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一一一、、、333000年年年代代代文文文学学学思思思潮潮潮(((人人人文文文主主主义义义文文文学学学思思思潮潮潮和和和左左左翼翼翼革革革命命命文文文学学学思思思潮潮潮)))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2)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变态心理学》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2.左翼革命文学思潮(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一、创办刊物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三、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四、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五、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六、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3.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4)鲁迅等人对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幽默与闲适文学的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学是否应该强调社会功能。左翼作家批评朱光潜、沈从文等的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的观点。二二二、、、333000年年年代代代的的的小小小说说说1.小说流派:(1)普罗小说派。活动于1921-1928年间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是太阳社成员,如蒋光慈、洪灵菲,还有后期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他们高举“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旗帜,标明革命立场,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并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摄入了创作视眼,其艺术风格上多显得粗粝浓烈。代表作品有《流亡》(洪灵菲)、《暗夜》(华汉)、《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等。1932年华汉的长篇小说《地泉》(包括《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易嘉(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屯和作家本人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提出批评。浪漫蒂克:一、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幻想;二、基本上都有恋爱存在蒋光慈:五卅运动后,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1927年4月,完成中篇小说《短裤党》;1930年3月发表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1932年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普罗小说的功与过:功:一、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把属于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题材、革命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真实的革命人物引进小说领域;二、注重塑造群象,体现集体主义思想。过:一、这类作品对革命与恋情、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存在简单化倾向,往往表达恋爱心理比较细腻而对革命活动描写相当浮夸,存在很强的浪漫蒂克倾向;二、这类作家对实际的革命情形缺乏真切深入的认识,写工农群众及其斗争生活不免苍白,概念化痕迹很重;又因许多作家对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便在作品中流露出对革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狂热情绪。(2)左联青年作家群:代表人物有柔石、丁玲、张天翼、艾芜、沙汀、叶紫等。柔石:《二月》(1929)、《为奴隶的母亲》(1930)艾芜:短篇集《南行记》(《山峡中》)叶紫: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中篇小说集《星》。代表作《丰收》和茅盾《春蚕》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一样以“丰收成灾”为主题。鲁迅对其评价:叶紫写出了“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丁玲:处女作《梦珂》(1927.12)《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2);早期作品收入《在黑暗中》(1928)《自杀日记》(1929)《一个女人》(1930)三个集子中;《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饱含感情的对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细腻地揭示,显示出了作者心理描写的出色才能。转型期(1929):由个性主义转向集体主义革命主题。长篇小说《韦护》《母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1931年秋,在《北斗》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水》,标志着她创作的明显转变,也显示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发展;张天翼:讽刺小说基本主题: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讽刺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伪善、狡诈的上层社会人物;一类是庸俗可鄙的小知识者、小公务员和小市民。代表作品《包氏父子》(1934)(3)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迅速崛起,代表人物有茅盾、吴组缃、沙汀等。这批作家的写作特点有三点:一是有小说家的艺术,又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一是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述;一是复杂的性格,悲剧的命运。吴组缃:30年代出版小说集《西柳集》《饭余集》;1932写成《菉竹山房》沙汀:《代理县长》《兽道》《在祠堂里》茅盾:创作阶段: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文学批评1927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30年2月《虹》出版;在《蚀》和《虹》之间,茅盾先后创作5部短篇小说,结集为《野蔷薇》1932-1933年在创作《子夜》的同时,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1932)《春蚕》(1932)以及续篇《秋收》(1933)、《残冬》(1933);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41年5月在香港写作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1942年写于桂林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抗战胜利前夕创作话剧剧本《清明前后》《子夜》创作特点(1933年出版)人物形象塑造上,个性突出,性格鲜明而丰满。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各种不同角度加以刻画。小说心理成功描写和人物对话是构成小说客观性的主要原因。小说采用“网状结构”,结构复杂而主线突出,小说以吴赵斗法为主线,展开了吴与一系列人物的斗争,内容宏达。《子夜》地位、意义、价值: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知道的社会剖析小说,是运用革命现实主义方法融注生活、再现生活的成果,引领了社会剖析小说派。2)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相当宏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第一次相当的深度刻画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形象,是现代都市文学的杰出代表3)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的长篇小说,表现为:叙述非个人化,非情感化;反映现实的整体性,实事性更强;《子夜》可以与中国的传统文学相似,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史传性。被瞿秋白称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4)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是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和变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施蛰存: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小说在《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个集子中;1936年最后一本小说集《小珍集》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他是新感觉派小说的开山作家。穆时英:小说集《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女处的感觉》,中间俩个集子对畸形都市风景的描绘和其间流露出来不无欣赏的心态造成了“海派文学”或“洋场文学”的风气,穆时英也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5)京派: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代表人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主要阵地是《骆驼草》《水星。》等。京派小说家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执意拉开与政治的距离,去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去寻找和挖掘那里的永恒不变的人性美、人情美。京派小说写作特点:一、着力赞颂淳朴、原始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二、将象征、写实与记梦结合,使抒情小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总体风格上追求平和、淡远、隽永四、语言上简约、古朴、活泼、宁静废名:短篇《桃园》《枣》长篇小说《桥》萧乾:小说集《篱下集》《栗子》长篇小说《梦之谷》芦焚:40年代笔名师陀;短篇集《谷》老舍:创作阶段:1921年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1924-1929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1930-1936完成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1930-1931未出版)1937-1949大量抗战小说出现,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4-1948),分为《惶惑》(1944)《偷生》(1945)《饥荒》(1947-1948)老舍短篇小说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老舍小说创作特点:一、浓郁的京味儿;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三、文化审美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四、小说文体的创新;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沈从文: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30年代为其创作最丰盛的时期,1928年出版雨后及其他旧梦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八骏图等;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沈从文小说类型: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如《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八骏图》等等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如《萧萧》《边城》《长河》等等沈从文小说特征: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6)东北作家群:是30年代出现的一个地域性作家群,代表人物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人。萧红: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说集《跋涉》《牛车上》《狂野的呼唤》;《生死场》与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一起作为“奴隶丛书”出版另类作家巴金:创作阶段:中长篇小说:1927年7月后,巴金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诞生了。1929-1949年《灭亡》(1929)《死去的太阳》(1931)《家》(1933)《爱情三部曲》(包括《雾》(1931)《雨》(1933)《电》(1935)《激流三部曲》(《家》(1933)《春》(1938)《秋》(1940))《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5)《寒夜》(1947)30年代短篇小说:出版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