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本章内容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毛泽东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处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毛泽东与亚非拉国家的青年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美、苏—第一世界•日、欧洲、加—第二世界•亚、非、拉—第三世界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推动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夫妇9.3抗战胜利纪念日1971.9.21中国加入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江泽民提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硝烟中奔走的伊拉克平民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伊拉克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视战争和杀人如游戏”的刚果(金)娃娃兵刚果(金)动乱2008年3月7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CZ6901航班上,一名十八九岁的维族女孩带着汽油进入厕所,企图引爆造成空难,幸被空中特警制服。俄媒体称此次事件旨在袭击奥运场馆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次破坏活动是境外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指挥的。达赖去年窜访欧美时多次声称:“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奥运会也许是藏人的最后机会了”,呼吁有关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把“西藏问题”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今年1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要求其支持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示威游行,并借此宣扬藏人的请求。——新华社911事件透过数字看世界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1:1,目前为74:1。以每人每日不到1美元收入的国际标准衡量,目前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49个。全球有13亿人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8.4亿人挨饿或营养不良,10多亿人不能享受医疗服务。占全球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占世界GDP的86%、世界出口市场的82%;而占全球人口75%的南方仅占全球GDP的14%和出口市场的18%。占世界人口20%的最贫穷的南方国家,只占上述领域的1%。透过这些数字,你看到了什么?兀鹰和小孩:世界能否共同发展?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94拍摄的作品,荣获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图中是一个苏丹女孩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得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你的心灵曾为此震撼过吗?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两大阵营对立两大超级大国对立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格局不断改变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世界多极化进程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在多极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课题。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动力: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评价: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本质:资本的跨国流动,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对策:发展中国家要循序渐进地扩大开放,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平等、互惠、共赢、共存。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好与坏国际(有利):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3.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4.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国际(不利):1.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2.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3.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4.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国内(有利):1.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2.市场需求潜力巨大3.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4.制度优势日益显现国内(不利):1.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2.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出于何种根据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那么坚持走这条道路的内涵在哪里?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西方严肃的学者研究了中国历史后,结论是:中国历代帝王对外没有野心。中国儒教文明具有和平主义本质,是“一种秩序的理性主义”。“宁作太平犬,不作离乱人”是其生动写照。——马克斯·韦伯自己至今没有搞明白,中国在1405年至1433年间进行了7次远航,规模和范围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当时中国人象欧洲人那样来个“地理大发现”,现在的世界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中国人民从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非攻”、“和而不同”和“和解”的和平文化和哲学传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襟新中国近年来的数次裁军1975年底,我军进行第五次大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裁军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1980年,我军进行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1982年9月,我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我军序列中消失。1985年6月,我军进行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人。这次裁军使我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1997年9月,我军进行第九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军50万人。2003年9月1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宣布,2005年前,我军再裁减员额20万,由此拉开了第十次裁军的序幕。中国制定了裁军和军控方面的政策,对国际安全做出承诺,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裁军。根据党中央批准的《2005年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体方案》,全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工作从2003年展开。3年间,全军共裁减编制员额20万,我军总员额下降为230万;李肈星批驳中国威胁论:没有道理缺乏事实根据“中国威胁论”毫无根据1、从经济上看,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并不非常强大,人均水平就更低下。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世界带来麻烦,却会给世界经济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2、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国防开支处于低水平,进入90年代后大幅度裁军,军事力量有限。3、从中国的粮食需求看,中国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会在粮食和其他食品方面对世界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毫无根据4、此外,从能源需求、环境保护等受到质疑的领域来看,中国都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会威胁到其他国家。5、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的快慢,是否强大,更重要的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需要在国际交往中互相尊重、和平共处。中国政府多次声明,不参加军备竞赛,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称霸。“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实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企图阻碍中国的发展。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1/8/202039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联合国总部广场的打结手枪,表达世界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