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学科的使命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基本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长期任务★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一要多源,易于混乱。另外还有:1、药材的栽培、生产、采收、采购、经营等部门无专业知识,导致误种、误收、误售、误用。2、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3、正品短缺,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用其他类似品种取而代之。★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是指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药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养命以应天;中品养性以应人,无毒或小毒;下品治病以应地,多毒或大毒。★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大大丰富了药学内容。★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有效成分的总量=药材单产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中药加工的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干燥:1、晒干:不宜采用的药材有①含挥发油的药材,避免挥发油散失,如薄荷、金银花等;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变质者,如白芍、黄连、大黄、红花及一些有色花类药材等;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如郁金,白芍,厚朴等;④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2、烘干: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3、阴干,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需要进行打光,如光山药等;4、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经试验对首乌藤、地黄、生地、草乌及中成药六神丸等效果较好。★中药贮存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其他。★走油,又称“泛油”,与贮藏温度高和时间久有关。★风化:有些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如明矾、芒硝、胆矾等。★霉变的防治:控制库房温度65℃~70℃,药材含水量保持在15%以下,“发陈贮新”和“先进先出的”原则。第四章中药的鉴定★《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全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取样、鉴定、结果。★中药的质量(优劣)鉴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量、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是否达标等,中药品质优良度主要通过杂质检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来确定。★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项。★来源鉴定,又称基原鉴定,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繁殖器官—花和果是鉴别植物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形态较为稳定,★形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性状鉴别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形状: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卷筒形、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形等。形状较典型的叫“形”,类似的叫“状”。经验鉴别防风的根茎部分称“”;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海马的外形为“”。★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如南沙参;药材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如山药;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如当归;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如郁金等。★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等。自然折断的断面应该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等。如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状结晶),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淀粉);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苦楝皮的折断面,裂片状分层;厚补折断面可见亮星。★黄芪有“”,粉防己有“”;茅苍术有“”;大黄根茎可见“”;何首乌有“”;商陆有“”。★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秦皮水浸,浸出液在在日光下显;苏木投热水中,水显;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小通草遇水表面显;熊胆水试时,浮在水上旋转,有。★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麝香用火烧时,有,,,;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而松花粉和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中国药典》规定了水分的含量限度,如牛黄不得过9.0%,红花不得过13.0%,阿胶不得过15%等;总灰分的最高限量,阿胶不得过1%,安息香不得过0.5%。测试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更精确。有机农药的检测百万分之二十,重金属检查百万分之二十,砷盐检查百万分之十。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范围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皮部宽广,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表皮死亡脱落后,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增厚并栓化,行保护作用,称为“”,如细辛;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如川乌。★双子叶植物根的异常构造有、、、。★单子叶植物根中柱直径较小,最外为,维管束为,韧皮部与木质部,呈,形成层,通常明显。★根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首先应根据、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其次应注意根中有无存在,如、、等;有无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如、、、等;有的根含有多量淀粉粒,如葛根;有的根含有,不含有淀粉粒,如桔梗等;还应注意厚壁组织,如、或等。★根茎类中药包括、、、等,是一类地下茎的变态。★兰科植物茎的下部膨大,称。★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有、、。★蕨类植物根茎外表通常为,表皮下面有,为,内壁为薄壁细胞组成的,一般具因根茎叶隙的纵向延伸和互相重叠,将维管系统分割成束,横切面观可见断续环状排列的,每一维管束外围有,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根茎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首先应根据和,决定其为蕨类植物根茎,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根茎中常有存在,如川芎、苍术等有油室;石菖蒲、干姜等有油细胞;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常有,其中常含或,如半夏、白及等。也常存在,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如苍术的木栓层中有石细胞带,黄连的皮层及中柱外侧均有石细胞。多数根茎类中药含有,有的含有而无淀粉粒,如苍术等。★大黄为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茎及根茎。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又称“”,药用大黄又称“”。★大黄除尽外皮者表面至,有的可见,习称“”(系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根茎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唾液染成。★大黄的显微鉴别:髓部宽广,有排列成环状或散在,薄壁细胞含及多数淀粉粒,脐点大多呈。★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为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素的主要泻下成分。此外尚含,有止泻作用,为收敛成分。★取大黄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大黄同科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茎,在部分地区和民间称。在紫外灯下显。★何首乌,又名,为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根细长,先端膨大成块根,表面,单叶互生,形,先端渐尖,基部。块根呈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皮孔横长,有,皮部有“”环列(异形维管束),薄壁细胞含及。有效成分主要为和。★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的块根,习称“”;蓼科植物翼蓼和毛脉蓼的块根,习称“”或“”,两者断面皮部均无“云锦花纹”,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板蓝根,为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角果长圆形,皮孔横长,根头部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质略软而实。根水煎液在紫外灯下观察,显。水分不得过15%。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热浸法测定,用45%乙醇做溶剂,不得少于。★南板蓝根,为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间有,皮层可见,薄壁细胞中含有。★甘草,为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新疆、甘肃一带。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及稀疏的,皮孔横长,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断面略显,黄白色,有粉性,具明显的及纹理,有裂隙,即“”。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粉末中具缘纹孔导管较大,淀粉多为单粒,棕色块状物形状不一。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人参是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者为“”,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叫“”习称“”。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称“”,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即“”,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即“”。韧皮部外侧有裂隙,有存在,内含黄色分泌物。采挖后分别加工成不同的商品:、、、。★生晒山参须根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习称“”,总习称“、、、、、。”★泽泻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质坚实,断面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横切面外皮内侧常见一列细胞,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维管束和淡黄色的,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薄壁细胞侧壁具状增厚,有的具明显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和“”,后者药材习称“”。松贝外层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外面鳞叶开口称“”。松贝、青贝粉末中淀粉粒甚多,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在云南和四川有一种“”,又称“”,有误当贝母服用而中毒死亡的报道。★天麻为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燥芽孢习称“”或“”,有芽孢为,有残留茎基为。厚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多角形,草酸钙成束或散在。粉末滤液加碘试液显,表明其中无淀粉粒。第六章茎木类中药★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茎髓茎的刺状附属物以及草本植物的茎等。木类中药,指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部分,通称木材。★茎类中药组织构造的特征需要注意的部分:周皮或外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部。★木类中药组织构造的特征需要注意的部分:1、导管: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