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坝游走于期望与声讨之间史以来人类所有的建筑物中,现代水坝最能够从直观上带来改造自然的成就感。原本恣意奔流、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河,被挡在高耸的坝体后面,成了温和的水库和驯服的水头,满足人们发电、灌溉、供水等诸多想法。目前世界上拥有水坝最多的国家是中国,除了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几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坝,总数超过8.6万座。这些水坝连同近日争议极大的紫坪铺反调节坝、怒江水电大坝一道,正游走于一对矛盾的两端,一面是人口膨胀经济增长对水、电资源与日俱增的期望,另一面则是来自生态环境和社会分配的一片讨伐声。是与非,功与过,取与舍,一时间这种从远古陪伴人类到今天的建筑物,被再度审视。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除了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几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坝,总数超过8.6万座,几乎包括世界所有近代流行的类型。图为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史敬辰摄)陪伴国人从远古到今天国人筑坝,正史始于公元前453年的智伯渠。智伯渠比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水坝——埃及的考赛施坝晚了2500年,然而之后数千年的中华农业文明,却将水坝演绎为极其重要和光彩的部分。公元前256年在四川岷江由李冰主持建造的飞沙堰,作为都江堰的组成部分,在低水时挡水,洪水时泻洪;公元前34年在河南泌阳河上耸立起高15米、长820米马仁陂大坝——这两座水坝,经历代维修,两千多年来一直荫庇着后世子孙。在传统观念中,修建水坝大举水利工程,不但是有功德的壮举,更是国家兴盛的标志。西方文明横扫世界的几百年间,中国水坝早期的辉煌变得黯淡无光。到1949年,中国建成并能维持运行的大中型水库大坝只有23座,其中起防洪作用的只有松辽流域的二龙山、闹得海和丰满水坝。50年代,国人大兴水利,人们相信自己能改变在大自然面前的弱者形象。著名诗人贺敬之在《三门峡——梳妆台》中写到:“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图为毛泽东主席在观看佛子岭水坝模型。20世纪50年代,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得到国家大量投入,全国开始大规模江河治理和兴修水利的热潮。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坝,淮河流域的石漫滩、白沙等,安徽的梅山、佛子岭等,都是当时有名的防洪水坝。四川狮子滩、福建古田一级、江西上犹江和广东流溪河水坝,则是当时以发电为主的水坝。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水坝如同人们单一取向下膨胀的发展幻想,数量陡增。新安江、密云、三门峡、柘溪、新丰江、丹江口、刘家峡为当时所建。许多小水坝在“四不清”(水量、流域面积、库容、地质情况不知)和“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情况下修建。当年千万人苦累无惧挖方挑土的时候,不曾想到那段筑坝史为今日的中国留下两个第一——水坝数量和病险程度。今天国人需要不断拿出大笔钱,为四分之一的大中型水坝和五分之二的小型水坝除险加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兴建了数千个城镇和居民点,创造出一片又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人们在赞誉此壮举的同时,不该忘记一个事实,正是拦河筑坝、引水灌溉创造出了这一奇迹。196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开荒造田。近20年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中国坝工技术突飞猛进,修建了不少大坝高坝。拿土石坝来说: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高土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坝高154米;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坝,坝高178米,目前坝高在90米以上的土石坝超过20座。另一类重要的混凝土重力坝,成为中国高坝的主要坝型,坝高90米以上的重力坝有27座,包括创造多项世界记录的三峡大坝,最大坝高181米;龙滩大坝坝高192米,江垭水坝最大坝高131米。中国拱坝的数量世界第一,坝高90米以上的有14座,其中有龙羊峡大坝坝高178米,二滩大坝坝高240米,凤滩坝坝高112.5米,群英坝坝高100.5米和沙牌大坝坝高132米。1996年飞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棉田上空喷撒农药。由于中国洪水峰高量大、洪量集中、洪峰流量变化大,所以大坝的泄洪建筑物部分占很大比例,这为水坝布置和施工导流造成困难。有人统计,由于大坝防洪标准不足或洪水超标准而造成垮坝的事故,约占大坝事故总数的37%-51%。此外,中国各个地方地质情况差异很大,筑坝过程中抗震的要求也很复杂。走不出“安”和“富”的梦人们概括出中国的水资源是“水多、水少、水脏”。“水多”便是指洪灾。我国是一个洪水灾害严重的国家,常有暴雨、冰雪及冰凌引发洪灾。在1949年以前的近一千年中,长江、汉江、淮河、黄河、永定河由于洪水漫堤和堤防决口引发的洪灾,有可靠记载的就有将近2000次。目前中国所有水库的总库容,几乎相当于全国河流年均径流量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洪水将至的时候,3亿人口、几百个大中城市、5亿亩耕地和交通基础设施可得到护佑。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珠江、黄河、淮河、海河北系、辽河等流域也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水——这次洪水被称为“世纪洪水”。当时长江流域洪水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均与1954年特大洪水接近,但损失较1954年大大减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丹江口、葛洲坝、二滩、宝珠寺等一大批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当时1335座大中型水库参与了拦洪削峰,减少农田受灾面积3400万亩,使200余座城市免遭洪水淹浸。我国是一个洪水灾害严重的国家,常有暴雨、冰雪及冰凌引发洪灾。图为武警战士救出在洪水中浸泡多时的灾民。“水少”是指国人的吃水用水问题。中国的水资源总量是世界第四,可是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这当中还有三分之二是雨洪,雨洪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可调蓄量低。为了增加可调节的水资源量,只能建坝。中国几乎五分之四的水库要用于灌溉,水库的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水的比例增加,全国已有100多座大中城市主要或全部依靠水库供水。比如北京人靠密云水库,天津人靠潘家口水库,香港人和深圳人靠深圳水库为继为生。中国目前的能源总量大,人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石油供求形式不容乐观;用煤火力发电造成严重污染——中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二,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酸雨区。特别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缺少水电资源主要用火力发电,环境和能源的问题十分突出。最近出现的东部“电荒”就是这项危机的预警。相比之下,水坝发电功能的优越性就凸显出来。与火电相比,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就电网本身来说,水电对负荷变化的快速适应性也比核电和火电要高。新中国成立以后修建的水坝,在历次洪水到来时护佑荫庇着国人。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中,长江流域洪水与1954年特大洪水接近,洪灾损失却较1954年大大减少,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丹江口、葛洲坝、二滩、宝珠寺等一大批水库的调洪削峰。图为丹江口水库正在泄洪。(Liutiejun摄)中国水电的蕴藏量为6.8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而目前装机容量约占技术可开发量20%,相比之下开发程度不高。这样的开发潜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应起来,为国人展示出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对于水电资源占绝对优势的西部,经济上需要打破或者缓解东西二元结构,开发水电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预计2005-2030年间,“西电东送”工程,本身投资便可对西部国民经济产值年增长率拉动7.7%-14.2%,其中不包括发电税收和其它附带收入。防洪、供水和发电,这三个水坝的功能,直接关系着马斯洛所说的人类需求的底线——安全,还包含着国人冲进财富和机会圈的期望。从过去到现在,水坝走不出国人求安宁争富裕的梦想,尽管讨伐水坝的声音越来越响亮。防洪、供水与发电直接关系着马斯洛所说的人类需求的底线——安全,还包含着国人冲进财富和机会圈的期望。讨伐声音越来越大水坝腰斩河流,未知因素很多,往往是运行数年之后才被发现。尽管人口和经济是目前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人们还是很容易找出现有水坝的诟病。河南三门峡大坝是反坝者最常引用的事例。三门峡大坝是建国后最早建设的大型水坝之一,主要设计功能是发电、防洪和灌溉。作为当时根治黄河系统规划的第一座坝,三门峡被国人寄予厚望。著名诗人贺敬之在《三门峡——梳妆台》中写到;“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三门峡大坝是反坝者最常引用的事例。三门峡水库蓄水一年后,大量泥沙淤库内,潼关段渭河河床抬高,使渭河下游两岸和黄河朝邑滩区5000人受到河水包围,25万亩良田被淹没,两年后,库内淤沙进一步增多,直接威胁西安。后来几经改建,并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生态危害得以缓解,但并未根除。(周沁军摄)然而,由于黄河泥沙问题超出了预先设计标准,对渭河河口地区造成生态破坏。1960年6月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水,一年以后,大量泥沙淤在库内,潼关段渭河河床平均抬高4.3米,使渭河下游两岸和黄河朝邑滩区5000人受到河水包围,25万亩良田被淹没。两年后,库内淤沙进一步增多,直接威胁西安。后来几经改建,并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生态危害得以缓解,但并未根除。近年来陕西省传出废弃三门峡水坝的呼声。2002年开工时,地表植物毁坏殆尽反坝人士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水坝对生态环境的威胁: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工程施工破坏地表植被,水电建设配套的新建城镇、道路系统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图为2002年小湾水电站工地,开工后不到一年,由于施工破坏地表植被,原先山明水秀的美景已不见踪影。有人指出建坝过多是某些河流断流的原因。流经九省区的母亲河黄河,由于筑坝过多、引水过量,断流现象日趋严重。从1972到1999的28年间,黄河有22年断流。有关部门调查后则认为:黄河断流主要是由于黄河流域遭遇连续枯水年,加之沿岸用水过度造成,如果没有黄河上游水库的调节,断流会更加严重。类似的事实还有:建有98座水库的黑河,30多条支流相继断流,除季节性排洪输水外,再无水汇入干流。新疆艾比湖由于奎屯河等河流相继拦截筑坝,入湖水量骤减,湖水急剧干缩。有不少人指出水坝要对某些动物种群的衰亡负责任,如:青海湖周围过度拦河筑坝,入湖水量减少,结果成千上万湟鱼死在洄游的路上,甚至形成了一条百米长、半米厚的鱼尸带。洄游的长江中华鲟在建成的葛洲坝坝体上撞得头破血流,尽管有渔道、辅助繁殖和协助过坝等人工方式帮助,但繁殖能力已大不如从前。在最近的怒江建坝之争中,反坝者的理由之一就是,水坝将使在当地鱼类中占到70%的“土著鱼”迅速消亡。水坝的寿命也受到质疑。人们指出:云南漫湾水电站,由于移民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水流泥沙含量增加,结果水库淤积速度大于设计速度,库容减少10%以上,就是说水坝实际运行的年限将短于设计寿命。水利专家反驳说:水库完全可以利用冲沙闸、排沙孔等设施排出淤积的泥沙,水中泥沙对水坝运行寿命影响不大。另有环保人士指出:建在黄河等河流上的水坝,库内淤积的泥沙主要由河水带入,人工排沙有效;但是建在云南等地的水坝则不然——西南地区地质环境特殊,容易发生地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将过量泥沙带入水库,很难人工排除。双方理论之下,没有定论,目前国家对水坝设计寿命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研究更未开展。但有一点事实不可否认:由于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了水坝的运行要求,比如泥沙对设备磨损、腐蚀的影响。反坝者高呼今日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未来还要同行“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计划经济时代修建一座水坝,多是平衡上下游居民关系。而今天国人筑坝问题就复杂多了。近20年伴随社会多元化发展,水坝面对愈来愈多的价值观和利益要求。尽管如此,未来若干年水坝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废坝”不成潮流,只是在多方取向中寻找更适宜的平衡点。从成都去往康定的路上,人们可以看到青衣江上这个“死亡”的水坝,堆积的泥沙和鹅卵石已经使水坝完全失却作用,水可以毫无阻挡地倾泻而过。近几年随着反坝呼声的提高,有人指出:由于西南地区地质环境特殊,容易发生地震、滑坡、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