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心得目录一,身体素质的下降了解到武术与养生密切相关二,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2、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三,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特征1、实践性2、内倾性3、人文性4、统一性四、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思想观点1、天人相应2、形神合一3、精、气、神学说五、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1、锻炼理论2、锻炼方法摘要: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武术文化逐渐融入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武术养生文化,并逐渐发展成一套独特的理论系统。中国传统武术养身文化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词:中国武术、养生、文化自从来到这边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了,上课爬四楼就觉得气喘吁吁,还有各种大病小病也开始出现。在塔沟那边最欣慰的是饭菜不好但身体挺好的。以前自己身体不好但是在塔沟两年明显比以前好太多。虽然早上跑操很烦,但是无形中督促我们吃早饭了。到了这儿早上几乎没吃过饭。胃又回到高中时代了。由此可见武术与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关很多曾显赫一时的文化先后消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经过见千年的跌宕起伏后,仍传承不止,蓬勃发展。她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历经百代,仍活力四射,影响巨大。养生又称为养性,保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所谓养,就是养活、保养、滋养。养生,即保养生命,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身心保健活动。养生活动,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养生文化发展的同时,武术养生也处于不断地演变之中,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内容丰富,对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衰老速度延长人体寿命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武术养生的起源劳动是一切文化的起源,武术养生也不例外,原始社会,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和方法。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活动,人们在同猛兽搏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搏斗的技巧,并开始模仿动物的各种姿势,在这个过程中,武术应运而生,这些搏斗技巧和模仿动作就是中国传统武术的萌芽。人们借这些动作来活动关节,疏导气血,消疾健身,后来逐渐创造出养生导引术。这便是武术养生及武术养生文化的最初起源。2、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先秦时期,开始出现简单的导引术,如熊经、鸟伸、燕飞等动物模仿动作。汉代,武术养生有了较大的发展。如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一副《导引图》,画面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保健养生体操。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巧妙地将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有机结合,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和心脏功能。魏晋时引导养生进一步发展。道教养生理论逐渐成形,并把引导术和行气结合。如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宋元明清时期,引导养生成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如从北宋起便开始流传的八段锦,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相传由天竺和尚达摩所传的易筋经以及众所周知的始于明末清初的太极拳。这段时间,是中国武术养生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养生文化也饱受摧残,缓慢前行,但在各阶层人士的自发努力下,仍有一些养生著作出版,如蒋维乔的《因时子静坐图》。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武术养生学的发展,武术养生获得了新生。1957年开始,武术被列为国家体育正式竞赛项目,武术成为一种健康的传统保健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传统武术养生学走向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目前,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武术养生,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备受关注,前来中国学习武术养生的人日益增多,中国的武术养生人士也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亮明珠,并且,它必将为人类的养生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特征1、实践性养生文化不是一般的理论解析系统,而是紧紧围绕解决人的问题而展开的。它带有鲜明的实践性。一般来讲,各家养生方法都提出了一个终极境界,如道、仁等,并把达到这一境界者作为理想人格而仿效和膜拜,圣人、神仙、君人、佛等均属此类。养生方法便成为各家实现自我超越,达到终极境界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些方法还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它为各家解决宇宙社会人生问题提供现实的基础。2、内倾性为解决人生终极问题,养生实践步入一条内求的道路。儒家总是教人自省,所谓“求诸己”“尽其在我”“三省吾身”等等,相比于儒家来说,道家、佛家则采用了具体的方法,他们或从心入手,或身心结合,代代养生技术的传承均是内在修炼经验的总结和发展。这种内求的实践体验衍生了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倾性。3人文性虽然养生在历史上长期内含于宗教,但人们对宗教异己力量的信仰,已被切实的自我修炼所冲淡,武术养生实践走上一条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路径,起始于人,归结于人,与此相关的哲学以道德为核心,宗教以自我为核心,艺术以物我合一为核心。4、统一性武术养生的统一性源于养生实践的整体性,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的统一性,自我的心身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养生锻炼的前提,也是归宿,各家理论多是对这种统一性的阐发,各家的实践则侧重于这种统一性的不同层次。三、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思想观点1、天人相应“天”指的是自然,“应”是指对应、适应。人生于天地之间,宇宙之中,天地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体对自然界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自然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命体的影响很大。《黄帝内经·灵枢》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长也,人亦应之。”天人相应的思想观点源自老庄哲学,《庄子·养生主》中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即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保卫自身,保卫天性,可以养护精神,可以终享天年,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和发展,就是养生的根本。2、形神合一形神是中国哲学上的一对范畴。形神,指人的形体和精神;合一,指两者相互统一。形神合一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活动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生理性活动,人体的新陈代谢,细胞繁殖;二是精神性活动,认知,情感,意志的高度统一。人的整体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神贵于行也”,只有在“神”的统帅下,人体的各器官、组织、脉络才能统一行动,保持一种协调的状态,从而达到平衡,否则,“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另一方面,“神”的存在必须建在形体上,“形具而神生”,形体灭亡,“神”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养生必须做到养神与养形兼具,不可偏颇。形体是生命之本,有了生命才能维持生理活动,产生精神活动。善养生者,必先养其形,“形盛则神旺”。精神对形体又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各器官活动。善养生者,必重视神的调养,“神明则形安”。所以养生保健,必须做到“保形”、“全神”,以达到形神合一。3、精、气、神学说精、气、神是人身三元,是生命体存亡的关键。精、气、神作为人类生命要素的观点来自先秦哲学,本意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并用以解释宇宙生成的本源和发展变化。养生学中的精、气、神,是从古代哲学中得到启发,但其内涵又有所不同,它研究的是人体内精、气、神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神,就是前面讲过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它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是生命的主宰。精气神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精生气,气生神”,“神抑气,气抑精”,养生讲究的是精、气、神结合,要做到凝神练气,景气流通,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心旷神怡的效果。四、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1、锻炼理论医、武、儒、道、佛等五家的锻炼理论各具特色,他们之间互补,完整的勾勒出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全貌,其中中医气功侧重于防病与健康,而武术功法则在健康人的基础上,发掘人的潜在力量。儒家倡导人在社会实践中修身立命,完善社会人格。道家则深入生命底层,探索出一条系统的养生长寿之路。佛家则借外域文化深究了人的意识深层。锻炼理论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分支,是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基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锻炼方法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武术及中医中的气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锻炼方法。我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为人类的身心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对着生活的压力,应适当放松身心,注重养生,中国武术养生文化将会给予我们极大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社会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重要的精华之一,它从遥远的历史文化中传承而来,并将更加蓬勃的传承下去。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养生,其实武术是最天然最有效的养生方法,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既然我们都已经学习与接触了武术的一些基本东西,并且还是正宗的少林武术,就不要轻易的丢掉坚持下去,它会是你的一项长处也是一个养生秘籍。参考文献1、刘海钦刘少鹏李光《中华武术素养读本》科学出版社2011年。2、张磊《从养生视角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