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专题十三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考点导图】专题十三主干整合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1.民主与法制建设(1)“依法治国”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③相继出台了《选举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④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2)恢复与完善民主: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基层民主选举: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专题十三主干整合•“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①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专题十三主干整合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辨别选项《共同纲领》颁布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形成,排除C项;《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D项。答案A专题十三主干整合2.“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1)理论: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3)实践①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③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专题十三主干整合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中美建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①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②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展开反恐外交。(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①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②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③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5)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专题十三主干整合国际格局变动对现代中国外交的影响(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专题十三主干整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经济体制改革(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①1984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②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③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推进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④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专题十三主干整合3.对外开放(1)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专题十三主干整合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邓小平理论(1)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发展①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②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深化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②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地位确立: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3)意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专题十三主干整合四、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交通事业(1)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2)改革开放后,取消了对乘飞机的许多限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讯事业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4.大众传媒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专题十三主干整合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1)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信息技术:改革开放后,我国“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3)生物技术:20世纪末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文学与学术的发展(1)坚持贯彻“双百”方针。(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3.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3)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探讨专题十三主题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完善的时期。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问题探讨专题十三【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比改革开放后30年好。请选择材料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问题探讨专题十三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应充分肯定。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践,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可适当加分。)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问题探讨专题十三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问题探讨专题十三主题二影响现代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外交政策调整的国际因素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是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2.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20世纪80年代起在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下,高举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旗,建立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4.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我国继续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面临的国际形势: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问题探讨专题十三【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