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优劣势分析学号:126050025姓名:邵博林短号:665635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持,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中国的海洋资源,促进中国现代海洋产业健康、迅速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必须要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本文主要对我国的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一、优势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理解为: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在现在和未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能量和空间。中国海洋资源条件优越,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资源丰富、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域内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品种繁多,蕴藏量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一)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中国海域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大陆入海河流,每年将约4.2亿吨的无机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入海洋,致使海域内海洋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已鉴定海洋生物20278种,占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25%以上,其中已经确认浮游藻类1500多种,固着性藻类320多种,海洋动物共有125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9000多种,脊椎动物3200多种。无脊椎动物中有浮游动物。1000多种,软体动物2500多种(头足类100种左右),甲壳类约2900种,环节动物近900种。脊椎动物中以鱼类为主,约近3000种,包括软骨鱼200多种,硬骨鱼2700多种。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动物鱼类2500余种,头足类84种,对虾类90种,蟹类685种,渔场70多个。(二)海洋可利用资源据国内外有关部门资源估计,中国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240亿吨,大陆架海域蕴藏石油资源量150~200亿吨,分别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674~787亿吨的18.3%~22.5%,中国大陆架海区含油气盆地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16个。天然气资源量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约31亿吨,目前已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砂矿有:锆石、锡石、独居石、金红石、钛铁矿、磷钇矿、磁铁矿、铌钽铁矿、褐钇铌矿、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海水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海水中的水资源和化学元素资源。海水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淡化成为淡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可分为海盐、溴素、氯化镁、氯化钾、铀、重水和其他可提取的化学元素。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地下卤水资源,地下卤水资源可分为海盐、溴素、氯化镁、氯化钾、其他可提取的化学元素等。我国渤海沿岸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估计资源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左右。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中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大部分分布在浙、闽两省,约占全国的81%。波浪能理论功率约为0.2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湾的附近海域。我国海流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为0.18亿千瓦,年发电量约270亿千瓦小时,主要在浙江、福建等省。另外流经东海的黑潮,动力能源更为可观,估计为0.2亿千瓦。(三)口岸资源丰富中国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中国共有大小岛屿5000多座,岛屿岸线总长1.4万多公里。按其成因可分3类: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东海约占岛屿总数的60%,南海约占30%,黄、渤海约占10%。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四)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中国沿海地带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气候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据初步调查,中国有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滨海沙滩100多处。按资源类型分,共有273处主要景点,其中有45处海岸景点、15处最主要的岛屿景点、8处奇特景点、19处比较重要的生态景点、5处海底景点、62处比较著名的山岳景点、以及119处比较有名的人文景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国务院公布的有1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处国家海洋、海岸带自然保护区。二、劣势中国沿海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海洋开发和海洋高技术水平较低,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左右,这些都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一)沿海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境丧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低等特点,这些问题在本世纪初已经显现,现在愈加突出。总体而言,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别为24%、52%和24%,生态保护和建设处于关键阶段。由陆源排污口排入生态监控区内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营养盐、石油类和重金属,河口、海湾生态系统普遍受到营养盐污染,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渤海湾、杭州湾和乐清湾等生态监控区内营养盐污染严重,沿海海域的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阻碍了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近海捕捞业的盲目发展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一些海域开发利用形式造成海域使用效率低、生境丧失,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因大规模围填海活动而大量永久性丧失。渤海湾沿岸众多工程建设项目用海需求巨大,导致2004年以来渤海湾生态监控区内丧失的海域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3/4岸线平直化,近岸生态功能受损。另外,由于海洋开发涉及部门众多,各涉海部门往往根据各自发展需要编制和实施规划,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致使局部海域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近岸海域开发利用过度。(三)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中国虽然拥有一定的海洋科研力量,但力量分散,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开展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海洋科研与产业未能形成有效合作机制,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缓慢,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海洋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缓慢,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预报和信息服务、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和海洋农牧化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技术装备产业。近年来,中国沿海各省海洋产业发展很快,海洋产值增幅较大,而海洋科技投入没有得到相应增加,影响海洋高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制约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