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汉书•地理志》解释“风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阮籍称:“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汉书•地理志》划全国为三大风俗区:1塞上、塞外风俗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尚武、简朴。2黄河中下游风俗区:秦汉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可分为以下亚区:关中:物产丰富,风俗不纯。魏地亚区:古“三河”之地,风俗大致相同。韩:郑地俗男女亟聚会、颍川尚忠、南阳夸奢。陈:其俗巫鬼。齐地亚区:人物辐辏,有鱼盐之利,尊贤而尚功。燕:愚捍少虑,敢于急人。宾客相过,以妇相待。赵:今河北中部“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游媒富贵,遍诸侯之后宫”太原、上党一带号“难治”。鲁:有圣人之教,西汉去圣久远,俗趋商贾,多伪巧。宋:重厚多君子,好稼穑。卫地亚区:郑卫之音,好气任侠。3淮汉以南风俗区:待开发区。巴蜀:俗不愁苦,亡凶年忧。楚地亚区:不忧冻饿,信巫鬼,重淫祀。吴越:轻死易发。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历史生态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2、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1、疆域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皋陶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史记·夏本纪》:天子国都外五百里甸服,甸服外五百里侯服,侯服外五百里绥服,绥服外五百里要服,要服外五百里荒服。社会的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而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甲骨文中就有了“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如《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代王朝总以追求“四夷宾服”、天下归心为王朝强盛的标志。“天下”“四方”观即追求统一、天下一家的大一统观念,它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到过重要作用。《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由于共工、獾兜、三苗、鲧有罪,“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古代这种歧视边疆民族而又认为与华夏同出一源的正统观影响是很深的。秦代疆域西汉疆域唐代疆域北宋疆域南宋疆域元代疆域明代疆域清代疆域中华民国2、政区:指行政区划,是国家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历代行政区划分商周时期秦汉东汉末期隋州—郡—县三级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二级制历代行政区划分唐宋元明中书省—路—州(县)三级或四级制方镇(道)—州—县三级制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两京、十三(十五)布政司—分守道、分巡道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省—县)省—府—县省—道—县历代行政区划分思考:地理交通是否能决定文化的独立性?3、中国民族分布图境内56个民族中,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境内形成的,或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除汉族而外,匈奴、鲜卑、羯、氐、羌、沙陀(突厥的一支)、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和基诺。汉族各民族的地域与融合(移民)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人口约760万。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民居吊脚楼苗族芦笙舞苗族芦笙舞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一千五百多万,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等省。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一般通用汉语。壮族女子壮族民居婚俗:抛绣球赛歌择婿:壮族盛大的歌节壮族舞蹈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壮族竹竿舞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歌好比春江水刘三姐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有480多万,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族语,传统的蒙古文至今仍在使用。民居建筑:蒙古包礼仪习俗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有客人来访,主人会向客人敬烟、敬茶、献哈达。蒙古人家中都供有成吉思汗的像,把他作为民族发展的“圣主”加以崇拜。妇女服饰歌舞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充分表现出马背民族的剽悍、粗犷。节日: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辽阔的蒙古草原上野花怒放,绿草如茵,牲畜肥壮,粮食丰收,蒙古族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那达慕盛会维吾尔族“维吾尔”在维吾尔语里是“团结”和“联合”的意思。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和以壮准噶尔盆地的一些绿洲地带。维吾尔族人口有720多万,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宗教信仰: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歌舞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大多数维吾尔族人都会弹奏一、两种乐器。维吾尔族舞:磐石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六种方言,人口约657万。彝族民居彝族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比较典型的有“土掌房”和“一颗印”。礼仪习俗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常常以酒当茶招待客人,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端着酒杯依次轮流着喝,这种喝酒的习俗叫喝“转转酒”。彝族婚俗“换童裙”姑舅表优先婚、抢婚彝族服饰彝族歌舞彝族人喜欢歌舞,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舞蹈有“阿细跳月”、“烟盒舞”、“左脚舞”等,都是集体舞蹈,通常用笛子、月琴、大三弦等乐器伴奏。阿细跳月藏族藏族,有459万多人口,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宗教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公元13至16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布达拉宫藏族僧人藏族姑娘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人口约980多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回族回族妇女婚礼盛装古兰经清真寺清真寺古尔邦节(开斋节)回族圣纪节文艺表演清真美食傣族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舞蹈孔雀舞周恩来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白族姑娘云南大理风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蝴蝶泉边的情歌侗族侗寨侗族鼓楼侗族程阳风雨桥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台湾高山族畲族水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思考: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第五章P87)1、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2、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3、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4、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5、游耕文化的特点: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平。6、汉化即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胡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北方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南方游耕民族。7、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化、史学等诸方面。4、人口中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呈上升趋势人口多次发生迁徙人口分布不均匀(公元初7:3——10世纪4:6——14世纪2:8——明清4:6)人口上升趋势两汉北宋清1960S现在(单位:亿人)公元初7:3——10世纪4:6——14世纪2:8——明清4:6东南稠密西北疏稀14.3713131211109876543210.6人口的三次大迁移:14世纪以前,由北向南的三次南迁;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明朝初年,从长江以南迁至江淮、淮河流域;从长江中游迁至四川,从山西迁至华北;20世纪前期,从平原进入山区,从内地迁往边疆;移民的原因与种类与结果战争移民、政策移民、边疆少数民族内附文化中心的转移、经济中心的变动5、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5%。中国的基本地势“三大阶梯”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地形地貌的变化一、湖泊的发育与消亡二、水产和水系的变迁三、海陆变迁四、黄土高原的变迁6、气候气候:北温带:“历史的真正舞台”“资本的祖国”p23一、季风气候明显二、大陆性气候(年温差较大)三、气候类型多样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不同影响:1、被动地适应环境;2、主动利用环境;3、毁坏环境;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B.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C.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程度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适合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形成典型的农耕文化;中国前期的文明中心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的西南部、山东省的西部生产方式决定了疆域的拓展传统文化对农业文明的依着性(物质基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广阔领域内的差异北面:西伯利亚;西面:葱岭山脉和沙漠;西南面:横断山脉;东面和南面:太平洋。中国地理条件的优越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原文化的优势西方文明(鞭长莫及)草原文明(武之不胜)与西方文明中心距离遥远,及地理障碍,形成文化的稳固性;长城Beyond黄家驹.mp4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还有远古的破墙前世的沧桑后世的风光万里千山牢牢接壤围着老去的国度围着事实的真相围着浩瀚的岁月围着欲望与理想蒙着耳朵那里那天不在听到在呼吼的人蒙着眼睛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留在地壳头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P24)•制度性障碍:专制性社会抵触开放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