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曹刿论战》导学案课前预习:一、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论战()②又何间.焉()③肉食者鄙.()④小惠未徧.()⑤小信未孚.()⑥公与之乘.()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⑨牺牲玉帛.()⑩遂.逐其师()二、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二)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三)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小大之狱.古义:今义:三、填空:本文选自《》,据说此书是时期所作,据史写的体史书。成语、即出自本文。课堂导学:活动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人物情感,同时感知课文大意。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说说下列句子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的语气)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的语气)3.对照预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活动二:请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肉食者谋,未能远谋。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彼竭我盈,故克之。活动三:1.请同学们从课文写作特色、人物塑造两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谈认识。提示:可运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阐述。示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及对统治者的蔑视”。2.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分析中,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思想?你如何评价?作者为什么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而略写战争过程呢?活动四:当堂训练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2)“齐人三鼓”后曹刿的举动“”,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3)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①爱国将领:②评价:3.毛泽东同志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文中的哪一件事?本课中考题型: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二、阅读题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原因:夫大国——伏焉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政治上的远见。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抓住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对鲁庄公“小大之狱”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远见;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战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敌情,掌握战略战术,及时把握战机,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急躁,冒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22、邹忌讽齐王纳谏关于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过重要贡献。【预学】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的历史著作《》。讽的意思是____,“谏”的意思是。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2、写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朗读课文。要注意人物的身份特点,要注意朗读语气。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谤()期()年朝()于齐间()进燕()、赵3、判断停顿的正误。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③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解释下列文言句中的划线字。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④王之蔽甚矣。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⑥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写出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讨论】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结构层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段意,并概括文章大意。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第三部分(3、4):文章大意:2、阅读理解课文,探究下列问题①找出本文三个表示比较的句子②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有什么不同?3、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讽”齐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他用的是什么方法?5、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6、具体说明邹忌怎样类比推理。7、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A、请举例说明B、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是什么原因?8、你认为邹忌、齐威王是怎样的人?9、齐国最后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10、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与“三”有关,请你加以概括。(同学间口述)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时:11、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12、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1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展示】根据讨论环节进行【检测】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解释加点词。⑴窥镜而自视⑵臣之妻私臣⑶闻寡人之耳者⑷时时而间进5、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6、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7、“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8、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言文阅读。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答:4、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6、请分别勾画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反思】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23.《愚公移山》导学案【链接材料】——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