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问题:一、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49年—1956年)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考试动向:从2002年至今,由于史学新范式的影响,中国当代史的高考命题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建构中国当代史,正日益成为高考的新导向。用整体范式构建中国当代史的横向线索整体范式,又称为全球史范式,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点。它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演进,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用现代化范式构建中国当代史的纵向线索现代化范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②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③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其核心。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1、过渡时期的政治2、过渡时期的经济3、过渡时期的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全国领土已经基本解放②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9A.中心议题: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重大成果——《共同纲领》(临时宪法)C.新政协的职能和意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政权充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合作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在革命时期使反革命势力限于孤立,彻底地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摘自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共同纲领》从各方面对新中国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而清晰的蓝图,对新中国各方面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无党派人士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海外华侨各地区人民解放军代表的广泛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A、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B、通过——《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D、决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关于新中国的政体,《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其组织成分,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关于社会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两者都是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代表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是公民与国家间的政治纽带。2、区别①阶级本质不同:前者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后者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根本区别;②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③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用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权—政府;审判权—法院;法律监督权—检察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阶段内容确立阶段初步发展恢复完善阶段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949、1954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6年)文革结束后进入新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年)挫折阶段严重破坏阶段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政协工作瘫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实施原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C.法律依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实施概况:到1965年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作用含义:第一: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不能独立。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一般地方不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同时行使自治权。第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而不是民族自治。作用第一: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第二: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治权;得到国家在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帮助)第三: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自治区、州、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1949过渡时期的经济项目全国总产量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粮食棉花钢煤1.1亿吨44.亿吨15.8亿吨0.32亿吨50%25%27%49%83%48%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产品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棉钢煤发电原油1639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49万吨72.6亿千瓦时44万吨49%193%754%105%68.1%272%9.3%53%46.2%7.4%21.9%简表反映出国民经济情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956年)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苏联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时间:1953年。目的:把我国建成工业化国家。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三大改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实质: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影响: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3、一五计划的内容、成就“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5%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83%左右,现代工业中几乎没有重工业。——摘自人教社《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国与美国、印度钢电的产量的比较(人均)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熟的经验,当时只有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经营方式。(2)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政权。苏联专家在指导中国工人鞍山无缝钢管厂“一五”计划的工业化成就1、基本建设成就显著。经过以156项苏联援建项目为中心的基本建设,我国建立起一批为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从而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这类项目许多是在内地兴办的,因而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等工业部门建立,填补了我国重工业的许多空白。2、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快,工业结构有所改善。(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比重从35.5%提高到45%,初步改变了重工业极为落后的状况)3、农业也有相当的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注意关键词:独立、合理、全面展开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为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过渡时期实行三大改造的原因?三大改造:运用国家政权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对农业: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1953年,全国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土地、耕畜、农具等折价归集体所有,按劳分配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①为什么要改造: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②改造谁:③怎么改造:农民——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④结果: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过渡时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美苏两极对峙局面逐步形成,世界处于“冷战”的阴影下亚非拉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经济残破,政局不稳国内: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另起炉灶”②“一边倒”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基本政策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利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基本方针是什么?方针含义意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实质:反对帝国主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