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现任领导理事长郝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生人,原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名誉院长。现担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乳腺癌防治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及名誉主席、国际肿瘤登记报告协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会会员、美国外科学会会员。在国际上最早开展“抗肿瘤特异性肽疫苗治疗消化道肿瘤研究”,建立了规范化抗肿瘤疫苗实验体系,为实现以疫苗临床治疗肿瘤开辟了新的途径。成果获200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最早开始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的尝试,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保存和鉴定的方法,创国内最大组治疗病例,创零相关死亡率。该课题获2001年首届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他主持的“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临床与基础研究”,将保留神经运动功能的空肠两端适度结扎后吻合于食管与十二指肠断端之间,使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减少了74%,在消化道外科术式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成果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建立了历时近30年、覆盖400万居民的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系统,为国家提供了全部59种恶性肿瘤连续20年发病死亡数据及流行趋势参数,为我国制定长远的肿瘤防治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成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副理事长(按姓氏笔画排序)于金明1958年1月生,山东潍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员,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兼放疗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198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中心学习,1990年5月被该中心聘为副教授,93年听从祖国召唤,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半野切线照射、头颈部肿瘤的半野照射、肿瘤放疗CT定位技术、胸膜间皮瘤的复合照射技术、恶性肿瘤的全身照射和全身淋巴结照射、颅脑和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等多项新放疗技术。他主持开发研制的XK-1型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治疗系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岂凡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中心主任。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科学组组长、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岂凡长期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乳腺肿瘤的临床研究与生物治疗,完成胃癌根治术5000余例,将术后5年生存率从20%提高到49%。曾被国务院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季加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主要以胃癌的临床综合治疗和分子机理为重点,牵头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国际胃癌CLASSIC研究、结肠癌MASCOT、ACCElox研究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消化道肿瘤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级9项、省部级4项。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胃癌特异基因表述谱,同期建立并完善了规范化标本采集及管理的肿瘤组织标本库唐步坚1945年7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广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广西肿瘤医院副院长、书记、院长,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副书记、校长等职务。是广西政协第八届委员、广西人大第十届代表。现任广西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广西抗癌协会理事长、广西医师协会副会长、卫生部及中国癌症基金会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专家组首席专家。现受聘为全国肿瘤学期刊研究委员会科学论文审稿人。担任《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癌症杂志》、《实用癌症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疾病控制杂志》、《广西科学》、《家庭医药》等多家杂志编委。主持并完成的《电化学治疗宫颈癌》和《腹腔镜结合肿瘤标志物测定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电化学治疗宫颈癌临床推广应用》高国兰1962年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博士生导师,航空总医院院长,原南昌大学副校长、南昌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西省肿瘤研究所所长。在妇科肿瘤诊治、体外药敏及肿瘤切除与整形结合方面有较深研究,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益新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到1997年先后留学于日本东京都立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理事长。曾益新院士团队围绕鼻咽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首次明确了鼻咽癌遗传易感性,定位并鉴定了鼻咽癌家族性遗传易感基因,发现了多个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在国际上完成了首株来源于鼻咽癌的EB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发现了多个重要致病相关变异,明确了鼻咽癌相关的EB病毒亚型;首次分离鉴定了鼻咽癌干细胞,提出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干细胞起源的新学说。蒋国梁1947年生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历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目前兼任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放射肿瘤学权威杂志:美国《国际放射肿瘤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andPhysics)编委以及《中华肿瘤杂志》等多本杂志的副主编。主要从事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研究,特别是肺癌的放疗,化疗和立体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在近年来从事原发性肝癌的立体适形放疗和放射性肝损伤的研究。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现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肿瘤分子肿瘤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了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阐明多个重要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细胞癌变和肿瘤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樊代明著名消化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奖励委员会主席,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先后担任国内外25家医学杂志的编委、主编或副主编。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胃癌的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攻关、国家重大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是首批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首批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秘书长王瑛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从事医学翻译及肿瘤姑息治疗研究20余载。1988年曾在英国RoyalMarsden肿瘤医院进修,1995年在美国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等肿瘤中心进修癌症疼痛及姑息治疗专业。积极参与卫生部组织的癌症疼痛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工作。完成癌症姑息治疗国际合作课题3项,出版译著7部,参编2部,其中《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一书已再版三次,发行近万册,成为全国癌症疼痛治疗培训班的主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