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作者:令昕婕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3、温故而知新。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木铎:报纸产生前的一种原始传播载体,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据记载三代周秦时期,曾有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活动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相近,前人一度把木铎当作新闻事业的象征。2、露布(99传名):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起始于汉魏。露布的内容主要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唐封演《封氏见闻记》有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也兼记皇帝功德。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很强,传播面也很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3、开元杂报: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行文中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开元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事,主要为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关于外观,孙樵记述“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说明没有任何款识和正式名称,也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开元杂报的存在,说明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已有了早期的报纸,中国有报纸的年限不会晚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4、敦煌进奏院状: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进奏院状,沙州隶属于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所以称敦煌进奏院状,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这两份进奏院状主要记述了归义军使节在朝廷的活动,没有报头,由进奏官自行采集各种信息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现存年代最早的两份原生态报纸,对于研究古代报纸和早期新闻的传发具有重要的意义。5、进奏院状:唐代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称呼,进奏院状是其中的一种叫法。它主要内容包括皇帝的活动、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和重要的军政信息。进奏院状不定期由首都向地方传发,读者主要是各地藩镇的诸道的长官,带有某有上行公文的色彩,但提供的信息往往比正式公文早,信息多数是朝廷的政事活动,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筛选,侧重于长官关心的信息。进奏院状具有一定报纸的性质,是宋以后邸报的前身,为原始状态的报纸。6、定本制度(00新名)宋代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实行的一种制度。定本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必须信此样本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起于真宗咸平二年,沿至宋末,神宗和高宗年间曾短暂废止,不久既恢复。定本制度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的内容传报,邸报得以更好实现皇帝和当权宰辅的意图。7、邸报:邸报出现于宋朝,是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发行机构是进奏院。邸报完全从官文书中脱离出来,成为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加大,时效性增强,能够定期连续发行,读者不限于少数藩镇长官,扩大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形式上没有报头,内容主要包括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战报和刑罚。稿件一般由进奏官从门下省的阁门司抄录而来,有所取舍后传之四方,在社会上公开发售,邸报的一部分为雕版印刷。8、小报(90名):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无报头和固定名称,无明确起始时间,据估计宋太宗初年进奏院成立不久即出现。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民办报纸,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是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书店主人,其主要内容是一些官吏的任免消息,皇帝诏令和大臣的章奏等时政消息,信息灵通,时效性强,多为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读者广泛,有京官和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关心政事的人士,有手写和印刷两种。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官报禁载的新闻文件,满足了社会对朝政信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是小报触犯了统治者议论朝政之禁,因此从诞生之日就不断被查禁,但由于邸报的局限和小报顽强的生命力,终其一朝,小报也未被禁绝。9、民间报房:出现于明中叶的北京,是专门从事抄报活动的民间行业,获利微薄。民办报房官方消息来自六科和提塘,业务主要抄传和发行邸报,为增加收入,也从事抄录印卖缙绅录,鼎甲单,出版临时性的小本报帖等活动。民间报房所发行的邸报的报帖最初为手抄,后来又加入印刷,以适应扩大的发行需求。10、《急选报》(98名):出版于万历八年(1580)四月二十二日的北京,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也是目前惟一的明代报纸原件,现存北京图书馆。据考,《急选报》是邸报的一种,作册状,正文共六页,以黄纸为封面,左上端印有加黑框的报头,正文介绍被“急选”的官员情况,使用雕版印刷,未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姓名,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急选报》为中国新闻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明代报纸实物,有助于加深对明报的了解,具有珍贵的价值。11、《万历邸钞》(02名):是明代邸报的抄本,共32册,部分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台北“中央”图书馆,未署名。抄本所抄万历年间的邸报,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中间有缺失,抄录者在抄录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工作,包括筛选、删节,进行注释和附录说明等。明士大夫知识分子不少人有抄录邸报的习惯,被保存下来的《万历邸抄》即是其中一部。12、《天变邸抄》:是一份专门报道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天变”情况的邸报,被附录入明人文集,得以间接保留下来。《天变邸抄》记录的是北京内城西南因地震引起火药库爆炸的灾异事件,由抄报人采访了现场和众多受害者后编写,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的民间报纸可能性较大。13、揭帖:开始于明代起义军中的新闻传播工具,类似于近代的小字报或传单,经常用以发布声讨明王朝的政治檄文,公布起义军的政策,公布赃官和土豪劣绅名单等,进行瓦解敌人的宣传。14、旗报和牌报:广泛使用于明末起义军中的新闻传播工具。旗报源于露布,是一种书写于帛、建诸竿,外形类似于旗子的新闻传播工具,经常书写鼓动口号,捷报,文告等,由专人骑快马在敌前敌后传送,起到鼓舞士气、动摇敌军的作用。牌报是书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形状大小无统一标准,内容作用类似于旗报。15、报房京报:清代民间报房所出报纸通称为京报,定期出版,有统一格式,乾隆以后基本为印刷发行。京报内容基本为宫门抄、上奏、章奏三部分,宫门抄记载朝廷重大政事活动,内容庞杂,文字简略;上奏主要照发皇帝谕旨;章奏部分为皇帝同意发布的大臣的奏疏,皇帝的批示也一并在内。京报的全部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的采写和言论,读者以朝野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为主,也有少数商人。清代北京的民间报房是从部分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报纸内容与官报无差,因此得到了清统治者的允许,未加以限制。16、辕门抄: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私营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当地熟悉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分别编印发行。辕门抄末署出版者姓名和报纸期号,无报头及年号,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采录的官场消息。这种报纸是为一地区的官绅提供他们关心的地方官场消息,以补京报的不足。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01传)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99新)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一、名词解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于1815年8月5日至1921年,月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同英国基督教组织伦敦会传教士米怜携同中国工人梁发创于东南亚华人聚居的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该刊以传教为宗旨,内容主要是阐述基督教义,兼宣讲伦理道德,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开专栏,涉及时政,无新闻,简短通俗,大量引用儒家语录,雕版印刷,主要撰稿人有米怜、麦都思、马礼逊和梁发等,免费赠阅。2、《蜜蜂华报》:1822年8月由葡萄牙人巴波沙创于澳门,为葡文周报,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创立意在推动澳门立宪派的民主运动。此报由天主教教士编辑,鼓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1823年民主运动失败,巴波沙被捕,报馆被封,报纸被禁。3、《广州纪录报》:1827年出版于广州,是中国境内第一种英文报纸,以载商情为主,初为双周刊,后改为周刊,美商伍德创,后归于英鸦片商马地臣。为英美为华商人提供商情、沟通信息,评论西方对华政策,是一份商业报纸,附有单独发行的商业行情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年8月,伦敦会传教士郭士立创于广州,是第一份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近代月刊。雕版印刷,中国书式,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知识三方面组成,着重介绍西方实用科技和人文史地,鼓吹中外友好,设新闻言论专栏;1835年2月转由广州外国人联合组织的“对华实用知识传播会”接办,同年7月随该机构迁往新家坡。5、《香港公报》:1841年出版于澳门,随英军进入香港,是香港第一份近代报刊,英文出版,主编为英军翻译马儒翰。6、《德臣报》:又名《中国邮报》,周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至1974年停刊,是中国领土上出版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为英商所创的商业报纸,早期与香港政府关系密切,常就英政府对华政策发表意见,要求扩大侵华规模,以满足商人要求,政治色彩浓重,带有明显的官报性质。7、《孖刺报》:存在于1857年至1941年的香港,英文出版,是中国境内第一份日报,由英美商人合办,商业报纸,曾出中文附刊〈香港船头货价纸〉,为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8、《遐尔贯珍》(99新名):创刊于1853年8月,出至1856年三月,共33号,是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中文月刊,也是中国境内第一家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由马礼逊教育会主办,英传教士麦都思、奚礼尔、理雅谷先后主编;内容上有少量传教文字,大量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技,为英殖民政策辩护,重视新闻报道,曾载新闻图片,为中文报刊之首创,也刊登商情广告,1855年出专门附刊《布告篇》。铅活字连史纸印刷,每期印有中英文目录。9、《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于香港开始出版,初为《孖剌报》的中文附刊,是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周报。一张两版,双面印刷,主要载行情、船期和广告,兼有少量新闻,以香港各铺户为发行对象。1864年末至第二年初,易名为《香港中外新报》,70年代再次易为《中外新报》,成为独立报纸,变为4开4版,以船期和广告为主要内容,另附《行情纸》,1873年改为日报,90年代转归中国人所有。10、《字林西报》(99传名):英商奚安门创于上海,英文出版,前身为《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1864年改名为《字林西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北华捷报》成为其星期附刊,出至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形式上为英国报纸风格,内容主要为行情、船期、广告等商业材料,重视时政新闻和言论,有很强的政治性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