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起源概说一、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二、近代学者对古史的探索三、近三十年来学界探索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四、各派文明起源基本学说五、中国文明起源的动力(机制)六、文明的崩溃与古代文化的衰变一、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韩非子·五蠧》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鑚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鑚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二、近代学者对古史的探索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一)“罗、王之学”与新的研究方法(二)“古史辨派”对经典的批判与对古史的辨析考证(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四)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一)“罗、王之学”与新的研究方法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殷虚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所书之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此外,近三十年中,中国古器物、古金石之发见,殆无岁无之,其于学术上之关系未必让与以上五项,然以零星分散故不能一一缕举。王懿荣是发现甲骨之第一人(1899)。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则是最早发布甲文的专书。罗振玉在《铁云藏龟》序言中推测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罗首次指出甲骨出土地在安阳小屯村,并于1911年开始大规模收购甲骨。王国维于1917年发表第一篇甲骨文研究论文《殷先公先王考》,以对商人先祖的解读为起点,将甲骨文与古史记载相参证,证实了《史记》与《世本》所载商王世袭基本可靠,从而使虚无缥缈的上古历史日渐真切,他把这种以“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二重证据法”(《古史新证》)。(二)“古史辨派”对经典的批判与对古史的辨析考证思想背景由来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成绩与不足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歌谣和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一样,会随时随地变化。同是一首歌,两个人唱着便有不同。就是一个人唱的歌,也许有把一首分成大同小异的两首的。有的歌因为形式的改变以至连意思也随着改变了。“从戏剧和歌谣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用了民俗学的材料去印证古史。”(《古史辩第一册自序》)《山歌》卷一《走》:郎在门前走子七八遭,姐在门前只捉手来摇。好似新出小鸡娘看得介紧,仓场前后两边廒。(一云:结识私情隔条桥,对门酒店两边标。黄柏皮做子酒标,标得奴肚里介苦,百万仓相对两边厫。)《月上》:约郎约到月上时,那了月上子山头弗见渠。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清郭伯苍《竹间十日话》卷五引插秧歌:……不是出早与出迟,大半是郎没意来。记得当初未娶嫂,三十无月暗也来。核心观点:“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自序》)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我们在上面,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1923年2月《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推翻非信史的四条标准(1923年6月《答刘胡两先生书》):1、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2、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3、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4、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胡适在古史讨论结束后,把顾颉刚的研究步骤概括为:1、把每一件史事的种种传说依先后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2、研究这件史事在每一个时代有什么样子的传说;3、研究这件史事的渐渐演进,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驯,由地方的(局部的)变为全国的,由神变为人,由神话变为史事,由寓言变为事实;4、遇可能时,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三)中国社会史论战“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影响巨大。20世纪20年代,学界就中国是否经历奴隶社会、是否实行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展开论战。参与论战者既有马克思主义者,又有号称马克思主义的冒牌者,同时还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论战期间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此书也是学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史著作。论战中吕振羽、侯外庐等学者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对古史进行了探讨。(四)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1928—1937年,董作宾、李济先后主持了15次安阳殷虚发掘,中国田野考古真正成为广义历史学的组成部分。随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追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已经摆在了学者们的面前。董作宾研读“大龟四版”。“贞”。对甲骨文进行的分期断代,使甲骨文真正成为可供商史研究的史料。1936年发掘YH127号坑,一次性出土17096片甲骨。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完整的卜辞含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李济将殷虚发掘的意义概括为:1、肯定了甲骨文的真实性及其在文字学史上的地位;2、将史前资料与中国古史资料联系起来;3、对于殷商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作了丰富而具体的说明;4、把殷虚文化作为世界上古文化的一部分,与同时的其他文化中心作了初步联系。董作宾(彦堂,又作雁堂)与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等并称为甲文研究的“四堂”。三、近三十年来学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有关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念与学说近三十年来学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历程“文明”与“文化”斯塔夫里阿诺斯(美,L.S.Stavrianos):人类,只有人类能创造预定的环境,即今日所谓的文化。……由于人类具备独特的、彻底变革环境的能力,所以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便能很好地应付周围的环境。生活在北极离不开毛皮,生活在沙漠地带需有水源,生活在水中需要鳍;所有这些,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也就是经过新的非生物学的途径,都能得到解决。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所有这一切使人类能适应自然环境和相互间的关系。实际上,后面各章所述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自旧石器时代诞生起,直至今日世世代代所创造的文化史。(《全球通史》)文化出现在文明以前,文化包括岩画、火、简单的农具以及一定的宗教观念和神话观念。文化以最原始的形式与人们共同体同时产生,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开端。原始文化即史前文化可以上溯到100多万年前,而文明史则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水平文化的历史。(苏秉琦《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从野蛮到文明的具体表征恩格斯:“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全盛时期,我们在荷马的诗中,特别在《伊利亚特》中可以看到,完善的铁器、风箱、手磨、陶的辘轳、榨油和酿酒,转为手工业的发达的金属加工、货车和战车,用圆木和木板造船,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由设雉堞的炮楼的城墙围绕起来的城市,荷马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文明的要素荷兰学者克拉克洪(ClydeKluckhohn)在1958年提出在考古学上实用的文明标志:(1)5000以上居民的城市或集镇,(2)独立创造或借用外族文字而形成的自己的文字,(3)复杂的礼仪性建筑。这三者不仅在考古遗迹中有直观的实物佐证,而且能够直接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考虑到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古物保存的偶然性与不完整性,只要能具备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就可以判定进入文明,但其中文字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英国剑桥大学考古系的格林·丹尼尔(英,G·Daniel)《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的起源的考古研究》(196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文明要素中的主要标志文字主要标志论。摩尔根Morgan,LewisHenry,(1818-1881)《古代社会》:“这一时代,如前所述,以声音字母之使用以及文字记录之制作而开始。”郭沫若、于省吾曾认为中国文字产生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莒县大汶口出土大尊陶器上部发现了更接近于古文字的象形图案。唐兰认为大汶口文化陶器刻划符号已经是文字(陶文),大汶口时期已经进入初期奴隶制社会,中国文明史应从黄帝算起,已有6000年左右。1981年宜昌杨家湾遗址出土陶片上发现74件有刻画符号。1983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甲骨有契刻符号。1993年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黑陶盆残片有4行8个刻画符号。1991-1992年山东邹平丁公村遗址一陶片上刻有5竖行11个符号。城市主要标志论。柴尔德(英,V.G.Childe)《城市革命》认为城市是文明降生的主要标志。(下:商都西亳城遗址)《世本》:鲧作城郭,禹作宫室。《淮南子·原道训》: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社会秩序主要标志论。爱德华·伯恩斯(美,EdwardMcnallBurns)等四人《世界文明史》:城市是文明起源的表征,社会秩序是文明的内在本质。维尔·杜伦(美,WillDurant)《东方文明史》:文明是社会秩序,它促进文化创造,文明包含四大要素:经济支持、政治组织、道德传统以及知识和艺术的追求。国家主要标志论。恩格斯《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国家是社会文明的概括。”“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近三十年来学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历程1985年夏鼐《中国文明起源》明确了“文明”一词的概念,即“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了有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包括宗教)各方面的活动中心。它们一般都已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秘鲁似为例外,仅有结绳记事),并且都已经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要素法”探索文明起源的“要素法”——先决定“文明”概念中应该包含那些具体的要素,而后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寻找这些要素在哪一阶段中出现。要素法的局限性:实际上是用个别地区的“文明”成分来做文明的定义;同时“文明”也不是一些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有些学者对夏鼐提出的几种文明标志的普遍意义提出异议,认为文明的标志在各地可以有不同表现。对中国文明特有要素的探索许多学者提出应在西方的三项标准之外加上金属铸造一项。同时在中国文明要素中,“礼”是很重要的,表现为宫室宗庙建筑与用于祭祀与显示身份的礼乐之器(青铜器、玉器、陶器等)。通过对考古发掘的与“礼”有关的遗迹、遗物的探索,有助于对中国文明自身特点的理解。“要素法”之外的另一途径张光直:从个别区域具体史料与具体史实的分期出发,“即先将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史作一番客观的分析,看看应该分成哪些阶段,再看看到哪一阶段我们可以谈到‘文明’的出现。这样做法所获得的结果也许和走第一条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是相同的,但这样做法所得到的‘文明’阶段是客观产生的,不代表先入为主的成见。”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表:1.较早新石器时代文化(约7000~5000B.C),2.仰韶文化(约5000~3000B.C),3.龙山文化(约3000~2000B.C),4.二里头文化(约2200~1500B.C),5.殷商文化(约1500~1100B.C)较早新石器仰韶龙山二里头殷商手工业分工__陶轮工厂遗迹细分工工厂遗迹金属技术_痕迹坩埚、小件金属器青铜铸块青铜冶铸技术高峰墓葬__陶寺墓葬分大中小差距加大明显阶级社会建筑规模居室居室居室宫殿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