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职业的相关知识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及求学态度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相关概念,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职业的专业化、职业的智能化等相关知识。教学难点:职业的理解、职业的专业化、职业的智能化、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一、职业与人生人活在世上,离不开衣、食、住、行。为了获得这些生活必需品,就必须辛勤地劳动。因此,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无不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我们无论是上高中、读大学,还是进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培训,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就业。所谓职业,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我们未来的衣食住用行等各种需要,包括许多年轻人梦想的出国旅游、买楼、买车,几乎都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满足;同时,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组织中度过的。在毕业后到退休前的几十年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的工作打交道,因此,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对我们同样非常重要。一位总裁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慎重的对待。中国的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职业作用有三:一是满足个人谋生的需要,二是成为劳动者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三是不断促进个人自我完善。二、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职业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央、国务院50多个部门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部分企业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编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编制工作于1995年初启动,历时4年,1999年初通过审定,1999年5月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人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人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2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据国外统计,每年大约有500多种旧职业被淘汰,同时又有600多种新职业产生。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职业的专业化是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社会对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截至到2004年6月,我国共宣布了300多个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分等级的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劳动者必须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才能取得从业的资格。截至2004年4月,全国已有4500万人次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和初级技能。其框架结构如下: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规定,各等级的具体标准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革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管理能力。职业的智能化职业的智能化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单纯的体力劳动比重减少,脑力劳动比重增加。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成为一个体力和脑力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新型劳动者。职业的复合型想一想你能结合社会现实,列举几个新职业吗?2002年11月,劳动部宣布了室内装饰设计员、服装模特、插画员、茶艺师等11种新兴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意味着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今后必须拥有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3职业的复合型是指职业之间相互重叠、交叉。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牢固掌握某种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与此相关的多种通用技能,并具备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等必要的素质。职业的创新型职业的创新型是指职业活动中越来越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岗位所面临的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见,不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从业人员,胜任现代职业要求的。同学们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来接受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的。学校的职业教训将使大家成为企业欢迎的劳动者,成为一名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创新教育的提出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创新性、法制性的特点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广阔的视野,善于捕捉信息,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有经济头脑,注重经济效益,讲求工作效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支持和重视的事业。职业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校内外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活动。利用广播站、校会、班会、专题报告会大力宣传新时代创业、创新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结合自身专业实际,找准切入点,为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创新作好心理和“物质”准备。三、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1、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1986年、1991年、1996年和2002年分别召开了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于当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02年8月24日国务院颂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根本任务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1998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确哥伦布的故事廖丽娟“下海”半桶水的故事4立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二)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使得毕业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也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规模迅速扩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1999-2004年,高职招生人数从61.19万增加到237.43万,在校生人数从136.15万增加到595.65万,毕业生从40.67万人增加到139.49万人。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1867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147所,占学校总数的61.44%;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有278所,在校生达到133.79万人。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类型,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2、技能人才大有作为也许有一些同学认为,上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出息,对通过职业教育能否成才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事实上,无论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看,技能人才大有作为,同学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在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情,在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仍然需要发展有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央将采取九大措施培养高技能人才。2006年6月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张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