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文学革命内容1.以“破”“立”为主。破的是旧文学,其内容为分为精英和通俗。精英中包含以散文为主的桐城派和以骈文为主的文选派。通俗中包含鸳鸯蝴蝶派和幕“黒幕热”(含沙射影,打探隐私)。立的是新文学。在思想方面,以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强调立人,在形式方面推崇白话文。意义1.文学观念上,由古典文学的文以载道、游戏消遣转化为现代文学的求真求实,反映人性。2.文学内容上,由古典的宗法文化思想忠孝节义、因果报应转化为现代文化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人性解放的作用二、社团文研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代表人物:冰心、叶绍钧等。基本主张: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包含“为人生”的功能,“写人生”的内容与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主要刊物是《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东京的文学社团,活动时代为20年代代表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基本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的要求”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三、文体小说鲁迅《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而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处决了。《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4部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彷徨》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祝福》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更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这篇小说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伤逝》是鲁迅唯一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离婚》作品写于1925年,作品中的女主人爱姑,是一个性格泼辣,敢作敢为的人。她为了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权益,在封建势力面前进行了激烈的抗争。但在交锋后,她的梦想全部化为了泡影。属一个乡下女人的不幸。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个爱姑在“七大爷”的威严之下,竟不敢说她早已想好的话了。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是官,且有势。而她,只是一个乡下人。《在酒楼上》主人公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在这种针砭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冰心《超人》(问题小说)文章一开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他和人没交际,亦不爱带一点生气的东西。这源于他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得固执。他固执地认为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一切不过是场戏,到处充斥着阴暗、黯淡、虚伪。父母子女,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他曾言语:“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完了。”将自己的一生说得如此轻描淡写,毫不在意。可以真切地明了此时的他心中果真无爱的。连自己都不爱,何况父母、宇宙以及万物呢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诗歌冰心: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等的影响下产生的,主要作家除冰心外,还有宗白华、徐玉诺等.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甚至一两行(最多也不过十几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感受和思索,暗示和寄寓一种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操,使读者引起丰富的联想.小诗的创作贵凝炼、含蓄、重暗示,以蕴藉隽永取胜.冰心是小诗派的代表诗人,她的《繁星》和《春水》两个诗集所收的346首小诗,以讴歌母爱、童心和自然美为基本主题郭沫若《女神》①将五四时代精神于诗人创作个性高度融合统一。②强烈而集中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③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④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赡丰富的语言,浓烈瑰丽的色彩,突出体现在抒情主人的形象上《星空》出版于1923年,共34首诗,作于1921年10月至1922年12月,这时新文化阵营分化,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时期。郭沫若正陷入孤寂彷徨的苦闷之中。《序诗》中,原来《女神》里的气吞日月的理想化的叛逆“自我”形象,已经变成了“带了箭的雁鹅”和“受了伤的勇士”,“偃卧在这莽莽的沙场上”。郭沫若几度回国,希望看到祖国的新生,但五四高潮已过,国内仍然一片黑暗。他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憎恶、不满,又无可奈何;只好到大自然或超现实的空幻境界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安慰。他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新月诗派徐志摩《雪花的快乐》音乐美:如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建筑美:这首诗共四节,每节五句,而且每节的字数基本相同,给人一种“建筑美”绘画美:不仅那“清幽的住处”、恬静的“花园”等构建出了一幅幽雅秀丽的画面,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亦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小说1.小作家:柔石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曾任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2.大作家:茅盾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茅盾在都市的背景下运笔自如,展示了对都市题材优秀的驾驭能力。而在都市题材之外,茅盾也深化了鲁迅开创的乡村题材创作,他的《农村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农村里的三个小说,其中《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幅浓郁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形象的描画了帝国主义侵略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上产所带来的恐慌。[作品《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子夜》中吴荪蒲的人物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点的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他果敢,冒险,刚强,自信,沉着干练,刚愎自用,但失败后则虚弱,颓废,甚至企图自杀。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表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3.海派:新感觉派“三圣手”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1、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2、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3、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4、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4.京派:京派的基本风貌、特征: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像征于一炉;平和、淡远、隽永的风格;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沈从文《边城》艺术特色1.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诗化小说的文章体式。2.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和湘西地域色彩。3.风俗描写、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进一步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4.语言质朴清丽、含蓄自然。5.现实与梦幻相交织,作品缺少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翠翠人物形象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的出生具有传奇性,是具有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果。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①美: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她爱得单纯,自然,真挚,一切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天性。她在面对痛苦悲伤时没有倒下,充分表现出翠翠性格中的坚强。②对爱情的忠贞:她谢绝船总的好意,是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也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抗争。她准备接受种种磨难来等待傩送的归来,是勇敢接受不幸命运的挑战,是对爱情的忠贞。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同情与讴歌的激情,流露着理想化的色彩。沈从文小说艺术特点①沈小说题材相当广泛,都市、乡村、上层、下层,从地主资本家、官僚政客、军阀武夫,到船夫猎户、木工石匠、娼妓巫师等,三教九流,悉入笔底。②在艺术手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用。作家根据自己对题材的不同态度,对现实生活多用现实主义手法,而对自己所崇尚的理想世界则多用浪漫主义手法。③沈从文的大多数作品,情节明快,感情含蓄,讽刺不露锋芒,描写意味深长,语言朴素洁净,结构不拘一格,显示出摸索使用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