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思考题汇总思考题1:水平井的井眼环境?1水平井与直井测井环境的差异水平井不同于垂直井,其井眼也并非完全水平,井眼或地层也不会恰好位于设计所在位置。在这个较为特殊的环境里,测井环境与垂直井有很大的差别,要充分考虑需要考虑井眼附近地层的几何形状、测量方位、重力引起的仪器偏心、井眼底部聚集的岩屑、异常侵入剖面、以及地层各向异性等的影响。1.1泥饼的差异在水平井中,井眼下侧的泥饼比较容易与固相滞留岩屑混层,形成相对较厚的岩屑泥饼层,该岩屑泥饼层对径向平均测井仪器影响不大;但对定向聚焦测井仪器影响较大,该类仪器沿井眼下测读数时,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地层的真实响应。1.2侵入的差异在水平井中,由于地层的各向异性存在,侵入剖面比较复杂,主要呈非对称侵入分布,需区别分析。以原生孔隙为主的储层中,因原始沉积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储层平面上渗透率大于垂直方向上的渗透率。因此,水平方向最初的侵入比垂直方向的侵入要深,其侵入剖面可简化为以井眼为中心线的椭球体。以次生孔隙为主的地层中,比如裂缝孔隙性孔隙型储层,井眼周围的地层渗透性存在着各向异性,形成更为复杂的侵入剖面。1.3层界面的差异在水平井中,层界面与井眼以比较小角度相交,储层特性在水平方向变化很小,水平井测井曲线难以识别地层界面和流体界面,测井曲线所显示的界面与测量分辨率、探测深度、测量偏差和仪器读值方向有关。因此,测井曲线可能显示出相互之间的深度偏移。水平井与地层界面的相交关系则有以下几种可能:1)与井眼相交的层面:层面以非常低的角度与井眼相交,很难在水平井的测井曲线上指示地层与流体界面,反映出的地层界面不再是一个点,而是延滞为一个“区间”,测井分层时应先找出这个“区间”,再找出界面点分层;2)层面:层界面离井眼较近,在仪器探测范围内,测量结果受界面影响严重;3)远离井眼的层面:不在仪器探测范围之内,测井曲线不受邻层及层界面的影响。1.4各向异性地层水平井井眼并非完全水平的,无论井眼或地层也不会恰好位于设计所在位置,由于常规的井下仪器的设计是假设井眼周围地层是对称的,而在水平井中,这一假定的关系不再成立,由于地层与井眼是斜交或者近似平行的关系,围岩对探测器各边的影响是不同的,侵入也不对称,储层显示出非常明显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因此,在水平井测井解释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思考题2:欠平衡钻井井眼环境?欠平衡钻井又叫负压钻井,是指在钻井时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地底的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筒并且循环到地面上的钻井技术。常规的钻井属于过平衡钻井,钻井液压力大于地层流体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这样做主要是防止井喷。欠平衡钻井时,钻井液压力略小于地层流体压力,仍大于地层破裂压力。这样能及早发现油气藏。欠平衡钻井的优缺点:1.可以减轻或消除钻井液对地层的损害2.良好的产层显示,有利于达到勘探目的3.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人为地采用了关并作业方式,钻井施工是在关井导流状态下进行的,从而降低了井喷失控的风险4.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钻井速度。由于采用负压钻进,使井底岩石三相应力状态发生了改变,有利于钻头对岩石的破碎,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钻头的机械钻速5.可以降低井漏风险,节约钻井成本。首先,常规过平衡钻井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钻井液的轻微渗漏,其次,在易漏层段,可能会引起大量钻井液流入地层6.可以在钻井过程中生产油气由于欠平衡钻井是有控制地制造溢流,油气可有控制地从井内返出到地面7.可以及时对地层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欠平衡钻井期间,可以综合从井眼返出的地层流体等信息及时评价产层的生产能力或地层特性目前采用的欠平衡钻井技术和工艺还存在一些不能解决或可能发生的问题:(l)导致钻井成本的增加。主要原因有:设备增多,井场占地面积增大;设备投入与管理费用高;如果采用钻井液中注入氮气的方式,特别是在边远地区采用现场制氮方式时,制氮设备的费用较高;采用氮气、天然气等作为钻井液减轻剂时,需要制备、压缩、充入等设备;完井时要采用强行起下钻设备等。(2)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采用空气钻井,可能引起井下爆炸、起火和钻具腐蚀(3)因为不可能在整个施工期间都维持井筒内的欠平衡钻井状态,如起下钻、电测(如需要)、完井等施工作业时,还需要注入重钻井液使地层压力基本处于平衡,所以对地层的伤害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由于欠平衡,钻井液不能在井壁上形成滤饼,在不能维持欠平衡时,钻井液滤液和有害固相就会乘机侵入。如果再进行固井作业,对产层造成的伤害可能更为严重。思考题1:从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四个因素分析低阻油层的可能成因(最好有实例)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岩性、物性、含油性和地层水性质。(1)岩性:一般岩性细,孔喉半径较小,泥质含量高,导电矿物含量高的岩石电阻率较低。A.导电矿物包括黄铁矿、磁铁矿等,其含量高时可使岩石骨架导电性增强,油层电阻率较低。B.泥质含量对岩石电阻率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粘土矿物(尤其是伊/蒙混层)的附加导电性,分散状、片状分布的高岭石亦可形成导电网络。二是泥质含量高时,使束缚水饱和度增加,形成离子导电网络,使油层电阻率降低。(2)物性:低阻油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低孔低渗特征。微孔隙与渗流孔隙并存的复杂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高。岩石孔喉总体较小,孔隙大小不一,吼道粗细不均,造成相对较高的孔隙度和相对较低的渗透率。粒间孔隙和裂缝并存,在钻井过程中有相当的泥浆滤液侵入,驱替了裂缝中的油气,从而使得产层的电阻率明显下降。如果有大的孔隙溶洞,也有可能引起低阻。(3)含油性:含油性降低可导致油层电阻率较低。油水过渡段或储层物性较差的层段,含水饱和度相对较高、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也是形成低阻油层的重要原因。(4)地层水性质:岩石导电性主要表现为地层水的导电性。相对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可导致油层电阻率相对较低。地层水矿化度越高,油层电阻率越低。在复杂油水系统中,若把含高矿化地层水的油层和含低矿化度地层水的油层进行比较,也会出现低阻油层。岩石表现为亲水特征时,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高,也更易形成发达的导电网络,使地层电阻率降低。综上可知,低阻油层的可能成因包括高泥质含量、高地层水(或束缚水)饱和度、复杂的孔隙结构、强亲水性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思考题2:了解页岩气及致密油(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点,并从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四个因素分析,用电阻率确定这两类储层饱和度的可行性及精度(最好有实例)页岩气储层基本特征:页岩气储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其丰度与成熟度对页岩气资源量有重要影响。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除常见的黏土矿物(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外,还混杂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磷灰石等矿物。页岩气储层具低孔、特低渗致密的物性特征。页岩储层的储渗空间可分为基质孔隙和裂缝。基质孔隙有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伊利石化形成的微裂(孔)隙和不稳定矿物(如长石、方解石)溶蚀形成的溶蚀孔等。页岩储层含气量越高,测得的地层电阻率越大,因而可以采用阿尔奇公式来估算含气饱和度。页岩地层深浅测向电阻率测井响应为中、低值,随着粉砂质含量的增大,电阻率增大。致密油储层特点:致密储层的物性界限一般确定为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1mD、地下覆压渗透率小于0.1mD左右。同时不少专家认为在泥岩、页岩烃源岩内部的粉-细砂岩、碳酸盐岩等或其烃源岩本身致密储层中也存在油气,其储层渗透率一般小于1mD,二者具体内涵基本相同[2]。致密油气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储层物性差。致密油储层岩性主要分为粉细砂岩和灰质白云岩、泥灰岩等碳酸盐岩,其发育程度和展布规律均受沉积环境和盆地性质控制。电阻率测井除了用于进行定性的油水识别外,还应用于饱和度的定量计算。饱和度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Archie公式,但公式是基于中高孔渗储层的实验而提出,其使用是有条件的。对于致密砂岩储层,Archie公式适应性差,需重新建立与之适应的饱和度方程,但其难度大,对公式中的岩电参数(a、b、m和n)进行适当的修正,能较好地控制饱和度计算精度。1.根据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及电场分布特点,分析深、浅视电阻率曲线在泥岩处出现“双轨”的可能原因,这种影响对用深浅曲线重叠判断油水层及对裂缝评价是否有影响?如何解决?测井电极系结构及电场分布特点:深、浅侧向测井回路电极与主电极距离不同。深侧向等位面是以电极系为轴一系列同心圆柱面,主电流线呈薄圆柱状沿径向进入地层;浅侧向等位面是一系列椭球面,主电流线按一定角度散射进入地层。井眼校正:在有井眼的条件下,主电极Ao发出的电流要受到分流作用和折射作用,分流是指电流趋向于在低阻层内流动,相对于井眼中的泥浆而言,地层是高电阻层,因此电流在井眼中流经的路径会加长,分流会使得主电流径向上的电流密度降低,视电阻率也就随之降低,校正系数大于1,当电流到达地层和泥浆分界面也就是井壁的时候,就会发生折射作用,折射使得电流线在高电阻率一侧更靠近法线方向。也就是说折射使得径向上的电流密度变高,视电阻率升高,校正系数小于1。围岩校正:当围岩电阻率低于目的层电阻率,低阻围岩就会对电流有吸引作用,使得视电阻率降低,校正系数就会大于1,相反,如果是高阻围岩,就会对电流有排斥作用,使得视电阻率升高,校正系数就会小于1。(侧向测井图版校正的合理性:在渗透层处,由于泥浆的侵入作用,在井壁上一般都会形成泥饼,通常情况下,泥饼的电阻率都小于地层的电阻率。当电流从主电极流出的时候,经过泥饼时,有一部分的电流就会从泥饼中流走,使流入地层的电流减小,从而使测得的电阻率小于地层的真电阻率。当电流流到泥饼和地层的分界面的时候,电流发生折射,从而使得电流向两界面的法向方向靠拢。这就使得流入地层的电流密度增大,所测得的电阻率也会变大。在地层电阻率较低时,泥饼的分流作用起到主要的作用,使视电阻率降低,在图版上表现的就是校正系数小于1但是当地层的电阻率增大到一定的值之后,电流的折射作用将起到主要作用,使得视电阻率大于地层的真电阻率,在图版上表现的就是校正系数小于1。)深浅侧向测井在泥岩段出现“双轨”的原因或视电阻率曲线是否合理?答:侧向测井相当于电阻串联。深侧向主电极至回路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浅侧向主电极至回路电极的距离。深侧向主电流层厚度几乎不变,浅侧向主电流线进入地层后按一定的角度散射,电流层的厚度随电流层半径增大而增大。所以浅侧向主电流回路电阻小于深侧向回路电阻。在井筒内,深、浅侧向的井筒电阻近似相等。由此可见,井眼泥浆对浅侧向测井影响程度大于深侧向,这是深浅侧向测井在泥岩段出现“双轨”的主要原因。当泥浆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相等时,深浅侧向视电阻率相等,“双轨”消失。“双轨”对油气层判断及裂缝评价的影响及处理(1)井眼泥浆对深浅侧向影响程度不一致对整个测量层段都有影响,只是在大段泥岩处能够明显地反映出来,表现为“双轨”现象。在储集层段,由于与储集层本身的幅度差异叠加,不易被识别。由此可见,双轨现象对油气层判断有影响,具体影响视井眼泥浆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相对大小关系而定。(2)裂缝引起的深、浅侧向测井差异性质主要是由裂缝的产状决定的。水平裂缝能加强侧向测井的聚焦作用,使测量的电阻率降低,而且水平裂缝对深侧向的聚焦作用比浅侧向更强,从而使深侧向电阻率值小于浅侧向电阻率值,即为负差异。即使油气存在,深浅侧向的电阻率差异也较小。高角度缝的有效导电截面在径向上不变,而孔隙的导电截面在径向上是逐渐增大的,因此在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裂缝与孔隙的有效导电截面之比远大于深侧向测井,从而使深侧向电阻率值大于浅侧向电阻率值,即为正差异,并不代表油气存在。(3)“双轨”现象使深浅侧向曲线幅度差变大或变小,与裂缝引起的幅度差异叠加,从而对裂缝评价也有影响。一种可行的消除方法是操作员在现场操作时,选定大段泥岩层段处,以深侧向数值为准,将浅侧向读数校正到深侧向曲线数值上来。目的是将浅侧向所受井眼的影响校正到与深侧向所受井眼影响的程度一致的程度。2.根据前人(李善军)模拟的裂缝(产状)的双侧向曲线响应特征,分析不同产状裂缝的双侧向响应特征。在低角度裂缝情况下,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为负差异(Rd一R.0);在高角度裂缝情况下,裂缝