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主题”复习全程突破指导——主题3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内容认知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尖锐对立,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及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分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及相互关系;建国后中共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活动;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1.自然经济业者破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19世纪60年代在沿海各省走向瓦解:外国商品充斥市场;农产品更加商品化。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40年代在东南五口通商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60年代经济侵略加剧,中国进口贸易显著增长。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不平等条约的保护。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60年代产生19世纪初步发展扩展。,发起维新变法运动。1.自然经济1952年土改和三大改造基本消失)。度地瓦解;民主革命的胜利。2解着反动政府的统治。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3.民族资本趋势:日益萎缩、消亡。1953~1956年,三大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4.官僚资本:——统治地位的建立。——恶性膨胀(表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总资本的一半)。——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最终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并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义经济1927~1937):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农业和工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建国后表现为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过渡时期(1949~1956)经济状况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初步好转: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根本好转: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精兵简政等。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3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确立必然性: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建国后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需要。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变为国营经济;土改后确立农民个体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意义:为巩固政权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必然性: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建立社会制度的需要。措施工业化建设→国营经济的壮大;个体经济通过合作化运动→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通过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也保留微量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所有制:高度集中,单一的公有制。管理: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2.全面建设时期(1956~1978年)1956~1957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1966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等)。1957~1960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体制;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考点详情例析〔例1〕(2002年春季高考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即“一化三改造”。其次,要弄清它们之间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一体”是发展生产力,“两翼”是变革生产关系。虽然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二者同时并举,但主体是发展生产力。A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1)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国主义、封建政府关系的。本题力图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发展环境等的考查,正确认识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具有进步性。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加上其本身固有的弱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图表的含义,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教材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从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进步思潮的影响等方面来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其次,要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来正确认识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的重点内容。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状况;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历史地位、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及独立和富强两大主题的关系。注重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阶级分析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基本原理的运用考查。1)迅速上升。(2)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若指出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也可以给分)(3)①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②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主题学习范例考点突破1.三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1)近代前期: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就起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起到促进其解体的作用,后来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需要,随着中国市场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两种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过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5资本主义经济起到了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存在着依赖性。2)近代后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由于受到剥削、压制而日益萎缩。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阻碍,但它是最革命的经济、日益改变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历史作用的认识。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3.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整体特点的认识民主主义经济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混合型经济。它不是一种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当时中国各革命阶级的利益。其发展趋势是逐步增强,直至战胜官僚资本和封建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它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方向。范例二知识梳理1.1949~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1978~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考点突破1.建国后我国城市生产关系的调整及其作用1)建立国营经济。作用: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工矿企业民主改革。作用:树立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3)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解放了城市生产力,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建国后中共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1)第一次: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第二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的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重大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6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全面好转。3)第三次:“文革”使党和国家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题复习拓展规律性总结1.国家体制对经济形式的影响作用,比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的前提必须是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和政治上的民族独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蒋介石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它是一种反动的经济,不代表民族经济的发展方向,它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经济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严重阻碍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根本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把官僚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富强。(注:其他经济形式都可作这样的分析)2.对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一般规律性的认识构、经济活动的决策体系、经济调节体系、经济利益格局、经济管理方式。在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将完善和发展已有的经济制度。换句话理解其实质,那就是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相关链接1.简要评述近代中国的洋务经济1)总体特征:的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式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2)兴衰过程:19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3)认识与评价: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这不但未能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更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其失败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