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临淄区初中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新授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许多课堂还是在课文内容的意义上纠缠不休,语文课过多地关注了课文写了什么,而对文章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缺少足够的关注;课堂缺少规律和方法的学习;教师过于信奉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停地寻找答案,不尊重学生的原始感觉和自我发现;课堂设计的问题碎,缺乏宏观、整体的建构,缺乏大问题和主问题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准确,课堂表达缺少机会,学生训练不够重视。为此,我区确立新授课“新五环节”模式如下:二、模式内涵界说初中语文“新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新授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遵循阅读基本规律,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三、要素分析及课堂流程新授课应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从读入手,以读为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步骤如下:(一)目标认定此环节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任务,首先教师要有清晰地目标认同,学生认定目标形式不拘一格。学习目标设计必须准确恰当,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目标要具体到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目标必须是准确的,可测的。过去有的教师将9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教学方法”上:着眼于“怎么教”,考虑的重点是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讲究教学过程,忙于探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而事情的关键却是“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新授课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具体来说,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二)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积极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自主学习问题设计要有层次,突出方法的指导,自主先学的内容如下:1、总览单元,形成系统,明确要点。2、抓住题目,以点带面,理解文章。3、辨别体裁,选准角度,把握特征。4、熟悉作者,了解作品,理清特色。5、了解背景,结合时代,理清主旨。6、关注提示,提取信息,分析问题。7、熟读课文,圈点勾画,发现疑点。8、思考练习,找寻答案,启迪智慧。(三)展示交流学生的阅读展示是多种层面的,可以是读出来、说出来、写出来,甚至是诵出来,学生展示的理解和体验,教师要充分运用,以点拨生成新的资源。1、再读课文,畅谈感受。内容可以是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质疑等,这是学生初读文章的收获,也是学生思考和认识的起点。2、品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切学习可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牢牢把握住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设计好教学的主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可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而难以捉摸的,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3、精读课文,赏析特色。一篇精美的课文,必有精妙之处。因此,抓住精妙之处的词、句、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反复揣摩可理清课文的特色。(四)点拨升华需要教师更加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捕捉有效信息,高效处理信息,把课堂生成转化为课程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这种信息的处理能力就是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即我们常说的“相机诱导,顺势点拨”。1、点拨是纠偏。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了知识或价值观方面的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就应及时辨析错误的根源,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如某教师执教《伤仲永》一课,讨论“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这一问题时,一学生回答:“仲永的父亲应该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为孩子的将来负责,等他将来学有所成当了大官再挣大钱也不晚,没有必要浪费孩子本该用来学习的宝贵时间挣钱。”应该说,学生指出了仲永父亲目光短浅,对孩子的将来不负责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学生对“怎样才算成才”还存在认识偏差。这时教师给学生以肯定并追问一句:“你看出了仲永父亲目光短浅,但如果你是仲永的父亲,是不是你就把当大官挣大钱作为培养孩子的长远目标?”巧妙一问,稍加引导,学生就会有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如此点拨,还体现了教师价值引导的作用。2、点拨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关键处一石激浪,教室里就会荡起思维的涟漪。如上《屈原列传》课,某教师讲至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学生寂然,突然一学生抛出一句评语:“死何裨益!”执教者暂不急欲讲下文,而是鼓励这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抛出问题:“屈子自投汨罗,是不是一种可以肯定的爱国方式?屈原有没有更好的救国之路?”学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辩论中熠熠生辉。3、点拨是拓展。点拨可以是背景知识的拓展,相关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思路的变换。如宁鸿彬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给课文另拟标题,并尽量陈述理由。课上交流时,学生纷纷亮出了“可悲的于勒”“于勒的变化”“家人与于勒”等标题。宁老师说:“刚才你们拟的标题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于勒身上。课文除了写于勒,还写了好多人。可以打开思路,从另外的角度入手拟题,使标题更加丰富。”一句点拨,学生灵感奔涌,表达精彩纷呈。4、点拨是评价。我们提倡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用一个“对”字或一个“好”字就了事,要具体赞扬学生哪里说得好。评价及时、到位,既可以激励学生,又能起到示范作用。当学生讨论问题各执一词时,教师一语中的点拨,往往能帮学生自我判断。某教师在一学生深入点评完别的同学的朗读后即时进行了这样的评价:“这位同学的分析令我瞠目,它能如此评议同学的朗读,源于他对文章语言的深刻品味,源于他对文体细致入微的解读!”如此评价,既实事求是,又对该生进行了有效激励,同时还起到了在方法上示范他人的效果。如此评价,比起“很好,请坐”这样的课堂用语不知要好多少倍!具体点拨时,教师可采用铺垫、暗示、追问、比较、联想、总结、升华等方法。点拨将学生从迷惑的、肤浅的此岸引向豁然开朗的彼岸;点拨将教师的阅读视野和学生的阅读视野相互融通。点拨是一种方法,是针对“这一个”的因材施教;点拨更是一种理念,是因势利导,以学情为“势”,着眼于学生主体发展的理念。于漪老师说过:“语文课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让学生看到、悟到、感受到他自己个体阅读时看不到、悟不到、感不到的东西,包括文与质两个方面。如果教师的‘教’和学生个人的‘学’在一个平面上移动,课必然让学生感到寡然无味,课上不上没有什么区别。”课堂生成中的即时点拨就是以教师的学科智慧优势和视野优势为基础,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果的深化和补充,它不是卖弄和炫耀,更不是越俎代庖,是课堂上的及时调控,是教师话语权的有效施用。高效的点拨会点燃学生智慧,推动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率,还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气。可在以上基础上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这一步骤中,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课文的写作方法多样,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分析讨论课文中运用词语句子的写作方法,探求其规律。其形式为:文本之间的拓展、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五)作业反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1、常规型作业,以强化双基。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紧扣学习内容设计,让学生通过书面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做到能力迁移。2、阅读型作业,以课本《阅读》(或师、生推荐作品)为平台,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新课程,写好读书笔记(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等),办好手抄报(定主题、摘抄、感想、自己习作相结合)。3、体验型作业:根据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丰富生活阅历。4、实践型作业,包括观察积累,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阅读等基本类型。如学习完诗歌,可让学生搜集或自创诗歌,组织“诗歌诵读会”。5、综合型作业,从语文为基础,各学科融合渗透。具体可结合课本中单元“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来设计。进行口语交际、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语文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各种技能得到均衡发展。总之,书是读懂的,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读,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此阅读教学模式以读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四、操作说明(一)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以学定教”1、避免给学生“设框”,重于学习需要的“导”2、避免“讲读串问”教学,开展“阅读对话”教学3、避免“以教制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之,语文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合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更重于学,应让学生自读自悟,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二)语文课要实现“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者的整合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语文学习对象(课文)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的单位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涉及一篇课文中所有含有教学价值的信息,甚至对许多重要的价值,也只能有所选择,有所舍弃。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内容是一篇课文里的“语文核心价值”?我们不妨从四个维度考虑:1、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