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韩国礼仪的差异年级:姓名:专业:学号:中国和韩国礼仪的差异【摘要】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中国和韩国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都是亚洲文明国家,有着较悠久的礼仪文化历史。礼仪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和互相交往中渐渐形成的,最终通过传统的风俗习惯确定下来的规范准则。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关键词】中国韩国礼仪文化对比一、绪论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面积9.9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全国人口均为单一朝鲜民族,通用朝鲜语。历史上受我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国旗为太极旗,白地中央为红、蓝两色太极图案,周围有四组八卦符号。白色代表土地,太极图和八卦由我国传人,象征宇宙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反映我国“易经”代表的东方哲理。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孔大典。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前列,外向型经济较发达。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本篇主要就中韩文化进行了对比,,既比较了相同之处,又比较了不同之处。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中国人喜欢牡丹,国色天香,象征荣华富贵;韩国人喜欢木槿,质朴无华,小家碧玉,却不屈不挠,顽强生存。中国人喜欢看《三国演义》,讲国家大事,规模宏大,像百科全书,将文治武功熔于一炉;韩国人喜欢《春香传》,讲才子佳人,对诗传情,和美优雅……中韩两国共同依山傍水,频繁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相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韩国处于朝鲜半岛,中韩两国虽然都地处东亚,文化根基亦是一脉相承,但由于在历史潮流中面对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冲击,以及原本就存在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差异,使得两国形成同源不同流的文化。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间文化,我不仅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体会到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二、概况1、基本社交礼仪韩国人很尊敬长者,注重长幼有序,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边,让其先行,以表尊重。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通过鞠躬,点头微笑,道安表示问候,分手时,鞠躬并握手说再见,如果是主人对要走的客人道别,一般说“请您走好”,客人如果对主人道别,一般说“请你安在”。无论是吃饭,还是出席某些场所一般会请长辈先入席或先行,然后自己再落座。而且晚辈在未征得长辈或上级同意之前,不能在其面前抽烟,也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否则会被视为很没有礼貌。韩国人吃饭时,喜欢席地而坐,所以用餐时一般会盘腿而坐,若是和长辈一起,晚辈一般会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坐姿要端正,绝对不能把腿伸直或叉开,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喝酒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会稍稍把身子背过去,单手遮住杯子喝,喝完后再把身子转正,不会正面对着对方喝。韩国人接递别人的东西时,不会单手接递,一般会身体稍微前倾,用双手接递,以示对对方的尊重。韩国人说话时会轻声细语,特别是女生连笑时会用手遮住嘴,以免在别人面前失礼。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祭祀有礼,礼仪纷繁复杂,但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在礼仪方面逐渐简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文明礼仪,在保留了传统礼仪精华的基础上,简化了程序,逐渐和国际靠拢,除了注意长幼有序外,也很注重女士优先。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采用握手礼仪。握手时应用右手,力度和时间上,要注意适中,不能同时与两个人同时握手。男生不能主动与女士握手,如果女士想与男士认识,应主动伸出右手与男士握手。握手后不能立即洗手或擦手,避免引起误会。出门时与韩国让长辈先行有所不同,一般会让女士优先。在非正式的场合,中国人见面时,多以微笑点头示意,挥手或是口头问好,一般会在人称代名词或称呼后面加“好”,比如“你好”,“您好”,“大家好”,“张校长好”。就餐时,与韩国喜欢席地坐在方形长条餐桌旁就餐不同,中国人喜欢坐在椅子上就餐,而且喜欢圆形餐桌,因为圆形餐桌可以容纳更多的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席间的座次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一主宾应坐在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应坐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斟酒或上菜,应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在吃饭时,一定要把饭碗端起来,否则将被视为没有礼貌,这点与韩国正好相反。2、社交称呼礼仪在韩国的称呼礼仪中,长辈可以直接称呼晚辈的名字,在社交活动中双方可用“夫人”、“先生”、“小姐”、“女士”等称呼对方;如果对方有一定的身份,可以称“阁下”、“先生”等,或者加上军衔、学衔或职衔,比如“总统阁下”、“总统先生”等。韩国人很避讳用第二人称“你”,所以他们在称呼对方时会尽量避免用第二人称代名词“你”,取而代之会称呼对方时会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上敬称或是在姓氏后面加上职称称呼对方。韩国人很重视团体文化,这也体现在了她们的称呼中。比如称呼自己的父母,不说单数“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而是说复数“我们的爸爸”,“我们的妈妈”,连向别人称呼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也会说“我们的丈夫”,“我们的妻子”。在称呼关系较为亲密的朋友时,常常在对方名字后加“姐姐”、“兄弟”、“妹妹”等,如“智贤妹妹”、“世俊兄弟”等。对陌生的年长男士可称“大伯”、“大叔”等,对陌生的年长女士可称“大妈”、“大婶”等。在中国的称呼礼仪中,一定要注意场合及年龄特点,在正式场合或在职场环境中称呼对方时,可以在对方的姓氏后面加上职称,如“王主任”、“张教授”等。面对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其名,也不可以直呼“老张”,“老王”,尤其是年龄差距比较大时,可以将“老”和其姓倒置,称呼“张老”,“王老”。称呼熟人、朋友、邻居、同事时,可以直呼其名,关系较密切的可以省略姓氏只教小名,如“丽娜”、“建国”等,或者以“小谁”、“老谁”的方式来称呼,如“小王”、“老张”等。与韩国严格的长幼有序观念中,早几天出身也要称呼其为哥哥,姐姐的情况不同,中国年龄差距在2~3岁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在称呼陌生人时,依据对方的性别和年龄来称呼,如“女士”、“先生”、“大妈”、“师傅”、“姑娘”、“小伙子”等,在中国一般不用“小姐”来称呼年轻女子。近年来流行称呼中年以下的陌生男士为“帅哥”,称呼中年以下的女士为“美女”。3.宗教文化差异中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家,从东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儒家思想也是中国人意识最深处的思想,但祈祷个人安宁幸福的道家思想也根深蒂固:做生意的拜关公像,老奶奶拜菩萨。文革中传统道德观念被破坏,“孔子是劳动人民的敌人”这个口号当时很时兴。韩国在朝鲜王朝时期一直是纯儒教的,1945年独立后基督教迅速的兴起,35%国民信奉了此教,代替佛教称为第一国教。4.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的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人一般为一日三餐,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和晚上。中国人就餐主要用竹制的筷子或勺子,较为习惯将所有的菜摆于餐桌上大家共同享用。中国饮食文化讲究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在韩国,赴宴时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韩国人习惯于席地而座,盘腿就餐。其传统饮食比较简单,主食为米饭,爱吃泡菜,餐桌上的素菜多。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三、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管是韩国还是中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为了能使自己自己在别人眼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会注意自己的仪容仪态。女性的发型,服饰,妆容等要与季节、职业、个性、时间、场合、服饰和年龄相协调。出席正式场合或参加聚会时女性都要适当化妆。男士要随时保持干净清新的形象,及时修剪指甲和头发,可以适当使用香水但不能过量。在夏天,男士不能在公共场所赤膊,穿着应得体、大方。不能说粗俗不堪的话语,不能有不雅的举止。女性落座时双腿要并拢,背要挺直,上身端正。不要出现双腿乱抖、半躺半坐或身子歪斜等不雅姿态。女性下蹲动作应从容、缓慢,双腿要靠近并拢,不能随意下蹲,可以采取高低式蹲姿,裙角不能拖地。走路时自然抬头,目视前方,挺胸昂首,走路应走直线,不能边跳边走,鞋底不能蹭地面。走路姿势要与场合相适应,参加典礼、宴会时,步伐应端庄;参加葬礼时,走路应缓慢、沉痛;游览散步或参加私人聚会时,走路步伐宜慢。韩服是韩国特有的民族服装,男子服装以上身袄下身长裆裤为主,女性服装以上穿短袄下着长裙为主。每逢传统的重大节日或婚礼等,韩国人为了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重,都会穿上韩服。但在现代社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韩国人不穿韩服。虽然中韩两国在传统服装风格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但在现代服饰礼仪方面没有差别。个人服装要与个人风格、年龄、身份、身材、场合相符合。注重个人卫生,勤换洗,避免衣冠不整或穿衣邋里邋遢。在交际应酬和工作中,男士都穿西服,西服的颜色要与场合相适应,西服与领带、皮带、皮夹、衬衫、皮鞋等要搭配。女性穿套裙时应配长袜,袜口不能露出,不能穿破孔的丝袜。在正式的商务场合,女性应穿高跟鞋。四、结论“礼仪文化比较”这个无比复杂的问题,与其将它当作一个固定的概念来对待,不如将它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分析。因此本文追述各种礼节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对比两国的礼节差异,纵向结合横向展开对比。通过比较,本文发现中韩两国的出生礼在程序上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中国的出生礼注重于为孩子祈福,而韩国的出生礼偏向于感恩三神;中韩在成年礼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韩国的成年礼主要是受到中国六礼的深刻影响,两国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但是韩国的成年礼还因受到花郎制度的影响而有了新的特点;结婚礼仪方面,两国结婚礼仪的形式的相同的,不同的是韩国的结婚礼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女方家进行的,而这在中国是非常忌讳的;在丧葬礼和祭祀礼方面,中国侧重于求福,韩国注重表达“孝”和“祖先崇拜思想”;在饮食礼上,由于地理的关系韩国人喜欢饮酒,酒文化比较浓,而中国除了酒文化,还有茶文化。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礼节规范,是人们需要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中韩两国礼仪文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简单研究了中韩两国仪容、服饰、见面和称呼等礼仪的相同和不同,在拜访、职场、饮食等礼仪文化方面还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值得众多学者深入研讨。【参考文献】[1]雷诗梅.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2(12).[2]郑培凯、景祥祜主编,千载毗邻——历史上的中韩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徐畅培《韩-中教育共助System活性化方案》2009年9月11日韩中共同委员会社会文化分科发表文.[4].唐瑗.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5].黄心川.中韩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其向异性[J].中国社会科学亚太研究所,1995,6(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