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四运动1919年春巴黎和会上,28日中国代表以战胜国身份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山东,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遭列强拒绝。和会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权利让予日本,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举行爱国示威游行,反对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等决议,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会后游行队伍火烧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并痛打章宗祥。北京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余人。5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为抗议北京政府镇压爱国运动,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全国各地民众纷起声援。6月3日北京学生联合会派出学生2000余人赴街头演讲,近200人被捕,4日又有700余人被捕,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6月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等纱厂6000余工人为声援北京学生首先举行罢工,同时上海南北市及租界各商店举行罢市,学生开始罢课。五四运动进入新的阶段,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三罢”斗争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市、150多个城市,成为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压力下,6月10日午夜,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释放被捕学生,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也是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斗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准备。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1)五四前国内的经济变迁:20世纪初期,中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群众基础。(2)五四前国内的社会变迁:出现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这批新力量,尤其是其中的新知识分子,在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改变社会。(3)五四前国内的政治局势:军阀割据纷争,日本侵略加深,国内政局漆黑一团,需要一场大规模的改革。(4)五四前的国外政治局势: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情绪在亚洲的兴起及各地区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大众运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众,激励中国民众,尤其是新知识分子行动起来――救中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努力完全失败。作为战胜国而得到战败国的待遇。这一结果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震惊与愤慨,消息传来后,举国哗然。•中国民众缘何由空虚的希望坠入了失望的深渊?对战胜国地位理解的偏差及威尔逊14点方案带来的幻想•日本缘何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委托原则”(MandatePrinciple):德国的殖民地及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土,以受国际联盟委托的方式分配给各战胜国,以促成其独立。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1.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青年人开始竭力强调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和权利;传统的家族制度逐渐衰微.2.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拒签和约是五四运动的巨大胜利,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A.开辟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先河,大批青年投身到政治运动中。B.大众运动的力量开始受到重视。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党改组。客观不足:一,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二,对外来的新思想过于轻信。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1.新思潮刊物和社团的涌现新刊物的名称:《曙光》《青年与社会》《社会新声》《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新人》《热潮》《平民》《光明》《救国》《自由》《新学报》《新文化》《新学生》《工学》《向上》《奋斗》《觉悟》《平民道德》《平民教育》《科学与教育》《新妇女》《女界钟》等。2.各种社会理论和思潮的竞相传播与论战(1)众多西方社会理论和思潮的传播实验(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国内倡导者:胡适基尔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罗素国内倡导者:梁启超、张东荪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国内倡导者:刘师复其它:主要有文化保守主义(杜亚泉、梁启超及梁漱溟、辜鸿铭)、新村主义(周作人)和工读互助主义(王光祈)(2)马克思主义的异军突起第一,一批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第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大量涌现出来。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名著在中国陆续翻译出版。3.新旧观念的继续论战(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者——胡适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马克思主义者——基尔特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争论: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扩大(2)关于东西文化的论战《学衡》派的主张:主张建设新文化不但要吸取外来文化,还要靠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发扬。(3)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在科学观人生观的论战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丁文江等是科学派代表、梁启超、张君劢是玄学派的代表。4.白话文运动的广泛推广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三次论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了几次严重的斗争。1919年至1921年间先后开展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通过三次大论战,解决了在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及要不要建立共产党等问题,争论的结果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斗争中取得胜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拓了道路,有助于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思想的提高和统一,说明建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日益接近成熟。学衡派中国现代鼓吹复古思潮,宣扬孔教救国说的政治思想流派。主要人物有梅光迪、吴宓等人。1922年1月创办《学衡》杂志,故称之为“学衡派”。该派所鼓吹的复古思潮,亦即孔教救国说,其基本内容是:认为中国最大病根在于“不行孔教”。企图用孔教及旧道德去挽救“混乱”的中国,进而建设“新社会”和“新国家”。它的具体办法是依靠千百个融贯中西文化的通儒大师,通力合作,先对中西文化彻底研究,进而“发扬光大”与“改造”固有文化,并吸取他人文化,然后“宣导国人,蔚为风气,则四五十年后,成效必有可睹也”。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于中国,因此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其作了准备。第四,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工人阶级政党的出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2、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3、使中国革命有新的革命方法民主革命纲领指中国共产党有关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亦称“最低纲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明确规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就规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然后再创造条件,去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讨论的中心是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等。(当前奋斗目标)——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革命的对象,现阶段的任务,标志着建党工作的完成。新型工农运动的兴起1.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一个机构(劳动组合书记部:张国焘,邓中夏),一个起点(香港海员大罢工),一次大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全国工人开始团结起来,中共确立了工运中的领导地位),两个大罢工意义: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教训:孤军奋战不行(统一战线)、赤手空拳不行(武装斗争)。中共成立前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1.传统的:通过会馆、公所、帮口、帮会2.现代的:无政府主义知识分子帮助下的文化提高和生活改善早期中共开展工运的主要活动方式:1.工人教育:办学、办白话杂志2.帮助建立工会3.利用工人既有组织4.领导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成立铁路总工会,反对军阀反动统治的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中罢工斗争的顶峰。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当天,总工会会所被反动军警捣毁,总工会转到汉口江岸办公。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调动军队,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疯狂屠杀罢工工人。工人死亡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40余人。这就是历史上的“二七”惨案。因此,这次大罢工又被称为“二七”大罢工。罢工坚持到2月9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工团联合会发出复工的命令。大罢工失败了。二七惨案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沿线的长辛店、保定、郑州、信阳、江岸等16个工会分会代表65人及各路各处工会来宾百余人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拦阻。总工会决定举行罢工以示反抗。2月4日,京汉铁路全线总罢工,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口号。为指挥便利起见,总工会移至湖北江岸办公。6日,武汉各工会代表及江岸工人万余人举行集会并游行示威。7日,吴佩孚在北京帝国主义各国公使团的唆使下,指使其部下,湖北督军萧耀南等在长辛店、郑州和江岸等地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40余人,伤300余人,被捕入狱者60余人,被开除流亡在外的1000多人。江岸分会委员长、中共党员林祥谦、湖北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中共党员施洋等遭杀害。二七惨案发生后,全线工人9日忍痛复工。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二·七”惨案标志着政治斗争意识在工人运动中的觉醒,同时也再次说明无产阶级联合同盟军的必要性。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影响、推动下为反对英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要求改善生活和增加工资而举行的大罢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遭英国资本家无理拒绝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1月底,香港运输工人举行同情罢工。香港英国当局下令强行封闭海员、运输两工会。2月27日起,香港各工会陆续开始罢工。3月初,全港10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全港陷入瘫痪之中。4日起罢工工人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广州,英国军警在九龙沙田地区向工人开枪射击,当场打死6人,伤数百人,酿成“沙田惨案”,激起工人更大愤怒,在全国民众的支持下,香港工人继续坚持罢工。港英当局被迫与罢工工人谈判。3月5日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原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工人家属,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结束。直皖战争北洋军阀直系与皖系为争夺北京政府大权而展开的一场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皖系军阀段祺瑞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帝国主义大量借款,购买军火,编练军队,扩充皖系势力,加剧了与直系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等军阀的利害冲突。1920年7月8日,段祺瑞组织定国军,自任总司令,决定对直系开战。7月11日,奉系张作霖发布通告,派兵入关,配合直系作战。直系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集结兵力由河南进入河北。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战争在北京东西两侧进行,以西战场为主。开始,皖系在日军的支持下打了一些小的胜仗。后来在直奉两军的联合进攻下,皖军全线崩溃。7月18日,段祺瑞向直军求和,通电下台。直奉两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