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专业研究方向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一)矿产普查与勘探(代码:081801)1.油气成藏与含油气系统研究以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为基础,通过油气成藏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的综合分析,揭示油气成藏过程与富集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有效烃源岩、储集层、输导层和盖层等地质要素的分布和静态评价,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和圈闭的形成等作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时空匹配关系,以及关键时刻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组合关系,开展油气成藏综合研究与评价,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油气资源规模和资源空间分布。2、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是以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细粒沉积体系形成与分布、微纳米级致密储层特征、连续型油气聚集与产出机理、“甜点区”评价方法与技术等为重点的新兴学科。研究核心是非常规油气成藏体系的“生油气能力、储油气能力、产油气能力”;研究内容包括成藏体系的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6特性”及匹配关系,研究重点是非常规油气成藏体系的分布范围与“甜点区”的分布预测与评价,确定经济有效开采的方法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3.盆地和构造分析以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为基础,以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技术为手段,确定含油气盆地成盆演化与沉积充填历史,研究盆地性质、构造样式、类型和分布,明确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成盆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动力学机制、构造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解析、构造运动对成盆、成烃、成储、成藏的影响。4.沉积与储层地质沉积研究是充分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研究思路与方法,明确沉积体系类型,研究沉积物的形成、搬运、沉积演化过程,确定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沉积演化特征,明确有利沉积相带。储层学研究是以沉积研究为基础,研究储集体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特征,揭示与储集空间(孔、洞、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阐明成岩历史、孔隙演化历史,构建储层地质模型,开展储层分布预测与评价,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5.油气地球化学与成藏重点研究沉积有机质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分布与演化,不同生烃母质降解生烃机理,烃类流体的运移、聚集和次生转化机制;通过分析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其与圈闭形成相关的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时空配置关系,定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判识油气成因与来源,预测烃类产物类型与油气分布。6.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以现代勘探方法、技术和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为基础,研究油气形成条件与成藏过程,构建油气成藏地质模型,揭示油气运聚和分布特征,预测油气资源潜力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油气生成、储集层的形成演化、油气运聚输导体系和输导过程、圈闭的形成和油气成藏条件匹配关系等,通过成藏地质要素与成藏过程综合分析与评价,确定最佳油气富集区。7.地层古生物与古环境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含油气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特别是盆地覆盖区钻井与露头、油气区与国际、国内划分标准的对比;综合多门类古生物(包括遗迹化石)、岩石、沉积构造、沉积相、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资料分析油气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探讨古环境、古气候与油气生、储的关系。(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代码:081802)1、地球物理信息处理技术以波场理论和信息理论为基础,开展地震信息保真和偏移成像处理技术研究,包括以提高分辨率、信噪比和保真度为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和以提高成像精度为目标的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技术研究,为油气构造勘探、储层预测和油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研究领域包括地震信息保真处理和地震偏移成像处理。2、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以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和油藏动态资料,开展构造描述、储层预测、流体检测和油藏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区带与目标评价、储量估算、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编制、调整井位优选和油藏挖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领域包括地震岩石物理、储层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和重磁电地质综合解释。3、测井理论方法与处理评价技术测井理论方法与处理评价技术包括两个专门技术领域,一是测井新方法基础理论和测井岩石物理研究基础方法,二是测井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于油气藏的解释评价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测井新方法基础理论;⑵测井岩石物理及其实验和数模;⑶测井原始信息预处理和测井资料特殊处理技术;⑷测井油气层解释和油藏评价技术;⑸测井地质学;⑹测井资料工程应用方法与技术,等。4、测井软件工程测井软件工程是研究设计先进测井数据处理程序结构及编写高质量程序代码的专门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测井软件平台架构设计;⑵测井数据结构设计;⑶测井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实现;⑷测井应用组件设计与封装;⑸测井图形图像处理技术;⑹触屏交互感应处理方法;⑺并行处理技术,等。5、油气资源环境遥感数字地质露头三维建模及储层精细表征、现代沉积遥感调查与沉积模式遥感定量研究、油气信息遥感检测和评价、近地表调查遥感新方法、油区生态环境与污染遥感监测监督。(三)地质工程(代码:081803)1、勘探风险分析依据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等基础地质理论,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为工具,研究石油勘探过程相关的地质因素、开发工程技术因素及经济指标等,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预测目标成功或失败概率;通过综合、定量或定性化的勘探决策分析帮助决策层管理、分配好勘探投资,做到最优化资源配置,为勘探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包括:地质风险分析、勘探层和勘探目标资源评价与经济分析、勘探效果评价等。2、区带风险、目标风险评价和决策技术研究勘探区带、目标评价理论思想、评价方法与技术,通过系统、科学的勘探区带及目标评价确定勘探区块的风险与价值。如区带评价参数标准与方法体系的建立、双序列法、刻度区与类比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圈闭有效性评价、勘探决策分析等3、油气资产评价方法通过对目标勘探区块开展油气地质、资源评价、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地面工程、经济估值等多学科研究,从技术层面确定油气勘探资产的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为油气勘探业务开拓提供技术支撑。4、遥感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与地球信息科学相关的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分析、显示和共享,探索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之间的互动,开展基于光谱变化的地质勘察实用化技术研究,压缩背景突出目标的信息提取技术、数据融合地质勘察技术等。研究方向包括:数字露头三维建模及储层精细表征、现代沉积遥感调查、地震工程遥感深化应用、油气信息遥感识别、油气田环境遥感监督监测等。(四)油气资源工程(代码:0818Z0,本院自主设置学科)1、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根据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油气勘探成果等资料,研究盆地演化过程、模拟油气形成与分布,在此基础上对油气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内容包括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油气地质评价与有利区优选、油气资源分类体系、资源评价评价方法与参数体系、资源经济性评价方法、评价软件与数据库技术、剩余油气资源分布预测方法等。2、油气发展战略与勘探规划部署研判国民经济宏观形势、油气消费与生产趋势等,研究重点探区油气勘探潜力与勘探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国家、公司油气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勘探规划部署方案。研究内容包括油气发展战略研究方法、油气需求预测方法与模型、储量增长预测方法与模型、战略决策分析方法、油气发现与储量增长规律、勘探领域评价优选方法、勘探规划计划关键指标评价方法、勘探规划部署方案编制方法、石油安全战略研究方法等。3、油气储量计算、价值评估与资产评价依据区域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试资料及勘探开发成果等,研究油气藏类型、储集层特征与流体分布,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储量的数量、价值进行评估,对油气资产进行评价。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可采储量评估方法、储量经济评价与价值评估方法、油气资产评价技术等。4、油气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依据数据库技术和管理理论,根据油气资源评价发展的需要,研发、建设和管理油气资源信息系统,提供资源评价必需的信息资料、评价软件工具、数字制图与管理工具及一体化团队科研协作平台等。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资源信息知识库构建技术、基于数据库与WEB环境的资源评价软件应用技术、基于数据库与服务器的数字制图与管理技术已及企业内部网环境下的油气资源协同工作平台构建技术等。5、全球油气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石油安全战略依据全球油气资源分、勘探及开发利用现状和新技术对油气产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研究全球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研究中国国家油气供应安全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内容包括: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规律及勘探开发利用现状、新技术对油气新领域勘探开发的影响、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油气价格对油气开发利用的影响、中国周边国家油气资源利用战略和油气投资环境、国家油气供应安全战略及重大战略举措研究等。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代码:0820)(一)油气井工程(代码:082001)1、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钻井岩石力学、钻井流体力学、钻井管柱力学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岩石破碎机理、破岩新方法等。2、钻井机械装备与井下工具主要研究钻机与地面新装备、钻井完井井下工具、连续管技术与装备、高压水射流技术与装备、膨胀管波纹管技术及工艺,石油机械装备工作理论、设计方法、质量监督检测与安全工程技术,钻井完井自动化前沿装备、海洋钻井装备与工具、钻井完井实验室用实验装备的研制与实验技术新方法。3、钻井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主要研究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特殊工艺井(水平井、分支井等)钻井技术,特殊钻井方式(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控压钻井等)钻井技术,钻井完井软件的研发,高效破岩新技术,钻井井下风险控制技术(包括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与地质风险控制技术),提高探井发现率与开发井采收率的钻井新技术新方法等。4、钻井流体与储层保护新技术主要研究钻井流体基础理论,油气储层保护技术,钻井流体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钻井流体环保技术等。5、固井完井新工艺新材料主要研究固井完井基础理论,固井完井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水泥浆体系及水泥外加剂、添加剂,固井完井新材料开发等。6、非常规油气藏钻完井新技术主要研究煤层气钻完井新技术,储气库建库新技术研究,页岩气钻完井新技术,致密油气钻完井新技术,天然气水合物钻完井新技术,新能源钻完井新技术等(二)油气田开发工程(代码:082002)1、油气田开发地质主要是研究控制和影响油气开发过程的油气藏地质特征的原始状态、地质成因及开发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学科。利用地质学及地震、测井等技术手段,开展微构造、低级序断层、单砂体边界、储层特性参数及流体性质等油气藏参数研究。形成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发过程中控制和影响流体流动的宏观—微观油气藏地质特征认识与评价体系,为科学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及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2、油气藏工程主要是研究油气藏动态特征及规律和油气藏开发方法及决策的工程学科。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对油气藏进行评价,编制和调整油气藏开发方案,应用驱替理论、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开采机理,预测开发动态,提出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采收率。3、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主要是研究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气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创新不同介质的驱替基础理论方法,发展以扩大注入介质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替效率为主要内涵的学科。提高采收率是油气田开采永恒的主题,它是一个高新技术高度集成和多学科高度综合的学科领域,综合了石油地质、油气藏工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热力学工程、微生物学、新型材料学等基础科学。根据驱替介质和驱替方式,提高采收率方法可分为:水驱、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包括注蒸汽、火烧)和微生物驱等。开展不同类型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系列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为保障我国油气能源安全提供理论技术支持。4、油气开发战略规划主要是研究油气田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优化的工程学科。对油气田开发进行前期和后期评价,研究制定油气田开发技术经济政策,评估油田开发与技术潜力,进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