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一、概述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二、培养目标地质工程领域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与地质工程领域有关的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三、领域范围地学院(一)主要研究方向1、构造地质学2、矿物岩石学3、地史古生物学4、地球化学5、遥感地质学与3S技术6、第四纪地质学7、地质调查与研究8、石油勘探与工程9、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10、灾害与环境地质11、生态与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二)学制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3年,其中一年为课程学习时间,一至两年为学位论文写作和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时间。对于品学兼优的在职人员,可以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对及少数不适宜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将作延期毕业或结业处理。(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至少修22学分)1、英语160学时6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90学时4学分3、VisualC++程序设计30学时3学分4、多元统计分析(数理统计)60学时3学分5、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60学时3学分6、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与方法40学时2学分7、矿产综合开发与利用40学时2学分8、专业基础(选一门与专业有关课程)60学时3学分(2)选修课(至少修10学分)1、自然地理学40学时2学分2、沉积地质学40学时2学分3、高级岩石学40学时2学分4、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40学时2学分5、现代测试技术40学时2学分资源学院(一)主要研究方向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2、矿产勘查与评价3、矿业开发地质4、资源经济与环境5、矿床统计预测6、油气地质工程7、油气田开发工程8、地矿信息系统(二)学制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三)课程设置(1)学位课1、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90学时4学分2、第一外语、专业外语200学时6学分3、多元统计40学时2学分4、高级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60学时3学分5、矿床学40学时2学分6、资源勘查与评价60学时3学分7、油气资源勘查技术与评价60学时3学分8、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新进展80学时4学分9、油气井工程新技术、新方法论60学时3学分10、研究方向文献综述报告60学时3学分(2)选修课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40学时2学分2、综合勘查技术40学时2学分3、矿产勘查与评价40学时2学分4、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40学时2学分5、矿床统计预测40学时2学分6、GIS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40学时2学分7、专门岩石学(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60学时3学分8、地球化学60学时3学分9、高级构造地质学40学时2学分10、油藏精细描述40学时2学分11、高级油藏工程40学时2学分12、储层表征与储层建模40学时2学分13、现代油藏管理40学时2学分14、油气成藏动力学60学时3学分15、石油构造分析40学时2学分16、层序地层学40学时2学分17、成油体系分析与模拟40学时2学分18、石油勘探开发经济评价40学时2学分19、网络信息技术40学时2学分20、盆地分析40学时2学分21、实验测试技术40学时2学分22、企业管理学40学时2学分工程学院(一)主要研究方向1、钻探与钻井工程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3、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4、地质工程中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5、岩土体工程性质理论与实验研究6、地下建筑工程7、安全科学与工程(二)学制学制为2--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三)课程设置(1)学位课1、自然辩证法50学时2学分2、第一外语(含专业外语)200学时6学分3、应用数学60学时3学分(多元统计分析、运筹学、灰色理论、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等选一或二)4、C语言60学时3学分5、弹塑性力学60学时3学分6、地质工程新技术、新方法60学时3学分7、高等工程地质学40学时2学分8、高等岩石力学40学时2学分9、高等土力学40学时2学分10、岩土工程数值模拟(新)40学时2学分11、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40学时2学分12、安全工程前沿40学时2学分(2)选修课1、机械制图及CAD60学时3学分2、材料测试技术40学时2学分3、材料科学基础60学时3学分4、粉末冶金原理60学时3学分5、电镀原理与工艺60学时3学分6、非开挖工程学60学时3学分7、基础工程学40学时2学分8、试验设计最优化技术40学时2学分9、计算土力学40学时2学分10、电子技术在钻探仪器仪表中的应用40学时2学分11、科学钻探40学时2学分12、有限元法原理及其应用40学时2学分13、土动力学40学时2学分14、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40学时2学分15、岩土文物保护技术(新)30学时1.5学分16、岩体水力学(新)30学时1.5学分17、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新)20学时1学分18、岩土测试技术40学时2学分19、系统科学概论(新)40学时2学分20、地下建筑结构40学时2学分21、爆破理论及新技术40学时2学分22、岩土加固新技术40学时2学分23、系统科学与工程40学时2学分24、安全仿真理论与技术40学时2学分25、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40学时2学分26、安全评价40学时2学分27、爆炸力学40学时2学分28、尘毒控制技术40学时2学分29、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40学时2学分30、安全经济与保险40学时2学分31、GIS及其应用40学时2学分32、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40学时2学分33、管理信息系统40学时2学分34、工程灾害评价与控制40学时2学分35、有毒有害废物安全处置40学时2学分36、环境管理体系40学时2学分37、质量管理体系40学时2学分38、环境工程40学时2学分39、网络信息技术40学时2学分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一)主要研究方向1、资源与能源地球物理(研究方向包括:地震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测井)2、工程与环境物探3、固体地球物理4、地球物理工程5、地质灾害预测(二)学制学制为2.5—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三)课程设置(1)学位课:1、科学社会主义54学时3学分2、自然辩证法36学时2学分3、第一外语、专业外语160学时6学分4、应用数学(数值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数理方程)60学时3学分5、计算机语言(C语言、VisualC++)60学时3学分6、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60学时3学分7、地球物理反演理论40学时2学分8、弹性波理论40学时2学分9、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60学时3学分10、地球物理检测仪器与实验技术40学时2学分11、电法勘探40学时2学分12、磁法勘探40学时2学分13、地震波地质信息综合解释40学时2学分14、储层地球物理学40学时2学分(2)选修课1、地球物理理论专题(地震波传播理论、电磁波理论、位场理论)40学分2学分2、地球物理学基础专题(高等地震信号处理、浅层反射与面波勘探技术、高密度电法、环境地球物理、地磁法应用、地球物理测井等)40学时2学分3、综合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40学时2学分4、地球信息工程专题(RS、GIS、GPS等)40学时2学分5、计算机网络40学时2学分6、国外勘探地球物理进展40学时2学分7、数字信号处理40学时2学分8、项目管理学40学时2学分9、应用地球物理40学时2学分10、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40学时2学分11、煤田地质学40学时2学分12、构造地质学40学时2学分13、石油地质学40学时2学分14、地球科学中的小波40学时2学分15、岩石物理学40学时2学分16、测井与测井资料综合解释40学时2学分17、电磁场理论40学时2学分18、地球内部物理学40学时2学分四、培养方式及质量保证1、地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必须严格按该领域的培养方案选修课程,进行正规和系统培养。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2、该领域的工程硕士人员的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在保证课程学习质量和要求的前提下,学习方式、考试(查)方式及要求均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有关方式进行。3、对该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管理。4、该领域工程硕士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后,由本人申请,经导师所在单位和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后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1、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设计)撰写工作,是培养工程硕士独立科研能力、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技术水平的主要环节,要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加强指导,保证质量。2、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其成果直接服务生产实际。3、为保证论文质量,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同时要求工程硕士人员要刻苦学习,潜心研究,虚心向技术专家学习,尽可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独立完成论文(设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设计)水平。4、工程硕士在进入论文阶段后,必须做好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工作,具体做法及要求见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