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等编著,载方16834首。2、《圣济总录》——宋曹宗孝等编写,载方近20000首》3、《和剂局方》——裴宗元、陈师文等编写,载方297首,为该局的制剂规范,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所收多为常用有效方剂,如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4、个人: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苏轼、沈括《苏沈良方》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张锐《鸡峰普济方》二、药物学的发展:1、《本草图经》——宋苏颂主编,绘制药图933幅,我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于1061年完成,该书重点讨论了药物的来源和鉴别,把辨药和用药结合起来,还收藏了大量单方验方2、《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著载药1558种,新增药物476种。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上下流传五百年,一直为本草学之范本。(简称证类本草)3、《本草衍义》——宋寇宗奭撰,载药460种。重视对中药药理临床观察,提出气味新说。4、《珍珠囊》——金张元素著。对药物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有重要发展。25、《饮善正要》——元忽思慧撰。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疗法的专著。6、《宝庆本草折衷》——陈衍,字万卿,是民间节要性本草的代表著作。7、《蒙古秘史》蒙医马奶酒疗法第四节临症各科的突出成就1、病因病机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无择)著,进一步阐述“三因致病说”。(三因:内、外、不内外因)2、诊断学《崔氏脉诀》——崔嘉彦撰,以四言歌诀的形式论述脉学,便于习诵,颇为后人重视。(亦称《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察病指南》——宋施发撰,以脉诊为主,创制33种脉象图,切于实用,为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本撰,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舌诊专著。各种舌象绘成36种图谱,图下有文字说明。对舌诊的发展起承前启后的作用。3、针灸学“针灸铜人”王惟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研制并著使教学形象化、经络穴位排列规范化,提高针灸操作理论水平,中国针灸史上里程碑。《针灸资生经》——宋王执中著,明确提出“同身寸”法,公认的针灸取穴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对前人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对后世针灸学有重要影响。《十四经发挥》——元滑寿撰,把任、督二脉提升到与十二经脉等同地位而成十四经脉;倡导循经取穴。《标幽赋》——元窦默著,适宜初学《备急灸法》闻人耆年著于1226年,为讨论常见急性病证灸治疗法是专著《子午流注针经》、《流注指微赋》何若愚,论述子午流注4、内科《十药神书》——元葛可久撰,创制药方十首,治肺痨专书。宋太医局专设有“风科”,《圣济总录》专题讨论“诸风”的辩证论治张锐《鸡峰普济方》,水肿病董汲《脚气治法总要》李杲《脾胃论》内科脾胃专书5、外伤科《外科精要》——陈自明著,标志外、伤科的确立。《卫济宝书》——宋东轩居士增注,最早记载“癌”字。(又名《外科痈疽方》)《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撰,悬吊复位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6、妇产科《十产论》——宋杨子建撰,转胎手法是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著,成就最大。妇科分调经、从疾、求嗣三门;产科分胎教、候胎、妊娠、难产、产后五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妇产科专著。7、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著,系统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上“五脏六腑,3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和治疗法则(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和蛮补),创制儿科专用方剂(如五味异功散、六味地黄丸等)《幼幼新书》——宋·刘方著,岭南医家,记载虎口三关指纹察验法,至今仍被儿科临床沿用8、法医学《洗冤集录》——宋·宋慈著,法医学专著。自13-19世纪末成为处理死伤狱断案的法典和依据。9、解剖学主要图著:《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第五节金元医家的创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大家:1、刘完素——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人,又称刘河间,河间学派创始人),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倡导“火热论”,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临证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2、张从正——金代著名医学家(字子和)。著《儒门事亲》,倡导“攻邪论”,反对囿于“局方”,滥用温燥,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世称之为“攻下派”3、李杲——金代著名医学家(号东垣老人),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创内伤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4、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号丹溪),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倡导“相火论”,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临证善用滋阴降火之剂,故后世称之为“滋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