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唐代文学概说一、大唐盛世1、政治军事的强大(政治清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2、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发达(富商集团的出现和商人地位的提高;长安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3、文化的极大繁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外文化的交融;生活与文化艺术的胡化:音乐、舞蹈、美术、雕塑、诗歌、饮食、服饰、娱乐、生活习惯均杂取中西)4、社会风气的极度开放(妇女社会地位较高)二、唐代士风1、自信与豪迈(国力强大、文化进步、入仕自主权)2、入仕途径众多积极进取精神、强烈参政意识(门荫、科举、从军、入幕)3、出入三教,思想灵活开放(儒、释、道、纵横、任侠……)三、唐代文学风貌盛唐气象◆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雍容浑厚◆外向、抒情,富于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个性鲜明,风格流派众多◆唐诗——诗歌的顶峰◆“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四、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参见P175-178)1、诗、文、小说、词各种文体全面发展。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3、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流派多样、艺术成就登峰造极繁荣原因1、经济原因(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物质基础。(山水田园诗与园林的盛行)(2)作品流传便利的鼓励。(3)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促进俗文学的发展。2、政治原因(1)统治阶层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对文学艺术的促进(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2)政治开明、思想禁锢较松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较自由的空间。3、文化原因(1)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重视,社会风气趋尚的鼓励。(诗板、盗亦爱诗)(2)唐代文人恢宏的胸怀、自信与进取精神成就唐代文学的昂扬情调。(3)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魏晋南北朝文学充分认识文学的艺术特质、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功能的必然延续与发展。南北文风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小结重点:唐代的士风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第一节)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第四节)知识点:唐诗的分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元年(713)约为百年。唐诗风貌准备期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唐诗繁荣期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唐诗的变化与再盛期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唐诗的余响期第一章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618-712)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2、初唐四杰3、陈子昂一、唐诗风貌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度雍容浑厚“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二、初唐诗坛概况1、唐初: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廷诗时代☆宫廷诗写作场合:宫廷作者队伍: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臣写作方式:应制奉和、酬唱题材内容:沿用旧题、咏物风格:南朝遗风,绮靡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诗较清新明朗2、初唐诗的发展形式技巧上精进(虞世南《咏蝉》)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传统典故翻新: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与秋风的关系声律方面的发展永明体的缺点:1.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2.“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3.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4.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重复单调,缺少变化。五律的定型:A、上官仪与上官体(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人。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提出“六对”、“八对”说B、从杜审言到“沈宋”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唐诗声律1.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2.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于掌握运用。3.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4.要求对仗。体诗格律1、平仄原则2、“粘对”原则(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3、对仗原则: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4、押韵原则:偶数句尾字押韵,以平声韵为常见,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5、除叠词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四、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高宗武后时期,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1、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王勃(650-676):字子安,王通之孙杨炯(650-694):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卢照邻(634?-683):字昇之,号幽忧子骆宾王(623-684?):字观光,曾任临海丞,人称骆临海2、强烈的自信、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3、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4、艺术成就(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真实抒写个人遭际。闻一多: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与塞漠。咏史、咏怀、边塞、山水登临、送别、行役、隐逸、咏物、乐府古题感情充沛,力量雄厚音韵流转,气脉生动(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无论是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在狱咏蝉》骆宾王(咏物不离于物,抒怀不著形迹,二者融合无间)(3)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逐步走向刚健清新五、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出生富裕庶族地主家庭,慷慨任侠。发愤读书,关心国事。682年举进士,直言敢谏,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曾两度从军。自请还乡,被迫害冤死狱中。有《陈伯玉集》。1、诗歌理论一、对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时期诗歌的批判,既旗帜鲜明又抓住了要害。自南北朝以来,诗歌创作往往强调的是“吟咏性情”的一面,注重诗歌的词采之美,但却忽视了诗歌的比兴美刺,也即忽视了诗歌对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二、明确地提出了纠正的方法与途径。所谓“风骨”,就是诗歌创作中把端正、健康、明朗的思想感情与刚健遒劲清新的风格相统一的一种美学品格。所谓“兴寄”,就是强调诗歌的比兴寄托,托物喻志,因物起兴。三、通过对东方虬诗歌的评价,提出了自己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使人读后,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诗歌要在内容劲健刚直,感情热烈昂扬,在音节上铿锵有力,气势飞动,在辞采上要光彩辉映,明朗皎洁,使人心明眼亮。胸襟开阔,涤烦去忧,既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有显著的社会效果。2、诗歌创作题材:大都是有感于政事而发,针对现实生活中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作的,使诗歌走上了反映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艺术上:多用比兴讽喻手法,情调上则或慷慨悲凉,或沉雄激越。六、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艺术成就1、情、景、理完美交融。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吟因月而起的情思三者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深邃。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2、结构巧妙,景物描写绚烂多彩。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五字一一吐出,又逐字结束。五字中又以月、江为主。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月亮的升降带动景物的转换、感情的起伏和韵律的改变。3、声韵和谐悠扬,韵律节奏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平、仄交互杂沓(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高低音相间,一唱三叹,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韵律的转换切合诗情的起伏。4、感情“哀而不伤”,语言清丽优美,格调雅洁。本章小结重点:唐诗风貌初成的历程一、唐诗的特质、初唐诗坛的整体风貌(宫廷诗继承齐梁余风,内容上以奉和应制、沿用旧题、咏物为主;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但重视词藻与声律,促进诗歌形式美的发展。上官仪代表最高水平,上官体。)二、沈宋对律诗定型的贡献,律诗的格律(五律的定型由二人最后完成。创作实践。)三、初唐四杰对唐诗风貌形成的贡献(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创作实践:题材的开拓;骨气刚健、气势壮大;抒发一己情怀,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四、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成就知识点:宫廷诗、上官体、台阁体、文章四友、沈宋、初唐四杰、吴中四士、陈子昂、张若虚盛唐山水田园诗派1、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2、诗派及其形成原因3、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貌一、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山水诗:谢灵运、谢脁;客观描摹,写实细腻;游览、玄理田园诗:陶渊明;主观意象;劳动、隐逸葛晓音:“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的远源虽然不尽一致,但在晋宋之交同时兴起,则源于同一种哲学思潮。对自然之道的彻悟,以及用艺术形象再现自然美的自觉,使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山水田园诗的合流盛唐山水诗人,既代山川立言,又为山川取貌,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并重,抽象美与具体美兼具,生活感受与景物描绘并重,完成了六朝形似向唐代形神并重的大转变,以坚实的创作实践将田园诗和山水诗合流为山水田园诗。盛唐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它是以田园隐逸的淡泊情怀和眼光,观察和描绘山水。因此山水往往取清淡柔美的一面,清淡之景物和其在观赏者心中引发出的恬淡闲静的感情水乳交融,浑为一体。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思想方面,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隐逸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2、政治经济上,初唐至盛唐近百年来政治较清明,社会基本安定繁荣,奠定悠闲生活的物质与社会基础。庄园盛行;漫游、宦游、隐居读书风气3、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六朝形似之美唐代形神并重)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1、组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卢象、丘为、綦毋潜等)2、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1)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2)形式: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3)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静逸明秀之美王维:秀雅、幽闲古澹。孟浩然:清旷淡远储光羲:淡逸真朴、闲婉真至。常建:清微灵洞。祖咏:清旷幽绝。裴迪:雅淡。卢象:雅而不素。丘为:清倩不凡。綦毋潜:清雅峻洁四、布衣诗人孟浩然(689——740)孟浩然的隐居和求仕:前期隐居读书,后期求仕无门(曾两赴长安,一至洛阳。太学赋诗,一座倾服)不甘隐居而不得不隐。《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充满生活气息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素流畅,与诗境契合无间,不刻意求工而自工。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特点隐居布衣,儒家思想1、诗歌题材以田园、隐逸、行旅诗为主2、擅长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3、风格清旷冲澹,冲澹中有壮逸之气;语言平淡朴素。时见孤寂、凄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岩扉松径长寂寞,唯有幽人自来去。”4、擅长五古、五律五、王维(维摩诘)出身:士族与微官一、诗中有画1、善于捕捉形象,从抒情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然美的景物入诗,构成情景交融的完整浑成的意境。2、讲究立意布局,富有层次感,通过方位词表现诗歌中意象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使意象明暗相间,疏密相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3、色彩丰富,并且十分讲究设色技巧,色彩浓淡相间,光与影和谐,与所要表达的的人物情绪一致,写出山水的神韵。4、重视线条和形状的变化。(《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禅意王维所接受的佛教:“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虚妄不实反对把“空”绝对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