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专题一、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中央集权是指全国军政财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控制和管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其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而掌握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二)理论来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三)形成过程1、秦朝(确立):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1)背景: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2)内容:中央: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3)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2、汉朝(巩固):汉初(重建大一统)中央:地方:重建的结果: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国力强盛,放弃无为,积极有为。2)措施政治上:(1)加强皇权:实行内外朝制(中央)(2)加强对地方监督:创设“刺使”制度(3)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实质是“儒表法里”。(2)影响: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军事上:三次出击匈奴、设河西四郡,将天山南北与内地连在一起。(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时所设)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2)影响:是皇权逐渐加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严格执行该制度,皇权将会受到一定限制,避免独裁。4、北宋(加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文官体制1)背景: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兵变篡位2)内容:(1)军事上:建立新体制――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长官为文臣。(2)政治上:组建文官政府,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臣担当。3)特点:重文轻武4)影响:(1)积极: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弊端: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5、元朝(发展):行省制度1)内容:中央:设中书省,管全国行政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腹里”(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2)影响: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6、明清(强化并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明朝:中央:内阁制度(1)形成过程:A、朱元璋废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B、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正式确立内阁制度。(2)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3)评价:内阁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从制度上说,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地方:强化皇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2)清朝:设立军机处(1)雍正时设立(2)影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四)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独立和保障经济、文化发展。不利影响:君主专制易使皇帝成为专制独裁的暴君,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二、题目练习1.造成右图中军费开支激增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应付清军入关B.抵御英国侵略C.发兵攻占台湾D.加强西藏治理2.下列各项政策中,属于清朝乾隆帝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是()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刘邦看到秦短命而亡,认为这是由于王室孤立无援的结果。于是A.实施政令由急切苛刻转为宽简舒缓B.践行以道为主兼采儒、法统治思想C.继承郡县制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D.创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督控制4.清朝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驻藏大臣、台湾府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5.被后人称为‚重整六合,创制立本‛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高祖C.隋文帝D.唐太宗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指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宋初的政治改革主要针对的是:A.文官体制B.藩镇割据C.加强皇权D.武将专权7.“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此诗描绘了A.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8.下列措施中体现中国君主专制趋于极端的是A.内外朝制B.三省六部制C.文官体制D.内阁制9.雍正帝认为:“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符合其意的是:A.设伊犁将军B.设台湾府C.设军机处D.设驻藏大臣10、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1.观察右侧疆域示意图,反映的时代是:A.汉初B.唐初C.宋初D.清初12、右图中,A、B、C、D所示的是中国历史某一阶段并存的政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西夏政权B.B南下,导致A南迁C.C灭了A、B、D后统一了中国D.A、B、C之间形成长期的鼎立之局13、康熙皇帝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事件符合该史实的是①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③平定回部叛乱④发兵台湾,设台湾府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④14.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B.C.D.15.下列各项政策中,属于清朝乾隆帝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是()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6.中国之“成”“中国皇朝,向来以汉、唐为最重要的时代。……汉代是充实华夏,完成‘中国’本体的‘成’;唐代则是取精用宏,开展性的‘大成’。在此以后,就逐渐固定、僵化,而衰败了。”——许倬云《说中国》问题:(13分)(1)中国皇朝始于何时?汉代是如何“充实华夏,完成‘中国’本体的‘成’”的?(6分)(2)概述唐代“取精用宏,开展性的‘大成’”的表现。(7分)(1)(6分)公元前221年/秦朝(1分)汉代汉承秦制,重建大一统帝国;武帝时期裁抑相权设刺史削弱诸侯,加强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历史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汉通西域,设机构管辖,中国的疆域大致形成;汉代成为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5分)(2)(7分)唐代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创造出了鼎盛的大唐气象;继承和健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以唐蕃和亲为代表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3分)唐代西部疆域超过汉代,设安西、北庭督护府等机构管辖,(1分)唐代丝绸之路达到全盛;中西方交通枢纽和中外文化交融的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宽容开放的唐文化的强大对外辐射,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3分)(唐代诗歌和书画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形成艺术上的高峰。)37、中央集权的“大厦”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如右图所示:问题:(13分)(1)根据图示,请在_①_、_③空格内,填充“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的基础性制度。(4分)(2)以典型朝代史实为据,分别论述图中前三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大厦”。(9分)37、中央集权的“大厦”(1)①郡县制③科举制(各2分,共4分)(2)郡县制度:秦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取代封建世袭贵族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汉王国问题的解决等)(3分)。尊儒制度:西汉:汉武帝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科举制度:隋唐,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到抑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典型朝代1分,具体措施2分)37.宰相与皇帝的博弈(12分)(宋)英宗即位之初,想直接提拔进士及第的苏轼为知制诰,担任他的秘书官。(在宋代,知制诰再进一步就是翰林学士,是精英中的精英,宰相与执政大臣多由此出。)不过,皇帝的提案却遭到宰相韩琦的反对,认为这样提拔过快。英宗又提议让苏轼担任记注,韩琦又反对,说这跟担任知制诰差不多,不如给个帖职。即使是这样提议,韩琦也还是附加了条件的,让苏轼参加考试,英宗只得依从。结果,苏轼考得还真不怎么好,勉强过关。问题:(1)依据苏轼经历,概括北宋中央官员的产生过程。(4分)(2)通过宰相与皇帝的博弈,概括北宋政治的特征。(2分)(3)与唐相比,北宋的中央集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6分)(1)水平1:能够依据材料进行直接概括(4分)科举制度,内部选拔。水平2:脱离材料进行概括。(2分)科举制度(2)水平1:依据材料,挖掘出较深层次特征。(2分)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水平2:仅描述现象,表述不完整。(1分)(3)水平1:运用核心知识简要阐述。(6分)针对藩镇割据问题,形成内重外轻的重要方针;中央官制由三省六部制发展为文官体制;形成了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水平2:仅列举史实。(2-3分)36.制度的变革(12分)中国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钱穆《秦汉史》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中涉及到中国古代哪些地方管理制度?(6分)(2)请对汉、元两朝的地方制度进行简要评述。(6分)36.制度的演变(12分)(1)从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到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再到元朝的行省制度;(6分)(2)能全面评述分封制和行省制度的利弊得失。就分封制而言虽对汉初疆域的扩大和政权的稳定起过重要作用(1分)但随着王国领地的扩大和从事经商等手段聚敛钱财,无视朝廷,而导致了“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分)而元朝行省制度下的行省长官位高权重,但管辖数量有限且采用朝廷直接任免的方式,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官员和地方的控制。(2分)行省作为省一级的行政机构,沿用至今,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1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