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景区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乔家大院景区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研究——基于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的分析胡炜霞刘家明冯卫红李锋王镜(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临汾,041000)(CollegeofHistoryandTourismCulture,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摘要:种间竞争理论的描述状况与景区及属地在周边环境中的竞争颇为相似,应用生态学种间竞争理论的高斯假说、生态位理论和共生理论,认为要提高以景区为中心的周边环境的生产效益,增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整体竞争力,周边环境与景区要相互补充、互相合作,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或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的业态。以山西大院中的典型代表晋中乔家大院为例如,认为应该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规划和产业的统一整体布局,改善周边环境摊贩拥挤、设施凌乱的现状,使景区文化在周边环境中得以延伸,使周边环境中的传统民俗生活、村落农业与旅游业生动结合起来,最终使乔家堡村形成以大院景区为中心的富有浓郁晋中村落特色和地域优势的产业集群带。1、引言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1],中国旅游业(景区)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内部建设井井有条、周边环境建设杂乱无序和由于空间开发格局欠合理而引起的旺景区不旺地区的景区与周边环境分离的矛盾。重视景区本体而忽视周边环境的背景支撑作用不仅使得周边环境的快速复杂变化难被控制、土地空间难以高效利用,一旦景区想要“加官晋爵”提高级别,还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大量拆迁重建、推倒再来的浪费性工作。近些年来,中国旅游景区在申遗前付出大量心血施行周边环境整顿治理工作和世界遗产委员会不断对中国遗产景区因周边环境中的不协调变化问题而提出警告的事实都给我们以沉重的教训。然而,反思却并不深刻。另外,只将注意力集中于景区而忽略周边环境与其紧密相连的特殊地位,一方面使得景区效益外延受阻,另一方面效益外延时易导致周边环境开发利用秩序混乱和效率低下,旅游业难以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因此如何使周边环境不再成为景区发展的负担和累赘,促进旅游景区价值链的升级,在景区周边环境中与地区优势产业合理结合从而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围绕景区形成旅游产业集群,达到旺景区也旺地区的繁荣局面,遂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在2009年国务院倡导旅游产业融合和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开发结构的政策背景下,探索景区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景区与其周边环境虽毗邻,却往往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主体,景区由其条条型管理的上级部门管辖,周边环境位于所处的地域中,由属地统辖。景区希望周边环境的建筑设施与人文活动不要影响和干扰到自身的面貌形象(旅游形象)、经营运行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所处的区域则希望借助景区发展旅游的动力,在周边环境中获取利益。二者在使用和争夺周边环境的空间和资源上,均希望能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之间会产生竞争、冲突和矛盾。(通常在二者的冲突中,景区处于被动地位,常常对外界的侵扰无能为力。)这和生态学上物种在使用相同资源时存在的竞争关系相似,因此利用种间竞争理论来解决周边环境中的对抗矛盾,使其朝着共生合作关系转变具有优势和合理性。2、景区周边环境规划与开发利用的综述(文献)研究景区周边环境的实践问题是伴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涌现的,在学术研究上的真正起步始于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S)《西安宣言》,该文件第一次专门以文物古迹“周边环境(setting)”为探讨主题,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了定义。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需在规划整治的前提(基础)上进行,因此本文的文献研究从这两方面展开。对于景区周边环境的规划或治理,研究认为要在尊重历史文脉(王旭科、赵黎明,2007),遵循地域环境和自然生态特色(俞孔坚,2004)和提供开放空间的原则下(朱跃华,2005),通过建立旅游观景廊道(侯江,2008),保持周边环境与景区外貌的协调性(胡炜霞,2009,,陈淑鹏,2011),在周边环境中布置开放空间(LiuJiaming、WangRun,2010)等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或规划。在具体措施上以限、拆、换、建结合(KhalidS.Al-hagla,2010;Sutton,KandFahmiW,2002)。对于景区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现在:周边环境中原有文化自然资源开发为新景区或景区群而使农户获利(韩卢敏,2011),景区周边环境中农家乐住宿餐饮的兴起和相关主题景点的扩展(许芳,2009),景区周边环境房地产开发(邹统钎,2010),景区周边环境利用成步行街(Nahoumcohen,2003),城市景区周边环境开发为公共休闲空间后地价的增值和商业网点、服务设施的增效(宋健,2008;周爱娟,2008;徐点点,2012),周边环境承担景区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以提高景区外围的休闲价值(郑钢涛,2008),周边环境多重利用,发挥多产业共生的价值(胡炜霞,2010)。现有研究用描述性方法对周边环境整治规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多从被动地适应景区的要求出发,基本没有从旅游业渗透和旅游产业融合以及促进土地空间高效利用方面来研究;再者,缺少把景区周边环境这个边缘地带作为一个专门的主题来重点展开深入的研究,景区周边环境处于附属地位,基本集中于周边环境规划和开发利用而实现景区的经济文化功能,落脚点是景区,而促进景区发展只是周边环境开发利用的一个方向之一,也未有专门明确提出要对周边环境开发利用的;最后,以上研究并未提出以种间竞争和共生理论作为基础,缺乏理论基础。3、种间竞争理论与周边环境开发利用研究(理论部分)生态学上的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以及共生理论。通过共生来实现产业的融合种间竞争是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2]。周边环境与景区属于不同的主体,在争夺周边环境的空间和资源上,具有相似的要求,都希望周边环境能朝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景区希望周边环境不变化,对自己有利,至少不影响自己,很希望将其划拨为自己的管辖范围,而周边环境所属的区域也希望这块土地上能产生更高的综合价值,对城市或村落的发展有利,因此二者之间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在二者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通常(常常是,但不全是,也有例外的)都是周边环境所处的地域,即属地,受抑制的则是景区,由于景区对周边环境没有管理的权限,常常无法对外界的变化和侵袭进行控制。比如乔家大院,景区外不具旅游审美和文化价值的旅游纪念品摊贩和商业铺设得漫长而广泛,远大于景区的规模和面积,令游客反感。乔家大院曾是山西旅游的骄傲,而今天,荣耀的光辉在逐渐黯淡。种间竞争的能力取决于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度等。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群,在资源的需求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竞争都十分激烈,尤其是密度大的种群更是如此[2]。植物的生长速率、个体大小、抗逆性及营养器官的数目等都会影响到竞争的能力[2]。在景区的周边环境中,周边环境既属于景区的环境范围,和景区有着直接的联系,又是景区属地或区域环境的一部分,。景区不能排斥周边环境的发展,如若景区旅游效益不好,景区希望周边环境至少在平面或立体空间上,不要威胁到自己的保护;若景区发展得好,景区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则会提高,除了最基本的保护外,景区还希望周边环境能为其提供优美的观赏风景线或天际现,如果不能锦上添花,至少不要影响到自己的形象、经营和游客的(对它的)满意度;而对周边环境所属的区域来说,景区不见效益,周边环境在景区旅游发展的关联带动上价值不大,周边环境和景区在旅游角度上的渗透和交集较少,周边环境往往按照区域的规划布局发展。景区旅游见效益,周边环境自然希望旅游经济效益能延伸进来,周边群众也希望介入旅游业的发展中,周边环境与景区在旅游上的关联和重叠部分增加,对周边环境的竞争加剧。因此,当景区旅游发展较好时,景区所在区域和景区在周边环境中的竞争相对来说是最激烈的。3.1高斯假说这就是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后来被英国生态学家称之为高斯假说。近代人们又用竞争排斥原理来表示这种概念(竞争排斥原理和高斯原理说的是一回事),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也就是说,长期和平共处的两个种,肯定是有差别的,油松下有很多羊胡子草,生活在一起,但利用资源和空间很不相似。景区的经济效益越好,属地和景区在周边环境中诉诸于旅游的重叠就更多,周边环境中产生的冲突也就越大,如果只是任由它们自然发展,由于景区的弱势地位,周边环境往往朝向有利于属地一方的方向发展,必定会导致周边环境与景区之间的严重失调,长此以往,也会殃及属地在周边环境中长期获利的能力。因此景区与周边环境需要在资源和空间的利用有所差异,形成相互依赖、依存互补的关系,而不纯是竞争关系,(利用)景区来吸引外地游客并为其提供精神享受,周边环境为游客提供市井生活的体验和消费场所,以使游客对当地民俗生活感受得以加深和丰富。依托于景区美好风光的周边环境还可吸引居民、市民来此休闲游憩和消费,周边环境创造的价值则可反哺于一切效益的源泉——景区,用于维护景区的保护(稳定性)。3.2生态位理论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具有以下一些要点:①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种终究要灭亡;周边环境与景区要想获得长期的协调和繁荣共存,都不能光想着自身得利而不顾及另一方的利益。②一个稳定的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种群间能避免直接的竞争,从而又保证了群落的稳定;景区与属地如果在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上能够和谐相处,取得(互利)共赢,最终结成具有竞争力的联合联合体(周边环境与景区要想获得长期的稳定、协调和繁荣稳定,就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联合体),则既保证了各自的利益,也规避了混乱。③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方面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群的群落更能有效利用环境资源,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由于景区周边环境是边缘地带,边缘地带具有脆弱性,因此如果(使)周边环境的构景要素多样,利用的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类型多样,(形成相互起作用关系)形成多产业共生的局面,周边环境容易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周边环境不适宜完全建成和景区一致的景观,尽管对于景区来说,保护性增强了,但多于多方利用群体来说,由于产业率低会造成利用失衡。3.3互利共生理论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景区与周边环境之间有旅游客流、财流和物流的流通,景区是有边界线的,也就是景区与周边环境之间必须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不只是由于地理位置近邻而产生的环境资源和空间之间的物质物理联系,还应建立旅游客流、财流的联系。本文的周边环境开发利用时刻以景区为核心资源、与景区保持密切联系。从共生的概念来说,周边环境不能光为景区服务,必须发挥多产业的共生的优势,一个系统内多样性程度越高,其共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周边环境与景区组成的统一共生体镶嵌于景区所处的区域中,而小尺度空间结构的镶嵌导致共生。景区为游客提供审美价值,为所处的区域(属地)提供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自然本底线,为所在地居民的游憩活动提供的舞台背景,周边环境为景区的保护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后盾、保障和支持,成为后盾并使得旅游业与其他产(行)业融和共生创造新的价值,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周边环境与景区在空间共生的基础上产生经济共生和产业融合共生(由空间共生向经济、产业共生发展)。4、研究案例概况及其周边环境现存障碍4、1研究案例概况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市54公里,南距世界遗产平遥古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