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摘要:旅游空间布局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分区划片,确定次一级区域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风格以及选址等,使得旅游六大要素的未来模样呈现于空间展布状态之过程。旅游空间布局得是否合理将会对区域旅游发展产生显著的作用,如果布局合理,可以显现各部分间的有机关系,让布局更加有文化性、更有效率和更加体现文明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旅游发展,反之则起到制约发展的反作用。关键词:旅游发展空间结构赣州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问题策略正文:一、相关理论——空间结构与布局的经典模式1、同心圆模式伯吉斯于1923年创建了同心圆模式,欧洲早期的街区布局多为同心圆状,中心区是最繁华的商业带,人们对空间的追求和不愿意远离圆心,造成了环圆心的带状繁荣。目前同心圆布局模式多适合于自然与文化遗产区的旅游开发,核心区用于原真性保护,不允许建设任何物件,甚至是不允许旅游者踏入,由核心区向外为缓冲区、开放区等(如图1)。该布局也适合于高级别生态旅游区的布局。同心圆模式能给予旅游者一种层次感,但缺少方向感,适合于向自然和向异域学习的旅游功能开发。2、增长极布局模式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同样,应用到旅游学中,一个旅游区域也可以发展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然后向整个旅游区传导(图2)。3、圈层布局模式圈层结构理论最早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主张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其主要观点是,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如图3)。4、梯度布局模式2由于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客观上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即形成梯度,而空间发展的规律是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推移。根据梯度理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从各区域的现实梯度布局出发,优先发展高梯度地区,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然后再逐步从高梯度地区向中梯度和低梯度地区推移,从而逐步实现整体旅游发展的相对均衡(图4)。5、环社区吸引物布局模式冈恩于1965年提出,系将接待设施置入诸多吸引物所围成的区域里,而诸多吸引物区又围绕着一个服务中心(图5)。这样的布局是以旅游者便利为考虑中心的,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利用要服务于旅游者的意志。6、环资源核式布局模式环资源核式布局模式与环社区吸引物布局模式相反,其以核心资源为中心,其他服务性设施围绕着核心资源而建。这样布局可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使得诸经营主体有一种公平感,因为各主体应该是契约式的与资源保持适度的距离。以核心资源做背景的服务产品开发,也提高了非核心旅游产品的价值。7、其他经典布局模式如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滨海旅游区布局模式、三区布局模式、双核空间布局模式等。二、赣州市旅游发展相关分析1.赣州市概况赣州,是江西省所辖的地级市,全市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台湾加三个香港的面积;人口将近900万,辖二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市3十五县,是江西乃至全国较大的地级市之一;赣州处在一个四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它东连福建,南接广东,西邻湖南,北与本省的吉安、抚州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交通条件历史上尤其是宋代,赣州曾是连接北方与南方、陆地与海洋的交通要道。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交通的闭塞成了制约赣州经济包括旅游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交通,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以章贡区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向周围辐射整个赣州地区18个县市。同时,京九铁路、赣粤高速横贯全市,南接广东,北连吉安、南昌;昌厦一级公路承接抚州、南昌,东出福建;赣龙铁路东出连接闽三角,西与京九铁路相连接;在航空运输方面,赣州是江西省境内除南昌以外的第二大航空港,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温州、深圳、南昌等多条航线,赣州形成三条高速、三条铁路、四条国道和航空运输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出市、出省的通道将全部实现高等级、快速化和立体化。3.旅游资源分析赣州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体现为四大组团(表1):以章贡区为核心,适当向赣县、南康等周边县市延伸的中心休闲旅游区;西部自然生态旅游区;南部客家文化旅游区;东部红色旅游区。旅游或经济发达的县市如瑞金、大余、龙南、安远、信丰等地其旅游资源具有相对独特性,发展条件好,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表1赣州旅游资源组团组团位置资源特色潜力西部组团上犹、崇义、大余梯田、原始森林、湖泊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开发条件较差,资源质量高,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高档会议、度假区南部组团全南、龙南、定南安远、寻乌客家风情、原始森林、丹霞地貌开发程度一般,资源的整体质鼙和数量都较其他组团要好,区位条件佳,目前观光旅游较多,可发展成为跨区域的休闲、度假疗养地中部组团市区、赣县、南康于都、信丰、兴国宋代古迹、城市游憩正在开发中,可发展为城市休闲游憩公园、城市郊野公园、环城游憩带等东部组团瑞金、会昌、宁都、兴国、石城红色旅游、丹霞地貌标志性景点,目前开发最为成型,产品体系有待于整合开发,潜力巨大4三、赣州市旅游空间结构布局1.空间结构布局从以上相关资料可以看出,赣州市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应属于环社区吸引物布局模式。以赣州章贡区为中心,辐射于十八个县市区,我们构建的赣州市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三区一带,多环节点,网络格局。这一空间结构不仅包括了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优先发展区和流通廊道,还突出了区域合作的因素。①三区:即城市中心旅游区、以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区、陡水湖区域生态旅游区,进一步完善三个旅游区的产品结构,将赣州建设成为全省的旅游、交通、信息、服务中心,提升其在全国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地位。②一带:以龙南为中心的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赣州是世界上较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民俗风情也是本市一大旅游主题,重点是加强解说系统设施和服务的建设。③多环节点:区域合作发展。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线与周边的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省市,加强与周边全国重要或著名旅游城市建立区域合作关系。④网络格局:通过多核极化、中心辐射、节点带动、轴线或环线发展,推进各县市之间、区域之间或目的地之间的无障碍旅游体系建设,形成网络化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具体如表2和图7、图8所示:表2赣州市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布局三区一带区域范围特色定位城市中心旅游区市区、赣县、南康、于都、兴国、信丰综合型、休闲度假规划期内赣州旅游发展的核心产业龙头,带动全市旅游发展的旗舰式旅游地以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区瑞金、兴国、宁都、石城、会昌红色旅游近期赣州旅游发展空间突破口之一,与城市中心旅游区互促共进,共同带动赣州旅游发展陡水湖区域生态旅游区崇义、上犹生态、度假中远期赣州旅游发展新的热点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大余、全南、龙南、定南、安远、寻乌客家文化赣州面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互动开放带5672.影响赣州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的因素①旅游资源分布:旅游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旅游资源,所以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受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巨大。赣州市众多旅游景点(资源)相对较分散,大致可分为西部旅游吸引物区、南部旅游吸引物区、东部旅游吸引物区和北部旅游吸引物区。②区位条件因素: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左右,加大了进出难度以及交通时间成本,相对来讲,赣州的交通区位及可进入性不如周边省市。③客源市场条件:客源市场狭小,主要客源集中在省内,少部分辐射至闽西、粤北。④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是旅游发展的基础。⑤旅游配套设施:赣州旅游资源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成熟的景区比较少,旅游配套设施相对不足,是典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后发地区。3.存在问题①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性不高,整合困难整个赣州市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分布比较疏散。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左右,加大了进出难度以及交通时间成本,也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难度。②资源同质性问题严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赣州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之间的雷同,表现在丹霞地貌以及生态旅游资源与粤北地区出现同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与福建地区、广东梅州、河源等地出现同质;二是赣州市域范围内各景区之间的资源雷同,表现在丹霞地貌和山地景观的同构。③交通及可进入性不好地形等自然条件加大了旅游目的地进出难度以及交通时间成本,而从服务中心到各旅游区的交通条件则更差,有些较偏远的旅游景点甚至由于可进入性很差而开发滞后。④服务中心带动能力弱以章贡区为服务中心,其对各个旅游区的影响力较小,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有力地引导带动全市旅游的发展。⑤各旅游区之间欠缺合作由于范围内各景区之间的资源雷同及横向交通联系不便,全市各旅游区相互之间缺乏合作,未能延长游客游玩时间,创造效益。4.解决策略①改善交通条件,降低旅游区的进出难度,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缩短游客的交通成本,也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集群整合。②创立自己的品牌特色以瑞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都具有很高知名度,是赣州目前唯一具有相对垄断性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有可能借助红色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成为赣州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突破口。利用好本市品味较高的新、奇、特旅游资源,诸如兴国的三僚村有“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的称号;蒋经国遗迹对台湾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天岩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宁都屏山牧场被誉为“江南第二大天然高山草场”;大余西华山废弃的钨矿生产基地可开发成国际流行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脐橙资源已成为赣州城市的又一张“名片”。③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本市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以章贡区为服务中心的带动作用,树立赣州市区城市旅游发展的新视角,把市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以古城为中心,在全面丰富赣州城市文化旅游内涵的同时,抓住赣州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地位提升的契机,赋予其新的内容,由此带动赣州市区旅游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全市旅游的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城市旅游与赣州8城市发展的完善结合。④服务中心要综合协调各旅游区的发展,促进各旅游区间的合作;各旅游区可以形成次一级的服务中心,在上一级服务中心的领导下促进本旅游区的发展。⑤大多数精品旅游资源都分布在市域边缘,而且与邻近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同质性和同源性。这种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决定了赣州旅游产品开发必须突破行政界线,实行跨区域联合和线路组织,走区际旅游联动发展的路子。参考文献:《城市旅游规划原理》吴志强吴承照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一版《现代旅游规划设计》王云才著青岛出版社出版《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俞曦著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旅游规划学》王艳平郭舒著中国旅游出版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