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近代化专题概述: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金境中,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洋务派开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的浪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新文化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前进。传统社会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知识网络:(一)、近代化的三个阶段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在近代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物质文明阶段。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⑴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⑵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性质:封建自强运动失败原因:由于洋务运动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决定了其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为标志而告终。评价: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⑴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背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主张: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亡代表人物:经过:“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发展);百日维新(高潮);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内容: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⑵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代表人物: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经过:组织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3、由“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启蒙运动阶段,它把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推到了文化的最深层次。——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思想传入,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冲突代表人物:内容:口号:民主与科学“四提倡四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作用: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二)、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4、陷入困境:此后,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美国商品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5、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6、消亡:1956年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三)近现代思想的发展1、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孙中山又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成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新文化运动:前期:主张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后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4、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四)重难点解析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前期许多政治派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这一现实。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就有许多层次。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列强侵华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走上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受列强的压制,中国的近代化陷入困境。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促使封建经济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如机器设备输入、技术引进等。但外国入侵的本来目的是要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要阻止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阻止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所以,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特点:中国的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大中城市,这些大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五)、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利因素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人才不足。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趋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3)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面临三大政治障碍:(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六)、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专题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概述:一战结束后,出现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和战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由于蒋介石的疯狂“围剿”,红军被迫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此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等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越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依仗军事优势,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不畏强敌,英勇反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接着,人民解放军强渡黄河,逐鹿中原,相继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权在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跨台。知识网络: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1922—1923年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2)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5)中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两次国共合作:项目时间标志主要历史作用次数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春至1927年4月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立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领导了全民族抗战,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