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稍逊.(xùn)分.外(fèn)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ān)丝缕.(1ǚ)襁褓..(qiángbǎo)折.腰(zhé)C.闪烁.(shuò)颤.抖(chàn)凝.望(níng)留滞.(zhì)D.静谧.(mì)遐.想(xiá)栖.息(qī)角.落(jiǎo)2.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虔诚:恭敬而信任的意思。B.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C.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D.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3.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2)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有感于《出师表》中作者的耿耿忠心,写下的诗句是,。(3)过尽千帆皆不是,,。(4),,沙场秋点兵。(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陈涉世家》选自的巨著,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它是“,”。(7)《武陵春》是南宋派女词人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8)辛弃疾是南宋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破阵子》一词中,表现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沁园春雪》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8.下面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刘向-----------东汉B.《史记》-----------司马迁---------西汉C.《三国志》-----------陈寿-------------晋D.《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9.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11分)(1),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们读过的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请任意写出两句:,。二、综合性学习请你帮本校图书馆制作一个“名著推荐卡”。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三、阅读理解(一)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沁园春”是,“风骚”原指《》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上阕的表达方式是,下阕的是。(5分)2、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2分)A夸张、排比、比喻B夸张、比喻、拟人C比喻、对偶、拟人D比喻、夸张、借代3、词的上阕“望”字所及的内容是;下阕“惜”是的意思,它所及的内容是。在上下两阕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是。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4、“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以写的手法,给你怎样的感受?(3分)5、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5分)(二)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名著推荐卡书名作者推荐语(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方面选取一两点作推介):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出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1.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用原文词语回答)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__________(作者名);《》(篇名)3.作者在文中对学生的读书提出了和的要求。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5.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四、古诗文阅读(一)唐雎不辱使命(15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分)(1)通,意为(2)通,意为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请广.于君()(2)秦王谓.唐雎曰()(3)天下缟素..()(4)长跪而谢.之曰()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布衣之怒B。天子之怒C。庸夫之怒D。专诸之刺王僚4.翻译下面句子(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答:6.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二)多多益善①司马迁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②上:指汉高祖刘邦。③差(Cī):高低。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2.下列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B.如我能将几.何.?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3.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通义:(2)通义:4.翻译下列句子。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5.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3分)九年级语文月考答题卡一、基础知识积累题号12345答案6、(1):(2):7、(1):(2):(3):(4):(5):(6):“”(7):“”(8):“”(9):二、综合性学习书名作者推荐语:三、阅读理解(一)1、《》《》2、()3:惜:过渡句:主旨句:4、5、(二)1、2、作者名作品名《》3、4、主旨:5、四、古诗文阅读(一)1、(1)通,意为(2)通,意为2、广:谓:缟:谢:3、()4、(1)(2)(3)5、6、→。、7、()(二)1、(1)尝:(2)为:(3)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