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50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结合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认识。(50分)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和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依据、改造世界的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66年来,形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基础等在内的一整套与时俱进的执政理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肩负执政兴国沉甸甸担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并回答党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治国理政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治国理政方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荡人心,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程,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有效展开,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要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要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等。对这些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使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二、材料分析题(50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材料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我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2: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3: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请根据材料回答:1、结合材料,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容清新,语言鲜活,直面现实,科学回答了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总书记的讲话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要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他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认真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要准确把握当前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全面提升对文艺创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要任务。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句话,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2、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论述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30分)作答要求: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展开论述。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辩证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当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东西,正如当年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习近平在强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次,创造性转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关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呢?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一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二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第三,创新性发展。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那么,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呢?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一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爱国、友善、诚信、公正、和谐等理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二要既立足本国国情又要面向世界。在当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理念,就是在“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