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名水茶故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我国既是茶的原产地,又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年的光辉历程。我国名山星罗棋布,风光秀丽多姿,自古“名山名寺出名茶,名人名僧制名茶,文人墨客颂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茶人青睐品名茶,名水名泉泡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神仙帝王赐茶名。”名茶的成名,是与壮丽的名胜古迹、唯美的神话故事、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工艺、优异的茶质特性以及名人的诗词歌赋分不开的。一、名山出名茶自古以来,天下好茶均出自于名山秀水中,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深山壑谷之中,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生长茶树的风水宝地。中国名茶午子仙茗、蒙顶茶、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华顶云雾、雁荡毛峰等均都源于自然,长于名山之坡,汲于名泉之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中国茶叶响誉全球,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茶以山名,山以茶显;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茶因名山而扬名,山因名茶而增色。名山名茶相得益彰,是名山培育了名茶,名茶丰富了名山的文化内涵。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名山为例,就能举出“秀冠东南”的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的“武当道茶”、“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上的黄山毛峰、“奇秀甲天下”的庐山上的庐山云雾、“大自然迷宫”武陵源的古丈毛尖、被誉为“天下幽”的青城山上的青城雪芽等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我国四大佛教名山除“华北屋脊”五台山因地处山西东北,自然环境不适合茶树生长外,其它的均产茶叶,且为名茶。如“佛国天堂”峨眉山的“峨眉蕊”、“海天佛地”普陀山的“普陀凤尾”、“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九华山的“九华毛峰”。我国五岳名山除“奇险天下第一山”西岳华山外,其余四岳均盛产名茶。如“五岳独尊”东岳泰山上的女儿茶、“绝塞名山”北岳恒山上的恒山茶、“宗教圣地”南岳衡山上的云雾茶、“少林武术发源地”中岳嵩山上的佛茶。此外,如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的“龙井茶”、湖水相映的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海上第一名山”崂山上的“崂山茶”、“仙山佛国”天台山的华顶云雾茶、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君山上的黄茶珍品“君山银针”、“天下奇秀”雁荡山上的“云雾茶”、“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径山所产径山茶,都是名山出名茶。自古以来,“泡杯香茗醉名山”就已成为无数品茶人的追求。庐山云雾第一泉:庐山云雾是炒青绿茶的珍品。产于风景优美,避暑胜地的江西庐山,山上终年云雾弥漫,名茶因此而得名。庐山云雾品质特征:条索紧凑,青翠多毫,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庐山云雾茶的品质优美,必须用名水冲泡,才能充分发挥。庐山有不少名泉名水,陆羽曾评定康王谷水为天下第一泉,招贤寺下方桥潭水为天下第六泉。在陆羽评定的天下二十种名茶名水中,庐山在前十名中竟占了二名,这是绝无仅用的。洞庭山、碧螺春、太湖水:碧螺春是炒青绿茶的螺形名茶。洞庭山位于苏州西南约20公里的太湖之滨,分东西两座。洞庭东山是一个宛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屹立在太湖中的一个小岛。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避暑之地。据《清嘉录》记载:“洞庭山有个碧螺峰,石壁上生长着几株野茶。当地老百姓每年把茶叶采下来饮用。有一年,采茶季节到了,老百姓上山一看,茶树长得特别茂盛,大家不断地采,竹筐里放不下了,就把一部分放在怀里,鲜叶在怀里受到人体热气的作用,发出了”吓煞人“的花香。从此以后,采茶就不带篮子,都把采下来的鲜叶放在怀里,并把制成的茶叶叫做“吓煞人”,他的香气就叫做“吓煞人香”,实际上是香煞人。有一个叫朱正元的,特别精通“吓煞人”香茶的制法。有一年康熙皇帝来到太湖游览,巡抚进献“吓煞人”香茶。康熙饮后觉得香味很好,但名称却不雅,就题名“碧螺春”。被誉为“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状,幼嫩匀齐,白毫显露,色泽银绿隐翠。香气芬芳,具有清鲜的嫩青香,滋味鲜醇回甘,汤色嫩绿鲜艳。叶底嫩绿匀齐明亮。当地群众把碧螺春的品质特征总结为“铜丝条,螺旋形,银翠绿,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君山银针柳毅泉:君山银针与白毫银针不同,不是白茶,与银毫也不同,不是绿茶。他是黄茶中独具一格的名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县洞庭湖边的君山,君山是一个小岛。关于君山的起源,有一个神话般的故事。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于九嶷山下。他的两个爱妃前往奔丧,坐船过洞庭湖时被风浪打翻。湖上漂来七十二只青螺,聚成君山,把她俩托起,她俩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泪染竹成斑,经久不褪。被称为“湘妃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成为后世爱情忠贞的象征。因为她们是君妃,就把小岛定名为“君山”。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君山。那里有一口井,名为柳毅井。井水酿酒,格外清芳,真是“柳井有泉做好饮,君山无处不宜茶。”君山银针全部用没有开展的肥嫩芽头制成,外形芽头壮实挺直,茸毛披露,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玉”。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甜醇。虽经久藏,其味不变。在玻璃杯中用沸水冲泡,开始时芽头在杯底直挺竖立,状似群笋出土,又如尖刀直竖。茶影汤色,交相辉映。随着冲泡次数,能三起三落,芽尖向上,在杯中悬空沉浮,甚为奇异。黄山毛峰人字瀑:黄山毛峰是烘青绿茶中的珍品,以产于风景特异的安徽黄山而得名。黄山产茶,在宋代就有“早春英华”、“来泉胜金”之说。在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中也提到它的品质“可与虎丘、龙井、蚧茶雁行。”但黄山毛峰则要到清代光绪初年才开始生产。黄山不但出产名茶,而且山上到处是名泉。如著名的“人字瀑”。用此水泡茶,能进一步展示黄山毛峰的轻香冷韵,使之更为袭人。生产黄山毛峰的茶园分布在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寺附近。那里的气温日平均最高只有28°C,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在3-7月比较集中,同时“山高谷深云如海,溪涧遍布湿度大,岩峭坡陡日照短,松树密林水土好”等特点;“晴时早晚遇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终年沉浸在云雾之中,不受烈日和寒风侵袭,因而芽叶肥嫩,有效成分含量丰富,香气馥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甜。冲泡五六次茶味香气仍存,特级黄山毛峰形状细嫩,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嫩绿微黄油润,似像芽色。汤色清澈明净,叶底肥状,黄绿鲜嫩有活力,有的还带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笋”。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嫩稍。采回后还要经过拣剔摊放,再进行初制。黄山初制工艺简单,但高温杀青,要求杀透杀匀。毛火温度先高后低,老火低温长烘为形成优异的香微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复火温度又略提高,并趁热装箱,利用热物理作用充分发展黄山毛峰的香味。武夷岩茶九曲溪:武夷岩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类中的名茶。因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的岩石上而得名。武夷山不仅是福建省的第一名山,而且已发展成为国际旅游胜地。它位于福建省与江西省接壤的崇安县境内。有三十峰,九十九奇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蜿蜒十五华里,贯穿山中,有三弯九曲胜景。每曲又有独特的风光。悬崖高耸,坑峪幽深。佛殿寺院,罗列其中。峰边岩山,修筑梯园,种植茶树,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是武夷茶区的特点,也是武夷岩茶的由来。茶树生长在群山岩石之中,九曲溪流之上,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岩石风华后的土壤含矿物质特别丰富。加上落叶的有机质,对茶叶有效成分的积累极为有利。所产岩茶的香气滋味,风味独异,深受消费者的酷爱。尤其是天心、慧苑、天游、曼陀、茗石、竹窠、兰谷、庆云八大名岩所产的岩茶,在国内外市场上最为著。莫干黄芽剑池水:莫干黄芽是黄茶类的名茶,也有部分绿茶。莫干山是浙江省著名的避暑胜地,山上茂林修竹,气候凉爽,也是名茶的理想产地。它是巍峨的天目山脉插入浙西平原的支脉。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吴王派遣干将和他的旗子莫邪到山上铸造了一对雌雄宝剑,锋利无比。铸成后在瀑布下面的水池边磨剑。后来为纪念他们,就把这座山称为莫干山,瀑布下面的水潭称为剑池。宝剑送到住在苏州虎丘的吴王,在虎丘路旁的一块石头上一试,就把石头劈开一条缝。这块石头就叫做”试剑石”,至今仍躺在那里供游人欣赏。据《莫干山志》记载,莫干山茶的采制极为精细,在清明前后采制的称为芽茶。因嫩芽色泽微黄,茶农在烘焙时因势利导,加盖略闷,低温长烘,香味特佳,称为莫干黄芽。据分析莫干黄芽中氨基酸的含量,超过其他名茶。品质特征不在于色黄,而在于香气馥郁芬芳,滋味甘醇鲜爽。莫干黄芽的品质特征:条索细紧,形如莲心,色泽嫩黄油润,香气清鲜芬芳,汤色嫩黄明亮,滋味甘醇鲜爽,叶底芽叶成朵。莫干山所产的茶叶品质好,莫干山的泉水品质也很好。非常适宜于泡茶。清代诗僧秋谭有一首绝句云:“峰头云湿地含雨,溪口泉香尽带花;正是天池谷雨后,松荫十里卖茶家。”把莫干山山峰间的云雨、溪水香泉,谷雨后松荫下卖茶的盛况描绘的淋漓尽至,令人向往。二、名寺育名茶。在中国,大凡名山,必有名寺,名寺必有名僧,也必有名茶。中国历史上曾出产过名茶的名寺很多,如陕西汉中午子观的午子仙茗、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宁波天童寺的天童红茶、安徽齐云山水井庵的六安瓜片,还有苏州虎丘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岳寺、南京栖霞寺等,都因曾出产名茶而名噪一时。总之,中国历代坐落在优美风景区内的寺院多产茶,且著名寺院多产著名茶叶,正所谓“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古诗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茶与僧常因此相辅相成,声名与共。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所撰《茶谱》记载:昔日有僧,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疾瘥。”饮茶最初为药用,是民间的产物,而后经陆羽对其进行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方法,并赋予茶艺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才形成最初的茶道。也许因为陆羽曾是僧人,后来交往中的好友也有许多僧人,如曾收养过陆羽的积公禅师,还有陆羽最交心的朋友诗僧皎然(他们在陆羽对茶道的研究上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陆羽的茶道逐渐传入寺院。反过来,由于寺院特殊的生活习惯,陆羽的茶道也渐渐被许多僧人所接受。茶与僧的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茶性与禅理,两者是互通的。山中寺院种茶,与僧人爱惜生灵不无关系,况且,僧侣爱茶、尚茶、崇茶,茶与僧的生活相伴成趣,“茶禅一味”,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吃茶去”,早就成了禅林法语。茶,因其自性高雅,常被用作待客之佳品,甚至奉为取代酒浆的祝天祭祀圣品。唐代名僧皎然,在其《饮茶歌》中吟道:“……一饮涤昏寐,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他把酒贬得如此之低,把茶说得神乎其神,虽不免有偏见之嫌,却也不难看出中国茶文化之久远,以及僧与茶的密切关系。饮茶对于僧人,即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寺院茶道也称寺院茶礼,有一套很严格的程序。寺院专设“茶堂”、“茶寮”作为以茶礼宾的礼物,专门配备“茶头”,施茶僧职位,用以接待、礼敬宾客。寺院大量用茶以供养三宝(佛、法、僧),并以茶招待香客。寺院在职事变更上,都要举行饮茶仪式,且有一定的规则程序。寺院茶礼有极为周祥的规定:有安排茶事的专职人员、茶事的固定程式、严格的等级、不同的规模运用于不同的场合。茶礼构成佛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茶与禅的结缘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千百年来,在昔日名寺众僧参禅悟道的土地上,一些经前辈僧众辛勤培植的优质名茶时至今日仍闻名全国、香飘四海。这里面有晋时东林寺名僧慧远曾自种自制并用其款待过大诗人陶渊明的庐山云雾茶,有已具1200年历史的杭州龙井寺的龙井茶,有宋代末年延福寺僧人净明、胜因在莲花峰岩石间首次发现的石亭绿茶,有久远的天心寺僧在武夷山生产的有“茶中王”之称的武夷岩茶之极品“大红袍”,还有生长在黄山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庙一带,终日与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为伴的黄山毛峰等等。名刹出名茶,名刹多位于名山,名山又与名水相连,人说“水是茶之母”,因为茶的色、香、味、形,总是通过水的冲泡,方能得到展示与体现。正如明代许次纡在《茶疏》中说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