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析2011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析(2011年版)一、《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分析▲一般地,《教学大纲》只关心“教什么”(告知教学的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与此相对应,《教学大纲》的考核关注“是否教了”、“教得是否到位、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程度”。▲《教学大纲》:教育是传授知识。▲《课程标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及内容领域的特点与规律。▲《教学大纲》:双基、两种能力、个性品质▲《课程标准》:四基、四能、两种思维、多个核心词。二、《数学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三、新课程标准解读.关于数学(如何认识数学)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修改稿(2011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关于数学课程(1)数学课程的内涵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具体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规定性。(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课标”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3、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变“两句”原课标“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与过去的提法相比: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何谓“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质上应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4.关于教学观与学生观:(1)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四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提出:“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什么是学习习惯?为什么要提出培养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一是因为在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而行的,客观存在的。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磨练,方能习以为常。▲二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今后在适应终身学习上受益。(3)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4)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组织者: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教师角色定位引导者: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合作者: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5、关于评价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观:▲要合理运用,注重实效▲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致力是于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三、《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主要包含三个问题:▲(一)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总目标?▲(二)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三)如何理解四个领域?三个概念: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总的培养目标。(一级目标)课程目标:课标(2011版)里面提出的学生学习的达成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二级目标)教学目标:单元、章节、课堂达成的目标(三级目标)。▲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表现在数学课程之中细化为四个方面,即《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课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如何理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思考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统计与概率领域)(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综合与实践领域)(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解决问题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与实验稿相比,这一目标突出“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并将其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列;同时,将“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改为“发展创新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的自信心。(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5)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对四个学习领域名称的修改:——总称呼改为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内容领域领域内容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简单判断、不确定现象、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少而精)用修订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1)理解课标理念(2)明确“四基”要求(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虚假地自主学习●虚假地合作交流●虚假地自主探究●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结合教学,有效指导。以新理念规范教学设计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四基”衡量基本要求以“四个关系”改进教学方法以“四个问题能力“检验基本目标的达成以个性创新体现教学的特色以全面发展评价是否有效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10个核心概念——2011年版“核心概念”与“核心理念”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10个核心概念分层一.数感内涵:对数的感悟。三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价值: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具有监控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重视对数的含义的理解;2、通过对运算意义的认识,理解数感;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理解数感。二.符号意识内涵:主动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表现为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结论具有一般性。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