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孙根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许多与生态旅游相悖的现象:经营者热衷于的概念炒作,旅游者忘却了生态体验,破坏资源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态”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状态,天然地要求旅游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最终达成系统的和谐和各方目标的共赢;其次,是一种体验文化和生存智慧,实践层面上要求经营者充分展示旅游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者获得丰富的生态知识、生态体验。1生态旅游系统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经营者、旅游者、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设施和生态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称为生态旅游系统。其中,前四个是旅游系统中人的因素,后二个是旅游系统中物的因素,六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结构。从功能和目标来看,政府和社区关注的是发展旅游、繁荣社区;从旅游地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来看,包含着整治环境和建设新世外桃源的任务,经营者提供产品、展示文化,旅游者感知生态、获得体验。生态旅游系统的组成与结构Elementsandstructureofeco-tourismsystem经营者旅游者政府管理居民社区资源设施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系统发展旅游繁荣社区整治环境世外桃园商服品务感体知验利润和效益体验和感受深层生态旅游的目标体系2生态旅游的层次划分基于系统的和谐性及旅游活动中文化体验的差异,对自然景观的生态旅游开发有层次之分。极浅层的生态旅游开发是指在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进行的以观光和休闲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活动;普通浅层生态旅游开发,主要指旅游开发不能破坏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普通深层生态旅游开发,关注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促使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旅游者与经营者、社区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极深层生态旅游开发,将景区的生态文化展示和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放在首位,既促进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双向互动及多重责任的落实、实现了各方利益的多赢,又强化环境认知教育和生态智慧道德的形成。极浅层普通浅层极深层普通深层在自然景区进行的观光旅游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观光休闲旅游按可持续方式注重系统协调旅游注重文化感知生态体验旅游3、深层生态旅游与浅层生态旅游的区别深层生态学与浅层生态学什么是深层生态学?简单地说,浅层生态学是从物质的层面研究生态系统,深层生态学是从精神的层面研究生态系统;浅层生态学是形而下的,深层生态学是形而上的;浅层生态学是自然科学,深层生态学是哲学。4.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生态旅游系统是一个由经营者与旅游者、政府与社区、旅游地和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目的有四:发展旅游、繁荣社区;保护环境、建设世外桃园;展示文化、促成体验;感知生态、天人合一。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构筑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两个模式:基于系统观的“四极两翼”模式基于文化体验的“两翼对接”模式其中,前者的目的是促进系统高效和谐,后者的目标是突出生态文化体验。4.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两个模式4.1基于系统协调的“四极两翼”模式第一,旅游者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大众旅游者、观光客向着眼文化感知、生态体验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转变。第二,旅游媒体的转变,由经营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生态型组织转变,以人为本,生态文化展示和游客的参与性及生态体验。第三,当地居民和社区角色的转变。引起居民和社区的觉醒,由置于边缘被动的适应者向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转变。第四,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由辖区内本地人“管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协调”转变,要妥善处理各种冲突和矛盾,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共赢。第五,基础支持系统的转变。吸引和动员当地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宾馆饭店、纪念品生产等向能动的支撑系统转变,构筑完善的旅游产业链。第六,旅游客体功能和演化方式的转变,成为进行环境教育、自然美鉴赏、文化知识获取和生态体验的场所。4.2文化体验的“两翼对接”模式经营者的景区开发:①适宜的景观开发和美化;②最佳的景观生态文化展示;③对游客的关爱服务和对社区的贡献。旅游者的旅游活动:①景区生态文化的感知与体验;②对景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责任;③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和对发展的贡献。5.案例研究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5.1景区位置及经典分布概况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北麓的周至县境内,是1982年由林业部批准建立的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公园区位优越、交通方便,山体海拔近三千米,垂直变化明显,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园区总面积2.75万公顷,规划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首阳山和木子坪五个大区,共有12个小景区、200余处景点。是融自然山水、森林景观、人文历史俱佳的旅游胜地。自然山水景观有40里峡(一线天)、野牛河瀑布、旺子沟古溶洞、首阳山五彩石及仰天池、洞宾泉、龙王潭等,山高水深、风光绚丽,青峰碧水、深藏灵秀;森林草原景观有光头山草甸、高山云冷杉、杜鹃天然林、千亩人工竹林、楼观台实验林场等,垂直带谱明显,季相变化万千;人文历史景观有老子说经台、炼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红孩洞、龙王潭、首阳山、观音庙等,历史传说悠久、名人轶事繁多,道教文化深厚、见物思人念古。5.2主要景观介绍目前开发的东楼观游园有景点50多处。其中:百竹园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竹类植物依存和培育基地,可供游客观赏、鉴别和采购;抢救繁育大熊猫、朱鹮、金丝猴、褐马鸡、金毛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珍兽馆,是观赏珍惜野生动物,学习有关繁育、饲养技术的实验场;老子说经台为道教发祥地,史称“仙都”,是了解和学习道教文化的“博物馆”。温泉水服务系统,井深1700余米,水温38-42℃,日出水量千吨,富含18种有益人体矿物成份,可供游人沐浴、疗疾、游泳、垂钓。5.3目前开发及业绩状况森林公园经过十多年建设,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旅游产业链得到了扩张和延伸,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成龙服务体系。尤其是在景点的文化美学展示,自然生物知识获取,生态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活动性,提高旅游者生态体验堪称西北之最,已成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疗养避暑、探险考察、科研教学、议事开会的名胜景区。200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6万人次,直接生态旅游效益1872万元,旅游产业的乘数系数为4.5,即1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将带来4.5元的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多次被评为西安旅游“三优一满意”单位,是陕西省文明森林公园和西安市十大最佳景观之一。5.4景观资源的生态文化开发与展示我们在野外考察和多方案测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自然山水、森林景观、道教文化三个方面,按“景观资源特征→文化内涵展示→游览项目与方式”的对应转化关系,对楼观台森林公园五大景区200个景点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形成了全新更为合理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思路。祥情参见《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一文。5.4生态旅游系统协调与共赢的建议第一、科学规划功能分区,适度扩大经营范围。将深层生态旅游扩展到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首阳山和木子坪5大景区,逐步形成包括山林营护、造林育林、森林旅游、珍稀动物抢救和林业科技示范、科学试验等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大型林场,使生态旅游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与森林公园的保育功能协调发展,森林公园的生态之美与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二,加强附属和配套设施建设。将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从园内移至区外,扩大百竹园、珍兽馆、实验林场、温泉浴池规模,兴建道教博物馆、森林学校、森林博物馆、动植物园、森林信息中心等设施,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产业链的完善。第三、遵循景观协调原则,建设必要游览设施。如了望塔、观鸟棚、标志牌、说明牌,以及垃圾箱、厕所等,通过前者可以提高景观的展示效果,而后者可减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这些设施在色彩、形态、质感、材料、体量等方面都应与自然相协调。第四,转变旅游组织方式,提高生态体验。培训熟知公园的生态导游,提倡小团队引导式旅游,突现“呵护精神”与“绿色亲情”,让旅游者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客向生态旅游者转变,认识生态环境之“大美”;开发森林远足、森林野营、越野登山、有氧晨炼、游泳垂钓、温泉沐浴、动植物鉴别、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孵卵观鸟、道文化讲习等项目,获取生态文化知识,加深生态感知与体验。第五,强化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发展。森林公园应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为社区发展做出实质的贡献。如以股份制吸纳当地资金进行公园开发建设,提供居民参与森林公园工作的机会,吸收社区居民参与森林公园经营,鼓励居民从事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通过扩展和延伸旅游产业链,将大部分扩展后的利益让位于社区发展,提高旅游乘数效益。第六,加强旅游活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定旅游景点景区最佳的客流容量,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合理调控客流量的时空变化;加强旅游景点景区管理,禁止机动车辆长驱直入,控制游览活动中电动车辆的使用;对生态敏感点和敏感时段实行特殊管理办法,安排专人监督管理和清点生活垃圾;通过护林育林和珍稀动植物的抢救与繁育,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演化。6.结束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将随之变化,深层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思想和观念转变。它既反映了人类在“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上的深化和成熟,即从环境与发展的对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统一,追求整个生态旅游系统的高效和谐和对社区发展的贡献;又体现了人类旅游需求的提升和成熟,即从普通的观光休闲旅游向着具有更高品位的生态文化体验旅游转变,这是现代学习型社会、体验性旅游自然发展的结果。虽然,深层生态旅游与大众生态旅游、普通观光旅游分界相对模糊,但其实质性的内涵和社会效果却差异明显,由于其突出了自然知识的学习和生态体验的获得,深层生态旅游无论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游客收益都多于并高于前者;同时,由于注重生态旅游系统的整体效益和高效和谐,经营者和旅游者均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对社区发展的贡献,最终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的统一,为生态旅游扶贫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已有十多个年头,由于概念的泛化和单纯的从众心理,多数生态旅游已退化为风景名胜区的观光旅游;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与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旅游产业链单调而短初、旅游乘数较小,旅游扶贫和对社区贡献相对较小。6.深层生态旅游与新世外桃园生态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所创造的“世外桃园”是:环境优美: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塑造一处美景;经济发展:GDP及人均GDP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交通和通讯得到发展:与外界交往日益方便和频繁;居民文化水平提高:各种思想文化得以交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小:旅游开发带动的区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很小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和工业在GNP中所占比重减小,第三产业比重及就业人口所占比例提高。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和谐.旅游产业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发展转型交通建设运输发展城市建设社区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科技文化发展繁荣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研究与浅层生态旅游相比,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是建设新的世外桃源。所谓新世外桃源,是作者借用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思想,对深层生态旅游开发及引起社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和设想。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经典模式,是一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人间仙境。其中,“世外”表明其与世隔绝、远离尘嚣和闹市;“桃源”则指环境上优美如画,经济上人民“温饱”,人际关系上和睦相处。而本文提出的“新世外桃源”,既秉承了陶渊明所构建经典国的“理想模式”,同时又使其具有现代信息社会和高度发达文明的新形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新世外桃源的目标仍然是人民生活幸福、人际关系和谐、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远离闹市和污染,是一处的“人间仙境”;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已由温饱进入为繁荣富裕,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了大都市,同时在信息社会,与世隔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