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个人整理,允许转载。如有不实,概不负任何道德、法律责任。中国现代史提纲注:预测“△”为主观题,黑体与“__”为重点。1、新思潮竞起工读主义:或叫“工读互助主义”,综合“互助论”、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新思潮而形成。1919年王光祈发表《城市中的新生活》,提倡建立“工读互助团”,得到蔡元培、陈独秀等人的支持。工读主义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把工读互助团办成“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组织,并联合起来组建新社会。工读主义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愿望,但具有空想性。新村主义:倡导人周作人1919年3月发表《日本的新村》。主张脱离旧社会的恶势力圈,另辟一块小天地,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脑力和体力对立、人人平等、互助互爱的新村。新村主义的倡导没有起到任何作用。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渐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被提上历史日程。1920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吴廷康)等来到中国帮助建党。1920年10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后改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南方的建党运动由陈独秀领导。3、改良主义主要政治主张好人政府: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好人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提出三条基本原则: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其他主张: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制宪救国、废督裁兵。4、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趁北伐军平定江西之机,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指导思想纲领等存在严重缺陷,开始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5、西山会议派:1925年11月出现西山会议派。邹鲁、张继、谢持等十几名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于北京西山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对孙中山连俄容共政策。会议通过一系列议案,中心就是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共产党与国民党中央回击了西山会议派的进攻。1926年1月召开国民党“二大”,对西山会议派做了组织处理。6、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1926年11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往武汉,随即开始筹备。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明令迁都武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工作受到蒋介石的阻挠,因而出现了迁都之争。1月初,蒋介石借机召开会议,决定“暂驻南昌”。主要目的是依靠南昌实现军制党制政,有利于其独裁统治。对此,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进行了斗争,最终在迁都问题上战2胜了蒋介石,但并未阻止蒋介石反动倾向的增长。7、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组织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出席人员: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产国际代表共计20余人,包括毛泽东、翟秋白等。内容:(1)坚决清算了国民革命高潮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成立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政治局委员有翟秋白、苏兆征、李维汉(3人为常委)等9人,候补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周恩来等7人。影响:具有重大历史功绩。清算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滋长了“左”错误。但是会议的功绩是主要的。8、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地点:莫斯科内容:(1)大会正确地肯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10项政纲,包括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没收地主阶级土地,耕地归农;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等。(2)指出当前革命的形势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3)批评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尤其批评了盲动主义。(4)规定了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本政策,包括苏维埃政权问题、农民和土地问题等。(5)选出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意义:策略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存在缺点。对中国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估计和政策;对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认识不足。使“左”倾思想未能肃清,并被其片面发展。总的来说,大会主要方面是正确的,大会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是有成绩的。9、“攘外必先安内”:《上海停战协定》一签订,蒋介石就正式宣布把“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作为国民党处理对外对内关系的基本准则。10、保甲制度:1932年8月,国民党颁布条例,在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建立保甲组织,1934年推行至全国各地。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组织依照所谓“管教养卫”的原则进行活动。所谓“管”,级清查户口,稽查出入境的居民,监视居民言行,强制实行“连坐法”,订立保甲规约,在规约中强制居民承担各种义务。所谓“教”,即进行“党化”教育和反革命宣传。所谓“养”,实际上是摊派各种苛捐杂税。所谓“卫”,即抽选壮丁,编练民团,修筑工事,搜查缉捕革命者,镇压百姓。保甲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11、新生活运动1934年2月蒋介石在反共军事“围剿”的大本营南昌,发起所谓“新生活3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符合民族固有道德——“礼义廉耻”的运动。其真正目的是灌输他的反动思想,清除革命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以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整治人心,禁锢人们的一言一行,让广大人们群众规规矩矩地接受国民党的封建买办法西斯独裁统治。1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2年12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正式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宗旨是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同盟推动了当时民主运动的发展。后因受国民党残酷迫害,同盟活动终止。13、抗日战争的四个阶段(1)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此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四次大规模会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2)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军改变侵华战略,在军事打击同时,对国民党才爱去政治诱降的政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中央政权。国民党顽固派加剧了反共摩擦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敌后战场发展为抗日战争重要战场。(3)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中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度过了困难阶段。(4)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战略相持阶段后期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人民的热烈响应。日本帝国主义于8月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高。14、淞沪会战:位于南方战场,1937年8月开始,以11月上海失陷为结束。给日本以重大打击,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中国军队也受到重大损失。太原会战:位于北方战场,时间1937年9月至11月。中方战败。15、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指出: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了实行抗战的新阶段。新阶段的任务是争取抗战胜利。要发动全民族全面抗战,才能使抗战最后胜利。这次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具体措施,是中国共产党想国民党、全国人民、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出的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救国纲领。毛主席在洛川会议上作了关于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保持无产阶级政治警惕性,保证党对红军的领导。同时指出红军的基本任务和战略方针等。16、《论持久战》毛泽东于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中作了《论持久战》的重要演讲。他科学分析了中日双方在战争中存在相互矛盾的因素,全面考察和论证了坚持持久战以争取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指出日本无力支持长期战争,最终必将失败。毛泽东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并解决了持久战中的作战原则问题,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4《论持久战》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它指明了争取胜利的正确方向和具体道路,坚定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7、国民参政会1938年7月6日至15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汉口召开。国民参政会只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并作出决议,和向政府提出建议案及询问案之权,实质是由国民党控制的一个咨询机构。国民参政会的召开是全国人民要求抗战,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表现,对团结人民、坚持抗战起来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参政会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8、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1939年冬,中国各战区部队按统一部署发动冬季攻势。自11月下旬至1940年3月底,各部陆续发动攻击。19、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1939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和《—实施办法》。5月举行全国国民精神总动员。目标:(1)国家至上民族至上;(2)军事第一胜利第一;(3)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精神力量之所由表现为道德,而其所由发挥则必归着于信仰。”救国之道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共同之信仰是完成“建设三民主义的国家”。卫护国家的先决条件为“军令政令之绝对统一”。国民党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抗日的,另一方面是反共反人民的。中共中央发表文告,对它标榜抗日的方面予以支持,对它反动的错误的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批判。共产党认为,国家和民族是全体中国人,尤其是占90%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国家和民族,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才是根本正确的。20、三三制政权建设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在政权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随后各根据地各级政府按“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造。2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正面战场主要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获得决定性胜利)、浙赣战役、鄂西战役、常德战役,以及中国政府于1942年2月以第五军、第六军、暂编第六十六军组成远征军,先后入缅作战。22、《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6年10月2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其主要内容有:四国一致对轴心国继续作战,直至各轴心国放下武器为止。四国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这些爱好和平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3、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于1945年5月5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拒5绝联合政府,坚持一党专政,是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加强反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