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文化•戏曲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专称,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但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没有流传和延续下来,唯有中国戏曲屡演不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其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戏曲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从多个层次和侧面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60多个种类。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南柔北刚是我国南北戏曲的主要旋律”此外,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还有:昆曲、秦腔、皮影戏、花鼓戏、采茶戏、河北梆子、川剧、粤剧等等。南曲柔美优雅,这与南方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有关。在自然节律更替明显的南方环境熏陶下,南方人的感情相对细腻、丰富,故而委婉动听、优雅柔美的南方戏曲也适宜情感柔弱细腻、性格内向的南方人的审美情趣。北曲苍凉悲壮、激越而又热情奔放。正如铿锵的鼓声、高亢的唢呐。其慷慨激昂、高亢明快、清丽奔放,与秦地风物的大气、雄壮相符相配,它也兼容了淳朴厚道的西北民风。南方戏曲北方戏曲越剧采茶戏黄梅戏花鼓戏代表剧种代表剧种越剧越剧的介绍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种简介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场:草桥结拜第二场:托媒第三场:十八相送第四场:思祝回忆第五场:劝婚访祝第六场:楼台会第七场:山伯临终第八场:逼嫁第九场:祷墓越剧中的角色分为:小丑小旦小生越剧小生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越剧小旦越剧(及昆曲)中的小旦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正旦、武旦、泼旦几类。越剧小丑小丑又叫小花脸,因为所表演的人物往往在鼻子上勾画一块小白粉,便具有风趣、诙谐、幽默、滑稽或者阴险、狡猾。中国著名戏种黄梅戏简介剧种起源历史沿革角色行当一、剧种起源•黄梅戏,是中国名闻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黄梅戏起源地有四种说法。•1.安徽怀宁说•如果“戏因县名,县因山名”,湖北黄梅县有个黄梅山,就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2.安徽桐城说•黄梅戏是在桐城县罗岭镇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个剧种的。•3.湖北黄梅说•湖北省黄梅县在“黄梅概况”中自称该县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其理由是: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4.安徽宿松说•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宿松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二、历史沿革萌芽阶段早期阶段后期阶段•1.萌芽阶段:•只有表演者,没有表演团体。这时期的黄梅戏,用山歌、茶歌等结合旱船、龙舟民间歌舞形式,在庙会上或过年过节时演出、演唱,他们由一人牵头,把自愿者联络在一起,业余时间,自由结合,演唱完毕,各自散去,下次再演唱,重新组合。而这一次的组合,与上一次的人员,就不一定相同了。这种演出、演唱,纯粹是自娱自乐、与人同乐的性质,并不是以此为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所以说,早期的黄梅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表演团体。•2.早期阶段:•相对固定、人员很少、形成业余或半职业的班社黄梅戏从山歌、茶歌、采茶灯、凤阳花鼓调的演唱,发展到有简单故事情节的二小戏、三小戏的时候,演唱者们,便不能如先前那样随意演唱了。由于是戏的演出,必须有排练,有服装、道具等。这就有了早期相对固定的黄梅戏班子,基本是业余性或半职业性的。大多没有固定的班址,内部松散,组织结构不完整,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人员出入自由。•3.后期阶段:•班社迅速发展,走上正规、固定,剧目增多,行当全,从农村进入城市黄梅戏到了清末民初,兼收并蓄,已经发展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剧种。因此这段时期,相继出现了固定的职业性的班社,这种职业性的表演团体,为了生计,为了营业,为了保证收入,剧目要经常翻新,表演也要有一定的质量,人员增加了,行当齐全了,舞台美术(衣箱、幕布、道具、刀枪把子)也有了发展。班子不那么松散了,组织管理上,有了班主,还有了联系演出和管理生活的专职人员,流动性也增大了(即所谓“跑码头”)。三、角色行当•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革命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正旦: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方。•小旦: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小生: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时常执折扇。•小丑: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小行。在黄梅戏中,丑行比较受欢迎。为帮助演出,小丑常拿着一根七、八寸长的旱烟袋,老丑则拿着一根二、三尺长的长烟袋,插科打诨,调节演出气氛。•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在戏中多为配角。•花脸: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除在大本戏中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多扮演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正生: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有力。•总结:•黄梅戏已经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悠悠历史,传承着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京剧徽班进京生旦净丑斑斓脸谱还看今朝徽班进京•好生旦净丑•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生旦净丑•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生旦净丑•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生旦净丑•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斑斓脸谱•是褒义忠勇褒义忠勇中性猛志中性草莽英雄贬义狡诈凶恶神秘神妖还看今朝申遗成功国家重视年轻力量加入傅希如老生武生郑潇旦角青衣t裘继戎净角裘派第四代嫡传徐孟珂丑角国家一级演员小组成员:赵悦竹,李红,闫红,谭爽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