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1.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在形式上是四言诗,如我们所学的《关雎》、《蒹葭》,就其语言而言,我们有很多成语就出于其中,如投桃报李、一日三秋、万寿无疆等,我们所学的《关雎》中就有,如辗转反侧(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2、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或“风骚”。《楚辞》的句式为“七言”,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七言诗主要源于“楚辞”。3、汉赋汉代文人的主要诗歌形式,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相关作品,这里就不作具体介绍。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关于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向来有多种推测。但千余年来,种种推测都因证据不充分而没有被确认。不但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难以确认,而且他们的写作年代也非常模糊。最通常的说法是认为这十九首古诗“词兼两汉”,就是说这其中既有西汉的作品,也有东汉的作品。当今普遍看法是认为这十九首古诗都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其实,无论它的作者是谁,作品的创作年代如何,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这十九首古诗不仅是文人所创作的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五言古诗,而且在人们阅读它们的时候,还能够获得感情上的同鸣。它所描写的感情范围大致上有三种:一是离别的伤感,比如《迢迢牵牛星》;二是失意的沮丧;三是对人生无常的恐惧。这三种感情都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感情基调,所以,当阅读这十九首古诗的时候,读者不免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自然就容易引起共鸣了。这也就是这十九首古诗流传千余年,依旧为广大读者所推崇的原因。如我们所学过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韵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可以说,这首诗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技巧,以使这些诗成为中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5、乐府诗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乐府原指音乐官署,后来也用以称乐府诗。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两方面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大量的文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歌的影响。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唐代的新乐府辞更是如此。乐府诗人们一般按其地域将其分为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诗二类,南朝乐府的歌辞内容,绝大部分是抒写男女情爱,感情热烈而又缠绵,但显得狭窄单调。形式大抵为五言五句(但不调平仄),语言清新自然。而北朝乐府则内容比较广泛,涉及战争、行役、婚姻、爱情、人民贫苦生活等各个方面。体式也很短小,多数为每首四句。它们表情慷慨豪爽,语言刚健直率,风格与南朝乐府迥然不同。如《木兰诗》,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它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艺术性也很强,因此为后代广大读者所喜爱。到了唐代,有不少诗人借用“乐府”旧题,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也有一部分诗人另创新题,进行乐府诗的创作。因此后人把这些学习“乐府”技法、风格创作的诗歌通称为“古风”,这类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6、近体诗——律诗、绝句,中国诗歌史上最艳丽的奇葩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希望同学们不要对这个名词望文生义,认为现在的诗歌才叫近体诗。诗歌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都称古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不是指近代,这种说法已经沿用了一千多年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古体诗除了必须用韵之外,不受格律的限制。写起来比较自由。近体诗的格律始于南朝的齐、梁,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它可以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种。四句一首的称绝句,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五字一句的称五绝,七字一句的称七绝。(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律诗是八句一首,它又分为五律和七律。五字一句的称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七律。八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1)每首的字数、句数都有规定,都是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那就是颔联和颈联对仗。(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并结合下面四首诗分析。)登鹳鹊楼赤壁王之涣杜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钱塘湖春行题破山寺后禅院白居易常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1)李白、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中国诗歌史上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李白被举为“仙”,这“仙”对天下大事多有关注;杜甫被尊为“圣”,这“圣”对廊庙之外也多有牵挂。大唐古道,一诗仙,一诗圣,两个身影,行色匆忙,一个经常向外去闯,一个经常向家中去看望。一个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让脚步走遍祖国的美丽山川;一个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把目光投向民生疾苦。7、宋词——从歌坊酒肆终登大雅之堂词,原是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燕乐,是随着隋的统一而兴起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以及外来音乐交融而产生的新的音乐。因此,词在唐代文献包括敦煌卷子中都称之为曲或曲子。晚唐五代以后,人们或简称其为“曲子”,直到南宋朱熹说:“长短句,今曲子便是。”(《语类》)或简称其为“词”。在唐宋词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词”逐渐脱离音乐关系,即词的文学生命逐渐高于词的音乐生命,从而成为韵文中与诗并列的独特的一体。产生于民间的曲子词,早在盛唐时便引起了诗客文士们学习创作的兴趣。当历史踏上两宋词坛,放眼望去,满目青山,遍地英雄。数不尽的名家辈出,说不尽的名篇如云;词风多样,流派纷呈,局势开张,气象恢弘,出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局面。据《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所收,词家达一千四百余家,词作逾两万首,词坛上硕果累累,蔚为大观,成就辉煌,终于像有唐一代文学代表的唐诗一样,成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唐诗宋词,在中国韵文天地里恰如双峰对峙,成为两座巍峨的历史丰碑;又似两水分流,灌溉着后世文学的万顷良田。在南北宋之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两宋词坛上、乃至整个中国诗坛上熠熠生辉。李清照前期词抒发青春蓬勃的少女和少妇的情怀,词风清新婉丽,笔触细腻缠绵。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表现了一个少妇的闺怨,哀婉动人,感人至深。但南渡后命运遭际有云泥之别,词风亦翕然一变;以国破家亡的大悲剧为背景,她在词中抒写了与时代不幸相交融的个人的不幸,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她的一些作品,既写出了词人自己的深痛巨创,又成为那个苦难时代的缩影。耻辱的时代、苦难的岁月、不幸的遭遇,折磨了她、也玉成了她!在沧桑巨变、血风泪雨的洗礼中,完成了千古第一女词人的塑造。词按其思想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二种,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由学生举出苏轼、辛弃疾的词例,如《水调歌头》、《密州出猎》、《破阵子》等)、范仲淹等,而婉约派词人则占主流,词人姓名更是举不胜举。应该说,这和词的出身有着极大的关联,因为词本用于宴乐场合助兴之用,这也是词为什么在唐代没有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因为在那些诗人们看来,那些作品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些词,有很多是语句优美、意境上凄美的。前不久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合肥13岁女生读宋词患抑郁症。当然,这不是宋词之过,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一些宋词,它散发出来的摇曳多姿的美的确令人心醉!8、元曲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元曲的代表人物有二个,一个是被称为“曲状元”和“秋思之祖”的马致远(请同学回答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原因,并背诵《天净沙·秋思》)。一个就是写出《窦娥冤》的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