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学生之间的差别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差多少中国孩子同美国孩子究竟有何不同?前不久,8名美国学生应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之邀,来京进行短期交流观光,他们分别吃住在中国学生家中。记者有幸随他们一起活动,耳闻目睹之异同,不禁感慨万端。虽8名美国学生不能代表整个美国下一代,但管中窥豹也略见一斑,有些问题还是值得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及孩子们深刻反思的。小事情背后的大问题戴瑞是这次来京中最小的一个,年仅11岁,她给中国学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旅途中背着的那个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大背包。游天坛公园时,同行的一名中国学生想助人为乐,便走近对小姑娘说:“我帮你背吧!”不料小姑娘睁大双眸,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礼地说:“谢谢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其实小姑娘的父母和兄长就在她旁边,而且他们各自背的包要轻巧得多。我问小姑娘:外出都是自己拿东西吗?她莞尔一笑点点头。她背着足足有三五公斤重的包仍玩得很开心,这从那张稚气未脱的脸蛋上所露出的甜甜笑靥就能看得出来。这种情况在中国家长眼里是近乎残酷和不可想象的。且不说在公园里玩时大人替孩子负担一切,就是送大学生进校门又有多少家长不是如牛似马负重而来呢?他们宁可让孩子轻松再轻松,却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对孩子自立、吃苦精神的培养。一个不习惯自立、害怕吃苦的人以及由这些人主宰的国家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无穷兴趣哪里来在与美国孩子一起游颐和园时,记者发现他们对爬山情有独钟。在距万寿山不远处,有一人工筑成的石山,这山不高但却比较陡峭,美国学生是在一拐弯处偶然发现的。于是他们直奔而去。待我和其他人到山前时,他们中三四名较大的男孩已稳稳地在山顶作壁上观了。而其他几名,正像壁虎一样紧紧抓住嶙峋不平的山石向上攀,戴瑞的父母挥舞着拳头,为还未达到山顶的孩子们加油。此情此景,使记者想到美国的攀岩等运动,危险性那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看来,富有冒险精神,敢于知难而上是美国这个年轻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过后,记者问一美国学生:“你就不怕稍不小心从山上掉下来吗?”他说:“不怕,爬山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如果掉下来怎么办?”“我会站起来重新向上爬。”记者又问:“要是摔伤了呢?”“那也没关系,上点药再来。”他说得多么轻松。冒险是人类可贵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冒险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开拓。在中国的史册上也不乏这样的英雄。然而独生子女出现后,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呵护有余,鼓励冒险就弱多了。可如今我们面对日益缩小的地球村,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面对我们一个又一个强劲对手,如果中国的下一代缺乏冒险精神,这意味着什么呢?特殊垃圾袋美国学生的背包可称得上街头一景——大大的、鼓鼓的、沉沉的,尤其是里面的“内容”,除旅游必备品外,还有一时无法处理掉的垃圾。那天游天坛,进门不远处有个垃圾箱,几名美国学生呼啦一下就把垃圾箱围住了,开始从兜里、包里掏塑料瓶、塑料袋等废弃物,这些垃圾是上午参观天安门、故宫时积攒下来的。一中国学生说,美国学生的环保意识特别强。那天他与一美国学生乘地铁回家,未进地铁站,这名美国学生就拎着一空矿泉水瓶找垃圾箱,进了地铁车站未来得及扔车就来了,这只空瓶他拿了一路,直到扔进垃圾箱。我们常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也常把五讲四美三热爱挂在嘴上。可是有的人却常常洁身自好而不管他人瓦上霜。把不用的东西乱扔乱丢,这不仅在农村、小城市,就是在省城以至首都北京也屡见不鲜。在美国孩子面前,我们应当汗颜。我们连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不爱护还能爱什么?这个劣习不改,将会受到大自然更加无情的报复。美国孩子惊讶什么美国学生看到中国学生整日背来背去的大书包,惊讶不已,他们说:书包那么沉,作业那么多,真不可思议。他们从不把书包背回家,也没有家庭作业。相反,文化课以外的教育内容却丰富多了。美国的各类学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寓教于乐是他们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体育和美育普遍受到重视。多数学校体育设施齐全,学生也十分重视各种体育锻炼,像打篮球、排球、棒球、游泳等。另外,他们一年还有3个假期,每个假期,有条件的学生都出去旅游,他们说,旅游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美国孩子确实学得轻松、玩得潇洒。美国重视素质教育,这和我们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分,是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多年的重视,但时至今日仍未有根本的改变,难道真得让我们的下一代背着沉重的包袱去同身轻如燕的美国下一代跑上同一赛场吗?“礼仪之邦”献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孩子在中国同样表现出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教养。那天记者随他们一同爬上颐和园的万寿山后,很多游人在拍照留念。当我们要下山时,走在最前面的一美国学生突然伸出两臂,阻止了要下山的我们及其他游客,因为有四个中国人在拍照。此举深深印在了记者的脑海里,我想中国的孩子很少这样做,多数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摇大摆地走过去,他们不会去想是否影响了他人,更不会自觉地阻止后面行人为拍照者让路。一中国学生对记者说,这些美国学生乘公共汽车也很讲礼貌。他们从不拥挤,每次都是等人家上完后才上。这与我们经常在车站看到的车未停稳,便一窝蜂似地往上冲的现象是大相径庭的。懂礼貌,为别人着想,美国孩子做得十分周到,而中国的很多孩子为什么做得不那么好呢?礼貌是文明的一种尺度,我们应注重寻找礼貌背后的社会背景及其动因。花钱上的不同之处别看这些美国学生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但他们花起钱来可“抠门”了。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逛商场,这个美国学生看中了一件上衣,拿在手里前后左右欣赏了许久,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放回了原处。对待自己“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有天晚上,一美国学生提议到中国的歌舞厅看看。他们一行从打车到买票等一切费用都是“AA制”。他们说,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所以不能乱花。一个18岁的美国男孩说,像他这么大,如果再伸手向父母要钱,是很不光彩的事,要被人家耻笑,瞧不起,说你无能。所以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能自己养活自己了。他说他现在有两份工作,经济上可以独立。平时开的汽车、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打工挣钱买的。到中国看看是他多年的夙愿,因此就连这次来京的费用也是他平时积攒下来的。一中国学生和其家长告诉记者,住在他家的那名美国学生,穿的睡衣已经洗得很薄了,边也毛了;一件格子衬衫的后腰处有好几个小窟窿,但他满不在乎。吃饭也很节俭。从不剩饭菜,有时已吃很饱了,但也要把自己“承包”下来的吃完,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次在外用餐,不小心将几粒饭粒掉在桌上,他就用手拾起来吃掉。中国自古也有节俭的美德。有诗为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这种美德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数人步入了“小康”生活而变得逐渐淡漠了。尤其在青年一代身上,艰苦奋斗、勤俭为荣的理念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在诸多大中学校的学生食堂里,吃剩的饭菜到处是,有的甚至将整个馒头、整碗米饭倒进泔水桶里。他们很少有人像上面说的那个美国孩子那样,把掉在上的米粒拾起来吃掉。大手大脚地花钱,如今成了很多中国孩子的一大嗜好。吃要讲排场,穿要讲名牌,用要赶时髦。城市里的孩子多数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的国家远比美国穷,我们年轻一代的节俭精神又远比美国这一代差,这种反差将会带来什么后果令人深思。美国孩子也有缺点上面我们说了美国孩子一大堆优点,但并不是说他们一点毛病没有,他们也有缺点:居住的房间乱七八糟,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一位中国学生的家长说:你看吧,美国孩子住的地方桌上、床上、地上就连窗台上都摆满了随身带来的物品。早晨起床后被子也不叠,换洗的衣服团个团往地上一扔,带来的行李箱是“开放”的,从不盖上。有一次,这位热心的家长帮助盖好,可第二天又敞开了。虽然美国孩子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中国有句古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应该以美国孩子为镜子,好好照照我们在培养下一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完善我国教育,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美国小学生守则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向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很高兴的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书。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大家比较一下,对于小学生来说,哪个更切合实际?把它放在这里,并没有崇洋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在小学讲的这些道理,那些天真可爱的孩童未必能懂。与其说一些他们不理解的话,还不如不说呢!对吗?这就是说,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应从哪里着手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来说,不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吗?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走呢?素质教育到底如何实施呢?中美学生课堂自我学习状况的比较浅谈2001年,笔者作为一名交流教师,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教学交流。通过深入美国的课堂教学以及一系列观摩和实践活动,发现中美两国学生在课堂自我学习上的表现有较大差异。一、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与封闭性。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即敢于肯定自己,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勇于和善于表现自己。我国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多表现为听话型和接受型,缺乏自我领导的能力,加上课堂上老师总是给予一些条条框框的制约,使学生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封闭起来。而在美国的课堂中,学生们常常自己把自己的作业、手工作品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教师和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讨论也贴在公布栏上,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搜集到的资料和相片也总是挂在墙上,每个学生的生日也填写在墙上的班级事务表里。比如:有一次,格林太太在教室里上“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科学课,班上的杰瑞把他自己心爱的鹦鹉带进了课堂,格林太太表扬了他,并让鹦鹉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课间,我常看见一些学生喂养鹦鹉,而且按照计划轮流负责观察和照看它,然后把观察报告张贴到墙壁上,学生有的写《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的写《鹦鹉喝水的姿势》等等,其中杰瑞的一篇关于《保护人类濒临绝种的动物》的课题,还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汇报。二、课堂学生自我学习的“松散”性与“严谨”性。美国学生对“松散”的追求源于美国思想文化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他们提倡质疑提问、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而中国课堂教学更强调思想的统一性和方法的正确性,对学生要求过于“严谨”。记得一次教学开放日到某校听课,课堂上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目:3个人每人分2个苹果,一共多少苹果?结果把答案写成“3x2=6”的学生扣了分,因为学生接受了3x2不能写成2x3,然后又接受了乘法的交换律2x3=3x2,人为地强调数学规则的严谨性和乘法的顺序问题,只会给学生增加学习的困难。其实这是一个定义问题,而学生在自我学习中,要求得到的只是正确的答案。相反,在美国的课堂上,看看瑞凤小姐(MissRuffin)班上的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加减法的概念,课堂上她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区,有的在游戏区,学生们爬在地上堆积木,用数积木的办法推算出有多少种方法加起来会等于10;板报区的学生把他数的绿色和红色椅子的数量分别写在黑板上;电脑区的学生在上网玩数字加减法游戏;有个同学在作业本上写道:“昨天我观察班上有3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